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熄滅的燭光閱讀答案

  一個閃光的生命,在一種形式下像燃盡的蠟燭一樣熄滅了,但是在思想、品格和精神的形式下,卻將永遠燃燒下去。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永不熄滅的燭光》閱讀材料

  1947年一個夏日午後,一個未滿10歲的女孩傾倒出自己幼小心靈中全部的同情和愛心,寫成了一篇悽婉感人的故事<可憐的小青》,之後她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寄給了當時在上海發行的《大公報》副刊《現代兒童》。不久,《可憐的小青》發表。這個幸運的小女孩,就是現在早已名滿天下的臺灣言情小說作家瓊瑤。為她編髮了這篇《可憐的小青》的編輯,就是現代著名兒童文學家和編輯出版家陳伯吹先生。

  陳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國現代和當代兩個歷史時期兒童文學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東方安徒生”。在他91年的生命履歷中,有75年是在兒童教育、兒童文學創作、翻譯、編輯、出版和研究中度過的。他獻出了畢生的心血,為幼芽和小苗灑上泉水。

  1906年,陳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寶山區寶山縣的羅店鎮上。他在寶山縣甲種師範講習所***相當於今天的初中***唸了3年書後被分配到楊行鄉朱家宅第六國民學校***今朱宅小學***當教員。正是在朱家宅第六國民學校任教的日子裡,這位小學教員,神色莊重地參加了一個祕密的入黨宣誓儀式,加入了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地下組織。

  白天,他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常給他們講述革命的道理,激發學生們反對封建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熱情;晚上,他偷偷閱讀一些思想激進的書籍和刊物。一種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鼓舞著他。他的創作熱情也異常高漲,不斷有新的作品問世。作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領域早期的、為數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壇上已嶄露頭角。

  1929年2月,23歲的陳伯吹來到上海。他來這裡是為了給自己未來的人生和命運尋找一塊小小的空間。他是家中的長子,全家的經濟來源幾乎都落在他一個人肩上。初到上海,他一文不名,只有一支筆。於是,他只能靠寫作、投稿換取有限的一點稿費來維持全家的生計。

  為了掙錢養家,一開始時他什麼題材都寫。他根據自己失戀的經歷寫過一箇中篇小說《畸形的愛》,接著又把這段經歷寫成了長詩《誓言》。他給當時有名的文學雜誌《小說月報》投稿,卻得到了該刊主編鄭振鐸的一個忠告。鄭振鐸熟悉陳伯吹的“強項”在哪裡,他從陳伯吹的職業優勢和創作專長考慮,勸他揚長避短,專攻兒童文學。這是一個決定了陳伯吹此後人生方向的忠告。或許這其中早就有某種因果聯絡,正所謂“莖裡有的,種子裡早就有了”,也如詩人弗羅斯特所說“當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從此以後,陳伯吹就心無旁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全部的命運,與兒童和兒童文學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了。

  他曾在抗戰年代用怒火寫出了《華家的兒子》《火線下的孩子》等作品,也曾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用滿腔熱情寫出了《中國鐵木兒》《幻想張著彩色的翅膀》《從山岡上跑下來的小孩兒》等作品;80年代以後,他為孩子們創作、翻譯了《摘顆星星下來》《好駱駝尋寶記》《小夏蒂》等許多作品;他還經常到中小學校與孩子們交朋友,參加孩子們的活動,與國內外許多少年兒童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經常通訊往來。這是一代兒童文學大師對幼小者的牽引與愛護,是一棵年老的大樹對身邊的小花小草的關注與祝福。

  耄耋高齡的陳伯吹,還在為眾多的兒童文學新人閱讀稿子、點評習作、撰寫序言,函來信往,從不厭煩,甚至親自抄寫和推薦稿子。老作家、評論家樊發稼回憶說,他曾和陳老同住一室,親見老人每天天未明即起,抓緊時間趕寫文章。有一天,樊發稼早晨6時醒來,見陳老已在伏案寫作一一一正在為一位青年作家的書寫序。樊問他什麼時候起床的,他說“大概三點不到吧”……

  陳伯吹一生儉樸,絕不追求額外的物質享受。樊發稼回憶起他第一次到陳老家,到達時陳老正在用早餐。陳老簡單的早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碗薄薄的大米稀飯,半個鹹鴨蛋和幾根鹹菜絲兒。

