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典的問題閱讀答案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於它能夠穿越時空,並作為歷史的例項哲學,觀照著現實乃至未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經典的問題》閱讀材料

  ①一個民族能夠流傳下來的經典著作,是該民族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輝煌結晶。諸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諸子百家、四書五經和二十五史***尤其是前四史***等等。然而,經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為了炫耀與宣揚,而在於學與用,在於有益於世道人心。可是如今誰還讀經典?讀它又有何用?這倒真是個問題。

  ②問題一:快與慢。而今是資訊時代,是雲端計算時代,一言以蔽之,一切都要“神速麻利快”。不過,人生就像開車,車速越快,車手就越需要鎮定,車子的油耗也就越大。同理,生活節奏越快,就越要打起精神,安妥靈魂,就越需要汲取大智慧與正能量。先賢有訓:停留長智。停留是慢,長智是快,不長智,如何快?孔子有言:過猶不及。過是太快,不及太慢,二者皆不合度,然而不及卻勝於過。這就好比燒菜,與其燒煳了,還不如夾生的好。攻讀經典,比之於吞嚥文化快餐,無疑是繁難的,緩慢的,但卻是長智的,必須的。

  ③問題二:虛與實。就虛實論,經濟、政治、社會、軍事、文化,經濟最實,文化至虛。然而,“利者義之和”,乃經濟之綱;“政者正也”,屬政治之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社會之基;“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乃軍事之要——文化又成為經濟、政治、軍事和社會等不可須臾或缺的靈魂。文化乍看一無所用,實則無時不在,無處不用;無用正是其大用所在,即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不要輕言實則有用,虛則無用。人生就是一個虛實相間有無相生的過程。俗話說,日子如流水,人生似趕路。可是你能拎得清哪一步是虛的,哪一步是實的,哪個時辰是有用的,哪個時辰是無用的嗎?俗話還說,走路不用問,大路好走小路近。小路小道,大路大道;小道小目標,大道大方向;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經典傳大道,豈可不讀乎?

  ④問題三:遠與近。歷史、現實和未來,是就時間而言的。有不少人誤以為,時間越近的東西便越當“濃墨重彩”,時間越遠則越是“雲淡風輕”。事實上,觀點和學說價值的大小,與時序遠近並不構成比例關係。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於它能夠穿越時空,並作為歷史的例項哲學,觀照著現實乃至未來。《易經》是從普遍到一般,通過本質指向現象的;《春秋》則是從一般到普遍,透過現象直抵本質的——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經典。經典永遠具有現代性,因而永遠值得現代以及將來的人們去潛心研讀,汲取菁華,砥礪精神。

  ⑤現在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我們越來越疏離傳統文化經典,包括那些時髦的國學大師和傳統文化學者們。我曾看到一位名頭唬人的大師,給高校學生開列必讀書目中有《禮記》,但他自己卻似乎根本沒有通讀過或者至少沒有讀明白該書,否則就不會鬧出匪夷所思的笑話來。大師尚如此,何況常人乎。所以我總擔心,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經典,在不遠的將來,恐怕只剩下教科書裡令人自豪的名言警句,以及望文生義的片言隻語;而它們“本身”卻離我們愈來愈遼遠,在我們心目中愈來愈飄浮,愈來愈飄渺,最終必然飄呀飄呀飄得不見了……

  《閱讀經典的問題》閱讀題目

  16.第②段在論述“閱讀的快與慢”這一問題時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簡要分析?***6分***

  17.請簡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論述層次。***6分***

  18.作者認為閱讀經典具有哪些價值和意義***6分***

  《閱讀經典的問題》閱讀答案

  16.①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先是把人生比喻為開車,然後把閱讀經典的快與慢比喻成燒菜。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說明攻讀經典,是繁難的,緩慢的,但卻是長智的,必須的。②引用名人名言,即孔子的話,使論證更權威,增強文章說服能力。

  17.先提出問題——“現在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我們越來越疏離傳統文化經典”;接著運用事例論證的方法闡述這一觀點;最後得出結論,提醒人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經典,在不遠的將來,恐怕只剩下教科書裡令人自豪的名言警句,以及望文生義的片言隻語”。

  18.①閱讀經典能增長智慧。②經典傳大道,也就是說閱讀經典能修身養性,從精神上得到修煉。③閱讀經典能汲取菁華,砥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