化學工程論文

  化學工程是一種深入研究與化學相關的技術,它是一項包括改進原有技術以及開發新技術的工程實踐型學科,其主導思想為化學,然後將化學基礎理論與實際運用緊密聯絡起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化學工程中化工生產工藝分析

  1當前化工生產的主要問題分析

  眾所周知,化工生產在我國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農業生產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我們也不可避免地看到當前化學工程中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工藝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1.1化工生產效率有待提高

  由於我國很多化工生產都一味追求“量”,而忽略了對“質”的要求,就造成了化工生產的效率低下問題的存在。這不僅和化學反應的生產裝置有關,而且還和化學反應的環境是分不開的。比如,在生產化學肥料時,反應器皿往往無法達到反應溫度。從而使反應不充分,造成廢氣以及廢物的產生。同時,還存在著反應不充分的問題,反應的不充分一方面造成了產品不能滿足人民的生活生產需要,而且對資源也是極大的浪費。

  1.2對環境造成汙染和破壞

  目前,化工生產是環境汙染和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有毒有害氣體以及重金屬的排放。在化工生產中,很多企業都是為了節省成本,對有害氣體和重金屬超標的廢水隨意排放,不僅造成空氣、水的汙染,而且對土質也帶來了破壞。在我國很多城市的周邊都出現了河水的嚴重汙染,甚至影響到了居民的日常用水。

  1.3生產工藝不合格

  另外,當前化工生產中工藝的不合格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因為,在化學工程中,連續的化工生產環節不連貫,造成整個工程的連續性不佳,工程的進度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當整個生產環節出現脫節的時候,就會對化學工程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化工生產環節中,出現的影響,其主要原因也在於生產工藝的不合格。

  2有效加強化學工程中化工生產工藝的分析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化學工藝的不完善使得我國化學工程中化工生產存在著一些問題。下文筆者就將結合這些問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強措施:

  2.1改善化學反應的條件及環境

  在化工生產中,化學反應條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要素,如何有效改善化學反應條件是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廢料的產生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實際生產中,務必要按照相關的標準對催化劑等所需的條件做嚴格檢查,對於不達標的堅決不能用於化工生產。同時,產生的化學反應廢料不要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以保證化工生產能處於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中。

  2.2依據實際情況對工藝進行調整

  對生產工藝的改善,並不是僅僅從反應條件入手,是要對不同的反應原理等都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製造氧氣的工藝來分析,我們要仔細考慮採用哪種工藝才能生產中高效、利於投入生產的氧氣呢?當然,在不同的環境下,對於生產的原料以及方式都是可以隨機改變的,並能通過改變來進行適應性生產,從而提高化學生產的效率,並實現高效以及綠色生產。

  2.3對化工生產產生的廢料進行合理處理

  對化學工程中的化工生產來說,產生廢料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合理地對廢料進行處理,開發出有效的程式及治理系統,則需要我們去仔細進行考慮。當前,有毒物質以及重金屬在我國的相關的法律中有明確的規定,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因此,對於廢水來說,要經過相應的廢水處理工藝,將水中的重金屬採用沉澱的方式使其沉澱,這樣就避免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從而帶來危害。而對於廢氣的處理,要在廢氣的中、頂部設定廢氣處理過濾系統,這些過濾系統可以將廢氣中的有毒氣體以及粉塵等過濾掉。在廢水和廢氣經過處理後,還應該對處理的水、氣按照相關的標準做出檢測,使其滿足國家相應的標準後才允許排放到環境中去。

  3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化工生產所帶來的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生產工藝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和“環保”的理念,需要對其進行改進,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在實際生產中,我們要依據生產的實際情況對工藝進行改進,敢於嘗試和採用新工藝和新技術。即使生產的產品不能滿足節能減排等的國家要求,也要對後期的處理工藝進行改進,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化工生產工藝不合理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破壞,從而實現綠色生產。

  範文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雙語教學思考

  近年來,高等學校本科生實施雙語和全英教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質量工程建設的熱點課題[1-2]。2007年教育部和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要求“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關於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的重大改革計劃,滿足當代社會發展對人才質量和人才層次的需求,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紮實理論基礎、精深專業知識和良好工程實踐能力,富有進取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卓越人才,教育部於2010年6月23日正式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桂林理工大學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高校。學校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優質教學資源為依託,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廣西一本招生專業開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驗班培養工作。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實施“卓越計劃”的專業之一。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與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對雙語人才的需求迅速提高。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如從事科研工作、獲取資訊、出國深造、在合資企業謀求職業或謀求“高薪”職業等等均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雙語能力。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重點之一。因此,雙語教學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各大高校紛紛開設雙語課程並進行雙語教學的探討和改革。許多重點大學已經開始實施化工原理的雙語教學,並逐步向全英教學過渡。目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作為我校實施“卓越計劃”的專業尚無實施雙語教學的課程。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討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深入思考實施雙語教學的物件、課程和師資、教學目標、教材以及教學模式。

