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說課稿

  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健康教育,有益於保護和促進幼兒園的身心健康,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礎。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說教材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它沒有太多的文字,而是以孩子感興趣的圖畫表現出來。根據星期幾的不同,會吃不同的水果,數量和星期幾有關係。書上還有小洞洞,而且可以看到蟲子從小洞洞裡爬出來,最後還變成了美麗的蝴蝶。這個有趣的故事將語言、科學、數學的知識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圖畫生動形象,非常符合小班幼兒天性好奇、愛觀察的特點。

  綱要中指出: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的體驗自身存在的價值,更好的發展。在綱要語言領域中強調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積極的應答環境。因此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以求達到教育最優化。

  二、說目標

  依據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我班孩子的現有經驗,我從知識情感、技能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欣賞繪本故事、瞭解毛毛蟲的生長以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學說“星期X,他吃了X個XX,可它還是餓”。

  3、體驗繪本閱讀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知繪本故事的內容,學說“星期X,它吃了X個XX它還是餓”

  難點是瞭解毛毛蟲的演變過程。

  為了完成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課件、大書、音樂、視訊等

  三、說教法

  小班孩子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物體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在活動中我採用演示法、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遊戲法等來進行教學。從而更好的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實物的演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引出課題。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使孩子對繪本內容產生興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通過談話,提問的方法學習句式,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體驗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既瞭解了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過程,又體驗了和同伴之間合作的愉悅。大書的使用將閱讀活動滲透到今後的閱讀活動中

  四、說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先採用分段閱讀故事,分段講述的時候,結合自制的繪本ppt進行故事的講述。我通過引導孩子自己觀察,設計了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孩子讓孩子猜一猜,說一說“星X,他吃了X個XX還是餓”,注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再完整欣賞故事、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師幼一起繪製毛毛蟲變蝴蝶的迴圈圖,不僅將毛毛蟲變蝴蝶的知識直觀化了,也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最後進行表演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本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匯入,出示實物,運用了演示法。目的通過實物的色彩形象的鮮豔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採用遊戲捉迷藏的引導孩子仔細閱讀繪本封面。

  第二個環節:欣賞故事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分段欣賞故事

  這一過程通過ppt課件,讓孩子初步瞭解毛毛蟲的生長變化。學說“星期X,他吃了X個XX,可它還是餓”以此類推進行6以內數的點數。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星期一的時候,毛毛蟲吃了什麼東西?

  毛毛蟲星期一啃了一個蘋果,還是餓,

  ②星期二的時候,它吃了什麼?那它吃了幾個呢?星期二啃了兩個梨子還是餓

  ③星期三的時候,它吃了什麼?它吃了幾個呢?

  ④星期四的時候,它可能吃什麼?它會吃幾個呢?

  ⑤星期五的時候可能會吃些什麼呢?會吃了幾個呢?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完整欣賞故事

  通過觀看繪本視訊幫助孩子提煉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繪製生長迴圈圖活動的難點通過孩子喜歡的動畫效果直觀的演示後,在經過圖示的結合一下子就得到了解決。這一環節我採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充分的採納孩子們的想法,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第三個環節,表演《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和教師一起做毛毛蟲在地上爬行著去“找東西吃”,吃飽之後開始“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

  ***讓幼兒動起來,使幼兒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並且利用遊戲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六、說教學效果

  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一開始的捉迷藏遊戲環節是孩子們喜歡的,孩子的情緒非常的愉悅。最後的表演是非常好的。在輕鬆中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另外繪本大書可以填充到區角讓孩子進一步的閱讀。

  篇2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於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該教材選自南方出版社《新課標》,教材取之於生活,發展能力運用於生活,這是幼兒園所有課程建構的出發點和歸宿。為此我選擇了本節活動,激發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思考、探索,學會自覺地構建知識。

  二、說學情

  當今社會幼兒對各種新鮮事物、電子產品等司空見慣,但對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入座常識卻不怎麼了解,本次活動讓幼兒在認識“排”和“座”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設讓幼兒模擬買票看電影來提高幼兒社會認知能力、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

  三、說活動目標

  1.通過自制座位票,瞭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

  2.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

  3.發展幼兒大膽的社會交往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四、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感受“排”與“座”之間的對應關係,通過自制座位票,瞭解座位票中“排”與“座”的意義,這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標。難點是學習按座位票中的兩個條件,對號入座的正確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受客觀條件限制,對座位票可能很陌生,通過此次活動激發幼兒大膽嘗試,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五、說活動準備

  教具:教師一張大的“__排__座”;1――4排的“排”標記;音樂磁帶;動畫碟;貓咪掛飾;貼有“排”、“座”標記的小椅子40把。

  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小的“__排__座”;小籮筐;水彩筆。

  六、說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將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恰當地使用數學方法,引領幼兒在已有對序數認識的基礎上運用觀察法、嘗試操作法自制座位票。運用情境創設法,幫助幼兒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活動中。通過體驗探究法使幼兒經歷探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個學習過程。

  七、說教學過程

  1.聽音樂,做律動進教室***貓媽媽和貓寶寶們配戴胸卡***。

  2.情景匯入。導語:嗨!親愛的貓寶寶們,你們好,今天天氣真好,媽媽想帶你們去看電影,可是你們從來沒有去過電影院,拿到座位票不知道怎樣對號入座,媽媽知道我的貓寶寶們可聰明瞭,我們先來學學對號入座的本領,再去看電影。***在日常活動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角色扮演是孩子們喜歡的遊戲之一,他們活潑好動,扮演小花貓對此更是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3.創設電影院場景:座位共為4排,每排10座***座位分單雙號***。