  就是這樣一位一貫省吃儉用的老人,卻在1981年,把個人一生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55000元,慷慨捐出,設立了一個“兒童文學園丁獎”***後改名為“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旨在激勵大家為孩子們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1997年11月6日,一代兒童文學宗師陳伯吹,在上海華東醫院仙逝,享年91歲。去世前他竭力完成的最後一件事,是將自己一生積攢的全部藏書捐贈給了浦東新區籌建中的一座兒童圖書館。如今,這座圖書館被命名為“陳伯吹兒童圖書館”。***選自2008年《人物》雜誌,有刪節***

  《永不熄滅的燭光》閱讀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陳伯吹作小學教員期間加入了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地下組織,可以看出他雖然年輕,但卻有看清國內外政局的眼光,這也對他後來所從事的兒童文學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B.初到上海,陳伯吹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什麼題材的文字都寫,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他還處於創作的迷惘階段,還不能真正認清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C.傳文中“莖裡有的,種子裡早就有了”一句,形象地表達出了陳伯吹本身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具有底蘊與才華,鄭振鐸先生幫助他找準了人生定位這一事實。

  D.在楊行鄉朱家宅第六國民學校當教員以及後來與孩子們交朋友、建友誼等,都為陳伯吹的兒童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由此也可看出“深入其中”是有可能在某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條件。

  E.傳文以陳伯吹的生命歷程為綱,詳細記述了陳老為祖國的兒童文學事業無私奉獻的光輝偉大的一生,語言精練傳神,高雅飄逸,充滿了對陳伯吹的無限景仰之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現出了陳伯吹作為一代兒童文學大師對幼小者的牽引與愛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傳文開篇引入瓊瑤的作品《可憐的小青》發表一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傳文標題為“永不熄滅的燭光”,有人認為不妥,應改為“東方安徒生”,你認為哪個標題更好?請結合傳文談談你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不熄滅的燭光》閱讀答案

  ***1***AE

  ***2***①為瓊瑤編髮《可憐的小青》;

  ②做小學教師時,在向同學們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常給他們講述革命的道理,激發學生們反對封建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熱情;

  ③陳伯吹一生所寫的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對祖國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④和孩子們建立友誼,並常常書信往來,是對孩子們最直接的關愛與引領;

  ⑤幫助扶持眾多的兒童文學新人,間接寫出了他對幼小者的牽引與關愛;

  ⑥省吃儉用,用畢生積蓄設立了“兒童文學園丁獎”,把全部藏書捐給兒童圖書館,為祖國兒童事業貢獻了全部力量。***答出三點即可***

  ***3***①豐富傳文內容,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②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傳主陳伯吹;

  ③以事襯人,側面寫出了陳伯吹作為兒童文學家和編輯出版家對兒童創作的扶持與鼓勵,豐富了傳主的形象。***意對即可***

  ***4***觀點一:我認為“永”好。

  ①比喻恰當而充滿詩意,一個閃光的生命,在一種形式下像燃盡的蠟燭一樣熄滅了,但是在思想、品格和精神的形式下,卻將永遠燃燒下去;

  ②這個標題含蓄地寫出陳伯吹留下了無數篇童話、小說、詩歌、散文和翻譯作品,這些作品在人間飛翔,在一代代小讀者的記憶裡存活和流傳,直至永恆;

  ③文章不僅僅談到了陳伯吹作為兒童文學家的一面,還談到了他昂揚的愛國熱情、不屈的生命形式以及對晚輩的扶持幫助,如果用“東方安徒生”為題,不能點明這方面內容。

  觀點二:我認為“東”好。

  ①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童話大師來類比陳伯吹,鮮明地點出了陳伯吹在兒童文學領域內的崇高地位,更好地表達出了對陳伯吹的無限景仰之情,用“永”則無法表達此含義;

  ②陳伯吹一生的創作,緊緊圍繞著兒童文學,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幻而健康的世界,這與安徒生所創設的童話世界相似;

  ③安徒生也曾為窮困所折磨,這種逆境中奮發的精神,和陳伯吹也是相似的,以“東”為題,也可以藉此隱隱地寫出陳伯吹的生命經歷。***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