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倫理與和諧社會閱讀答案

  敬畏倫理是在人類特有的敬畏感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敬畏倫理與和諧社會》閱讀材料

  ①在中國,“倫”、“理”二字早在《尚書》《詩經》《易經》等經典中已分別出現。“倫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見於秦漢之際成書的《禮記》:“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大約西漢初年,人們開始廣泛使用“倫理”一詞,以概括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和倫理準則。所謂“敬畏倫理”,是指人類在面對具有必然性、神聖性的物件時所遵循的警示、規約自身言行的道德規範和倫理準則。“敬”體現的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價值追求,它促使人們“自強不息”,有所作為;“畏”顯示的是一種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誡人類應“厚德載物”,有所不為。

  ②某種意義上說,“倫理”內在地包蘊著“畏懼”的內涵,敬畏倫理是在人類特有的敬畏感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最基本的道德規範。敬畏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自發情感,即是說它不是單純依附在人與動物身上的自發的畏懼或恐懼的感覺,而是在社會中培養的人性情感。它是社會、文化、歷史的產物,是一切善惡觀念的基礎。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生成性過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瑣的代名詞,而是人類擁有倫理智慧的象徵。沒有敬畏感的時代是野蠻的時代,沒有敬畏倫理規範的社會是無序的社會。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客觀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類有足夠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褻瀆它。對必然性的認識、敬重與遵循,有利於人類的發展、社會的和諧。

  ③對和諧與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這種追求使得人類必須對自身的言行進行約束和規範。康德對“頭上的燦爛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國哲人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嚮往、對“慎獨”“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顯了敬畏倫理為人類自身立法的恢弘氣象。對神聖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僅是人類的倫理義務和責任,而且是人類自身生命情感的內在訴求。

  ④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敬畏倫理警示著人們的思想,規範著人們的行為,是人類培養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從而對自然的合理演化、社會的有序發展、人類的文明進化起著積極的作用。東西方賢哲們大多都表達過他們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對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則表現出對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海德格爾認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於敬畏之心、出於人性中蘊涵的與宇宙萬物共生共榮的內在訴求,人們才崇奉被稱為敬畏倫理的道德規範,並將擁有這種道德品格的人稱為君子、聖賢。

  ⑤當今時代,隨著人們認識世界的水平愈來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來愈強,一些人的敬畏感卻愈來愈淡漠,敬畏倫理所具有的神聖性、警示性和規範性也在逐漸弱化。這種趨勢的存在,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張揚了人的主體性,但也相應地滋生、助長了人類病態的痴狂,增添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⑥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賴於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決於仁愛之心的培育、社會責任感的加強、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對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類應該有所敬畏。對敬畏感的褒揚,並不意味著宣傳愚昧與迷信、抹殺人的主體能動性,而是主張對人的主體性加以適度限制,即對人的狂妄淺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規約。這種限制和規約,使人類不至於毫無顧忌地為所欲為,進而才得以擁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園,這有助於人類心靈的淨化、人格的完善,特別是在人的主體性已得到極大張揚的今天,尤為必要。 ***原文有刪改***

  《敬畏倫理與和諧社會》閱讀題目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5分***

  A.敬畏倫理是人類用以規約自身言行的道德規範和倫理準則,人們在它的約束下有所為或有所不為。

  B.敬畏感不是單純依附在人與動物身上的自發的畏懼或恐懼的感覺,而是在社會中培養的人性情感。

  C.對和諧與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這種追求使得人類必須對自身的言行進行約束和規範。

  D.人類的倫理義務和責任,不僅是對與人生命有關的神聖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且是人類自身生命情感的內在訴求。

  E.對敬畏感的褒揚,不是抹殺人的主體能動性,而是主張對人的主體性加以限制。

  13.下列關於人類要有“敬畏倫理”的原因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敬畏倫理警示著人們的思想,規範著人們的行為,是人類培養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

  B.當今時代,一些人的敬畏感愈來愈淡漠,敬畏倫理所具有的神聖性、警示性和規範性逐漸弱化,這增添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C.敬畏倫理不僅是人類的倫理義務和責任,也是人類自身生命情感的內在訴求。

  D.對敬畏感的褒揚,並不意味著宣傳愚昧與迷信、抹殺人的主體能動性,而是主張對人的主體性加以適度限制。

  14.本文第二段和第五段都談到了“敬畏感”的問題,它們的角度一樣嗎?說明理由。***4分***

  15.從全文來看,敬畏倫理有哪些積極作用?請簡要概括。 ***4分***

  《敬畏倫理與和諧社會》閱讀答案

  12. D E***D.原句陳述物件是“對與人生命有關的神聖事物或力量的敬畏”,而不是“人類的倫理義務和責任”。E.原文第六段是“對敬畏感的褒揚……是主張對人的主體性加以適度限制”。***

  13. D ***D項只是對“褒揚敬畏感”的具體闡釋,不能成為要有“敬畏心理”的原因。注意文句“它”***敬畏感***是社會、文化、歷史的產物。***

  14.它們的角度不一樣***1分***。第二段是從明確概念的角度闡釋什麼是“敬畏感”,第五段是從現實針對性角度闡述為什麼要有“敬畏感”***答對一點1分,答對兩點3分***。

  15.***1***敬畏倫理是人類用以規約自身言行的道德規範和倫理準則,促使人們有所作為,告誡人們有所不為;

  ***2***敬畏倫理是人類培養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對自然的合理演化、社會的有序發展、人類的文明進化起著積極的作用;

  ***3***使人類不至於毫無顧忌地為所欲為,擁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園;

  ***4***有助於人類心靈的淨化、人格的完善,有助於社會的和諧。

  ***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