  1雙語教學物件、課程和師資

  雙語教學的教學物件必須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來確定,這樣教與學的效果才會比較好。若將雙語教學全面鋪開,英語差的一部分學生可能會有厭學情緒,上課不認真聽甚至逃課。考慮到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不均衡,雙語課開設初期不可能面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所有班級的學生。結合專業實際,擬定以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驗班***以下簡稱“卓越班”***的學生為教學物件。因為桂林理工大學採取自願報名、課程考試、面試三者結合的辦法來遴選“卓越班”學生。新生入學後,學校組織對自願報名參加“卓越班”的學生進行英語和數學考試,入選“卓越班”的學生其英語成績必須達到A班標準。達到A班標準的學生可以在大一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學二年級,“卓越班”學生的四級通過率可達到70%以上。“卓越班”的學生經過了選拔,具有比較紮實的英語基礎,是開展雙語教學的理想物件。這樣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基本上可以適應雙語教學,課堂上亦可以配合教師教學,預期教學效果較好。以“卓越班”為雙語教學的試點,總結教學經驗,由點及面逐步擴大。雙語教學的課程的選擇上,必須考慮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的配置以及該課程進行雙語教學的適宜性。因此,雙語課開設初期不可能涉及多門化學工程與工藝的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程。《化工原理》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在培養化學工程師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化工原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有其自身的優勢[6]。化工原理課程屬於自然科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國際共通性,其專業術語、基本詞彙、句型結構、表述方法等相當比較固定。在實施上,應考慮採用先易後難,逐步擴充套件範圍的原則。雙語教學需要精通英語的學科教師,對師資隊伍的要求比較高。目前桂林理工大學化工原理課程的任課教師多為青年教師,部分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能夠熟練應用英語和漢語進行教學工作,雙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師資基礎。此外,建議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培養能勝任雙語教學的教師。例如:聘請在國外講授化工原理的資深教師或國內化工原理雙語教學的資深教師來校進行教學示範或教學培訓,提高雙語教學主講教師的英語授課水平。鼓勵和支援雙語教學主講教師到國外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學培訓和學術交流,讓其有機會深入國外課堂進行聽課和教學觀摹,以提高雙語教學主講教師英語水平,建立一支有國際化視野的教師隊伍。

  2化工原理雙語教學的目標、教材和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雙語教學具有雙重目標,一是讓學生獲取學科知識,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在化工原理雙語教學初期就必須明確兩者的關係。化工原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目的是教學生以英語為工具掌握化工專業基礎知識,其重點還是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5]。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漢語和英語科學合理地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按照英語與漢語***即外語/母語***的使用比例,雙語教學過程通常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滲透型,即漢語為主,英語為次;第二,混合型,即漢語與英語互為主體;第三,全英型,即英語為主,漢語為次,或全部採用英語授課。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英語與漢語比例的高低並不完全取決於雙語教師的英語水平,而更多地取決於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開展雙語教學不能操之過急,應逐步提高英語的比例。授課時注意採用簡單的英語句式,語速稍慢、吐詞清楚、講解到位,對較難理解的重要概念和定義,輔以中文解釋,使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保證學習效果。教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的成敗。華南理工大學鍾理等人,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發現雖然原版英文版教材有其突出的優點和特色,但其在內容編排、知識點銜接、教學要求、講述方式及總體架構上與我國化工原理教學大綱有明顯的區別。採用原版英文教材進行化工原理雙語教學具有許多侷限性。有幸的是2008年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出版了由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合作改編的美國WarrenL.McCabe等編著的著名化工原理教材《UnitOperationsofChemicalEngineering》第7版。該改編教材以我國教學大綱為基本框架,按中文教材的編排順序,並從原版教材的動量傳遞、熱量傳遞、質量傳遞等章節中選擇出120學時的內容題材進行重新編譯和補充,具有較強的適合高校教學及學生使用書的特點。目前該教材被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廣西大學、福州大學、青島化工大學等30多所高校採用。因此可以考慮採用該教材作為化工原理雙語教學的主要教材。化工原理雙語教學應堅持先易後難原則。在實施雙語教學的初期階段,可採用“英文教材、英文板書、中文授課”模式,即滲透型教學模式,保證教學內容和深度不低於中文授課,然後再向混合型和全英型教學模式過渡。或者選擇部分內容相對簡單的章節進行雙語授課,其他章節仍採用漢語授課。從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化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同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他們創設儘可能多的語言實踐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在學到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專業英語水平,從而實現化工原理實施雙語教學的雙重目標。

  3結語

  化工原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必將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全新的挑戰,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地方高校也應該積極推動和投身到雙語教學課程建設中,探索符合地方高校本科生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模式,確實提高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增強地方高校本科生的國際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