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蘊閱讀答案

  鴻雁在古代詩詞中作為審美物件,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蘊》閱讀材料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鴻雁作為審美物件,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

  鴻雁是隨陽之鳥,它雖然在季節和環境的渲染下帶有“秋”的意象,但它與蟋蟀、鳴蟬等秋蟲之美仍有所不同。聽秋蟲之淺吟低唱,不免產生物華將盡的寂寥之感,看鴻雁之佈陣南征,則令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秋色蕭條,秋容有紅蓼;秋風拂地,萬籟也寥寥。惟見賓鴻,衝入在秋空裡,任逍遙”,便是對鴻雁這一美學特徵的生動把握。鴻雁是健飛之鳥,翅膀拍動時頻率適中,沉雄有力,不似鷹鷂猛悍桀驁,也不似鶴鷺之輕靈飄忽,而是給人以堅忍強勁的審美感受。在風頻雨驟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當鴻雁結陣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人們的這種審美感受就更加明顯、強烈。鴻雁遷徙時常彙集成數十隻、上百隻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隊飛翔。“蜃樓百尺橫滄海,雁字一行書絳霄”;“白犬吠風驚雁起,猶能一一旋成行。”鴻雁這種行序整齊的飛行特徵,使中國古代文人們讚歎不已。鴻雁健飛,且性情機警,南征北返時,中途很少停歇,人們能看到竦峙樹端的鷹、棲息房樑的燕、兀立江灘的鶴鷺,卻很難看到靜態的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鴻雁大都以動態出現,鴻雁翔姿優美,亦剛亦柔,曹植的《洛神賦》中就有“翩若驚鴻,矯若遊龍”之語。鴻雁南遷陣容非常壯觀,在朔風凜冽、塵沙蔽日的秋冬之際,當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亦能喚起古人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對於邊塞詩人來說,尤為強烈。“雁來慘淡沙場外,月出蒼茫雲海間。”借秋空雁陣渲染沙場征戰的 雄渾悲壯之貌。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託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兩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對“雁”意象群的發掘,即能較好的說明這一問題。在中國古代詠雁詩詞中,既有側重“言志”的詩詞,也有側重抒情的詩詞,但數量最多的還是抒情與言志有機結合、互為滲透的詩詞。中國美學中的 “景中情”與“情中景”互相聯絡又各具特徵。巧於詩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於詩者則情不虛情,景非滯景,情景互生,妙合無垠。這三種審美移情層次在中國古代詠雁詩中均能找到例證。

  《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蘊》閱讀題目

  1.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秋蟲的審美基調一般表現為悽清低婉,鴻雁的 審美基調則主要表現為遼闊高遠。

  B.中國古代對聯常以“飛鴻”對“奔馬”、“冥鴻”對“隱豹”、“摩天鴻”對“鬧海蛟”,.主要體現了古人的“亦剛亦柔”、“雄渾悲壯”的 審美感受。

  C.在朔風凜冽、塵沙蔽日的秋冬之際,當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過長空時,亦能喚起古人雄渾悲壯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對於邊塞詩人來說,尤為強烈。

  D.情景互生,物我難辨的藝術境界是中國古代詩詞創作的一種美學境界,古人的 詠雁詩不乏其例。

  2.下列古代詠雁詩***詞***,屬於“抒情與言志有機結合、互為滲透”的一項是*** ***

  A.列序橫空,身世在雲中,舞影動西風。雲淡淡,月濛濛,身點破蒼穹。

  B.“鴻志不汝較,奮翼起高飛”,“但當養羽翮,鴻舉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鴻雁翔,風瑟瑟兮野蒼蒼”,“雁飛高兮遠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

  D.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3.文章最後一段中“這三種審美移情層次”指的是*** ***

  A.①託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託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相結合

  B.①託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相結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虛情,景非滯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虛情,景非滯景 ③情景互生

  《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蘊》閱讀答案

  1.B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