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市場的主體教案設計

  教案是高中政治教師備講的直接成果,是教師在進行講授過程中所必須的基本教學文書和行為指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市場的主體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市場主體、企業、股份公司、股票、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義;闡釋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闡釋企業依法競爭、優勝劣汰,出現破產、兼併是必然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結合《公司法》學習企業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企業成為企業法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今後如果申辦企業、公司,至少先準備這些條件,也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通過結合《證券法》學習股票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與股票有關的現實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學會運用基本知識、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通過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教學,加強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懂得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今天的經濟體制改革,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

  4、通過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研究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虧損與企業經營者的關係,懂得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經營者,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觀察、說明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論學習以及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增強改革、效率、競爭、法律意識。

  教材分析***一***

  一、知識結構:

  第一節: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主要有四個框題。首先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業和企業法人,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解了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紹公司的含義、特點和我國法定的兩種公司形式;然後從一般企業過渡到特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概括了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闡明必須搞好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最後回答如何搞活國有企業,重點分析了企業兼併和破產這兩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措施。本節的邏輯結構和內在聯絡採取從一般到具體、從整體到個別的方式,層層引申出教學內容。

  一、企業及其分類

  教材分析***二***

  二、知識分析:

  1、關於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

  ***1***市場主體:

  ①:市場主體的範圍既包括獨立的個人,也包括以一定方式出現的企業、團體、機構;

  ②:市場主體既包括盈利性機構,如工廠、商店、銀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機構,如學校、醫院、各種社會團體等,還包括一些中介機構,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婚姻介紹所等;

  ③: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

  ④:與市場主體相對應的市場客體,指市場上交易的各種商品和服務。

  ***2***企業:

  ①:企業的概念:

  ②:企業兩大特徵:①以贏利為根本目的。這是企業區別於其他社會團體的根本標誌,也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②獨立的經濟組織。非政治組織或社會團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③: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④:企業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根據這一條件,總廠下屬的分廠、總公司下屬的分公司都被排除在企業的範圍之外。

  ***3***關於企業法人,主要懂得企業法人是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盈利性是企業法人最主要的特點及其與自然人的區別***圖表***:

  2、公司:

  對學生來說容易把公司與企業混淆起來,教師可從幾方面進行講解:

  ***1***含義:

  ***2***特徵: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經濟組織,依法成立表明公司的設立必須由法律做出統一規定或經由國家行政機關批准;②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這是公司作為企業區別於其他型別企業的顯著特徵;③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④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3***地位:現代市場經濟中,公司制企業雖然在數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他們卻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市場經濟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一般都採取公司形式;

  ***4***企業和公司的關係: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凡是公司均是企業,但企業不一定是公司。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是眾多企業形式中的一種;

  3、我國公司的法定形式:應該講清楚以下幾方面:

  ***1***按照不同的標準,公司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如西方一般有: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股份兩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2***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詳見重點、難點***

  ***3***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講清兩個問題即可:

  ①含義。指出:這種公司形式比較適合各種中小型企業。

  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區別***圖表***。

  ***4***關於股份制:

  ①是一種公司制度,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其突出特點是財產方式的社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過這樣一種組織形式,不同財產關係可以達到內在結合;

  ②按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兩種形式:一是有限責任公司,它是少數產權的結合,特點是不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許多產權的聯合,特點是股票經批准可以上市,股東只負有限責任***企業倒閉只賠股票***;

  ③我國的改革實踐證明:

  A:股份制能夠容納不同發展水平的生產力,相容不同性質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使分散的生產力迅速聯合成集約生產力,形成一個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體,通過發揮整體效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國目前實行股份制的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生產社會化程度高的企業與生產社會化程度低的企業合股。著名的企業如:長虹、海爾、瀘州老窖、一汽奧迪等,都是大型的國有控股公司,其淨資產收益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達40%。

  B:股份制是一種能夠主動運用社會資本力量,同時接受社會資本大眾的監督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國企業發展資金緊缺,而全國城鄉居民有大量的存款,也有投資的願望,因此,企業籌集國內資金的潛力是很大的。通過股份制,發行股票,為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提供條件,同時,由於國家和集體控股,可以擴大公有資產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

  ④“十五”大報告指出:“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一內容的引入,有助於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增強改革的意識。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見重點、難點***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見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三***

  三、重點、難點:

  1、 市場主體、企業、企業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係:

  2、關於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事物,這一內容主要講清三個方面:

  ①:定義。

  ②:特點。①公司的運作是通過發行股票。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徵;②責任承擔方式:股東與公司有著不同的責任承擔方式;③是一種企業法人。

  ③:完整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圖***: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徵。股票對發行的企業來說,是籌集資本的一種形式,是債務;對持股的股東來說,是一種入股憑證,是取得收入的一種有價證券;對居民來說,用自己閒置的資金購買股票,是一種投資;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但可自由轉讓或作為抵押品;

  關於“購買股票為什麼能獲得收入”?一般來說,股票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收入,來源於企業利潤。因為,公司用發行股票籌集起來的錢擴大生產,股息是其獲得利潤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才有可能派發股息,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破產了,股東不但沒有股息,反而要承擔手中股票金額的責任,即賠本,這就是購買股票的風險;另一部分來源於股票價格升值帶來的差價。股票價格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一是預期股息:預期股息越高,股票價格越高,兩者成正比;二是銀行存款利息率:它與股票價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可結合具體例子進行分析。應向學生說明:我國和世界各地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的變動,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供求關係及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投資技巧方面的因素、股息變動、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等。***如911後美國股市的波動影響到世界各地***,因此在選擇股票這種投資方式時,至少要考慮: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估計預期股息;當年銀行存款利率,只有當預期利率高於存款利率時,購買股票才是一種明智的投資選擇;要把握機會,事實買進或賣出;風險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

  股票價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額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額只是表明投資入股的貨幣資本額,是固定的,而股票價格是變動的,通常總是大於或小於它的票面金額。

  我國現有的股票交易場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4、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

  這一問題實際是本節的總結,從課程目標看,它是本課唯一需要運用的知識點;從現實看,是由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地位、作用以及現狀決定的;從學生的思想認識看,在我國現階段所有制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的今天,更需要澄清思想認識上的混亂,解決學生認識上困惑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把握,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講情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的三點表現;

  ①:注意區分: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比重概念,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導——國有經濟***權重概念,引導事物發展方向***

  支柱——國有大中型企業***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講清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何界定?

  ③:運用一些具體資料、示例,說明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貫穿在三大作用的講解過程中***;

  ④:講清國企改革的意義、現狀和目標:

  運用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具體落實則是明確國有企業對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現實意義。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這一問題既是本課的重點難點,也是易錯點,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講清楚“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利潤”“經濟效益”的概念。

  ②理解和把握經濟效益的概念,在衡量標準上,還要講清四個關係:

  第一: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消耗的關係。應當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可能減少勞動消耗。如果企業偷工減料,生產偽劣產品,雖然減少了消耗,但這是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的,是不可取的,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第二:企業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的關係。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在於實現商品的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目的在於獲取使用價值。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首先必須生產適銷對路、質量較高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合格產品,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才能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以較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儘量多的勞動產品,否則,企業經濟效益也不會高;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