  ***1***認識“排”,幼兒自制“排”號。

  ***2***給每排貼上“排”標記。

  ***師***:媽媽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字寶寶,我們先來認識第一個字寶寶:“排”,看我們貓寶寶坐了幾排呀?***師幼***:1排,2排,3排,4排。***師***:第一排的貓寶寶們請起立,鼓鼓掌,請坐下;第二排的貓寶寶們請起立,招招手***你們好***,請坐下;第三排的貓寶寶們請起立,點點頭,請坐下;第四排的貓寶寶們請起立,拍拍肩,請坐下。***師***:現在請我的貓寶寶們從你的小籮筐裡拿出“——排”和黑色水彩筆,你坐在第幾排你就在橫線上寫上幾。

  ***3***認識“座”,幼兒自制“座”位號。

  ***師***:貓寶寶們我們再來認識第二個字寶寶:“座”,我們來看一下我的貓寶寶們坐了幾座?***同時貓媽媽告訴貓寶寶們電影院的座位號分單雙數***。引導貓寶寶複習10以內的單雙數。並告訴貓寶寶左邊是單數,右邊是雙數。***師幼***左:1座、3座、5座、7座、9座。***師幼***右:2座、4座、6座、8座、10座。貓媽媽引導貓寶寶認清單雙數並記住自己的座位號。***師***:現在請貓寶寶們從小籮筐裡拿出“——座”和黑色水彩筆,你坐在第幾座你就在橫線上寫上幾。

  ***4***認讀座位票。

  請個別貓寶寶認讀自己的座位票,同時貓媽媽幫助貓寶寶糾正不對的地方。

  4.摸擬排隊購票,按座位票找座位看電影。

  ***1***貓寶寶有序排隊購票。***2***看購到的座位票,找到座位。

  5.評價。貓媽媽給表現好的貓寶寶發獎。

  八、說預計效果分析

  幼兒由於社會經驗不足,缺乏社會常識,在理解座位號是分單雙號,左右分排上可能有一定困難。通過此次活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將會得到鍛鍊,豐富幼兒的社會交往經驗,更好地滿足幼兒在生活場景中自然獲得知識的求知慾望。

  篇3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活動應呈現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對孩子來說幼兒園的生活是快樂的!但是在幼兒園,他們就要學會謙讓和尊重朋友,禮貌待人。與人相處的方法是孩子們應該開始學習的一項技能,這對孩子以後進一步的社會交往是很有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如何跨出與朋友相處和交往的第一步,如何向朋友表達自己,微笑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它能夠給人帶去快樂的感覺,能夠傳染身邊的朋友,拉近和朋友之間的距離。《蝸牛的微笑》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簡練優美的語言把弱小的小蝸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給整個森林帶來的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得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希望孩子們通過活動,感受微笑的力量,理解用微笑能夠開啟朋友的心門同時能夠給朋友和自己帶來快樂。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設計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認知目標:認真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二***技能目標:通過看,說,聽等活動,感受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會微笑,喜歡微笑;

  ***三***情感目標:初步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我將“感受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喜歡微笑。”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通過看,說,聽等的活動,初步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一***PPT;

  ***二***小鳥、大象、小兔、小蝸牛圖片;

  ***三***音樂。

  五、說活動方法

  針對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活動方法:

  ***一***情境創設法: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活動的開始通過觀察哭與笑的課件來引入課題,為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與暗示。

  ***二***直觀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三***講述法和問答法:在播放課件時,我根據需要講述故事並作適當地提問。

  ***四***用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和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六、說學法

  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請他們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欣賞法、體驗法等學習方法。

  七、說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六個環節:

  ***一***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微笑

  播放幼兒微笑和哭的課件,請幼兒說說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麼?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微笑,為後繼學習做好鋪墊。

  ***二***播放課件,講述故事《蝸牛的微笑》,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結合課件,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幼兒認真傾聽。

  2.提問:故事裡出現了幾種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分別為大家做了什麼事?小動物收到小蝸牛送的微笑時,大家快樂嗎?

  3.小結:微笑能給大家帶來快樂。

  本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幼兒在欣賞中,交流中理解故事內容。

  ***三***用微笑傳遞快樂,感受微笑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

  1.體驗微笑:你會微笑嗎?做個最美的微笑給老師看。

  2.送微笑:和旁邊的小朋友微笑。

  3.你還想把微笑送給誰?為什麼?

  幼兒的活動重在體驗,在體驗中,幼兒感受微笑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

  ***四***請幼兒說說生活中哪些時候會微笑

  原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開心,快樂的事情,生活中處處有微笑。看到別人微笑你有什麼感覺?

  此環節,幼兒知道生活中到處有微笑。

  ***五***欣賞音樂《歌聲與微笑》,感受微笑帶來的快樂。

  ***六***活動小結

  通過教師幾句話的概括,昇華主題:生活中到處有微笑,微笑能帶給自己和別人的快樂,我們要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微笑。

  八、說板書設計:以上就是我的板書設計,重在點出微笑的重要性。

  九、說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熟悉又喜歡的內容,所以,在目標的設計上,我遵循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幼兒自主觀察,傾聽,交流,體驗的過程中激發興趣,體會微笑帶來的快樂,學會微笑,始鼓勵孩子們大膽地交流,表現,體驗社會活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