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事物發展的狀態教案設計

  會寫教案,會進行教學設計是每位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事物發展的狀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識記量變、質變的含義;理解量變是質量的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能力方面:本課的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的能力為主。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善於聯絡、聯想的思考能力。

  覺悟方面: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為下一框題進行正確的方法論、人生觀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教學重點: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教學方法:

  運用故事、漫畫等具體的事例,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故事匯入新課***古時候,有個人餓極了,一連吃了六個燒餅,還覺得餓,就又買了一個,誰知道只吃了一半就飽了。這時,他十分惱火,打了自己一個耳光,並責罵道:我是多麼不會過日子的人啊!早知道這半個燒餅就能吃飽,我為什麼不先吃它呢?前面的六個燒餅,都被我白白浪費了!

  ***分析***大家看完了故事,就會發現這個人的行為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沒有前面六個的量的積累,他只吃半個燒餅是吃不飽的,從哲學上來看,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只看到事物的質變而忽視量變的積累,為了防止犯類似的錯誤,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的基本原理。

  首選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量變與質變的科學含義。***師生互動***

  一、量變與質變的科學含義

  量變: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量變

  質變: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質變

  師:對比分析量變和質變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並舉例說明?

  生:量變是數量程度上的變化;質變是根本性質的變化。

  量變是逐漸、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顯蓍的變化。

  生:燒開水,燒的過程是量變,燒到100攝氐度是沸騰了、燒開了是質變。

  師:***歸納***

  專案變化指向變化狀態變化結果

  量變數量程度逐漸不顯著一事物仍是該事物,性質沒變

  質變根本性質劇烈顯著一事物變為它事物,性質改變

  大家掌握了二者的區別沒有?

  思考:量變與質變哪種狀態延續的時間長一些?並舉例說明。

  生:***略***

  師:一面鬧鐘擺在這裡,每天都在趨向陳舊老化,但變化不顯著,這種變化是量變。某天這面鬧鐘突然停止了轉動,這面鍾壞了,這種根本性質的瞬間發生的快捷顯著變化是質變。很明顯,量變與質變相比,一般來說,量變延續的時間長一些,質變延續的時間短一些。

  大家理解了量變與質變的區別,二者有什麼共同點?量變與質變都是運動變化狀態。下面學習二者的關係。

  二、量變與質變的關係

  1、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討論:如果只有質變沒有量變作為前提和基礎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沒有量變,只有質變,鬧鐘才一擺出來就會壞掉,不能使用。

  生:吃燒餅時,一咬就會產生飽的質變。

  師:如果沒有量變作為前提和必要準備,那麼事物的運動變化中就只有質變。只有變化,那麼事物時刻會變成它事物,當我們正要去認識它、改造它時的時候,它又會變為它事物,那麼我們就既不能認識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從而會陷入不可知論。其實是隻承認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可見從理論上分析是錯誤的。

  從現實上分析只有質變而沒有量變也是不可行的。例如:放月假回家,可能就由於事物時刻變為了它事物而不認識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了。可見從理論還是從現實來分析,沒有量變作為前提和基礎是不行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

  2、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討論:如果只有量變沒有質變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如果只有量變沒有質變,古猿就永遠不能進化成為

  生:社會永遠不能進步,永遠為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年代

  師:如果只有量變而沒有質變,那麼事物永久為同一事物,那麼世界就能向前發展,其實是隻承認相對靜止否認運動,從理論上分析是錯誤的。從現實上分析只有量變沒有質變也是不可行的,就好比吃燒餅,吃一個、十個、一萬個、十萬個都沒有吃飽的質變。可見無論從理論上還是現實上來分析,只有量變沒有質變的結果是不行的,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綜上所知: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量變和質變是相聯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那麼,量變引起質變的情形有幾種?

  3、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培養,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規模等方面的變化引起質變。另一種是事物在總體上數量不變,只是由於構成事物的成份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引起質變。

  師:分兩大組舉例說明量變引起質變的兩種情形,比一比哪組同學的事例更豐富、更形象

  一大組:一棵樹不能成森林,許多樹構成了森林。

  一雙筷子很易折斷,十雙筷子很難折斷。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成堆,很多沙成沙堆。

  二大組:氧氣和臭氧都由氧元素構成,但由於氧原子排列不同,物理化學性質就完全不同。

  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排列不同,表達效果絕然不同。

  音樂符號1、2、3、4、5、6、7經過作曲家創造,能組成不同的樂曲

  師: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培養引起質變。另一種是數量不同,但是內部結構、排列次序的變化能引起矛盾力量雙方對比的改變,從而導致事物性質改變。如田忌賽馬***分析略***數量不變結構的調整引起質變,運用到經濟生活中,要求我們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走集約化增長的道路,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

  師:有了量變是不是必然有質變?

  生: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能才變化質變

  4、 量的變化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

  師:為什麼說量變只有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起質變?

  生:因為事物的變化發展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當矛盾雙方在鬥爭中力量的增減還沒有引起依存關係的破裂時,事物處於量變狀態。而當矛盾雙方在力量上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引起矛盾雙方地位的變化,從而使依存關係破裂,事物的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師: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改變,而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原來的主要方面變為了次要方面,次要方面變為了主要方面,顯示事物的根本性質發生了改變。

  可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引起質變,這個度就是矛盾雙方在鬥爭中,主要方面轉化為次要方面,次要方面轉化為主要方面,量的變化超過一定的範圍和限度時,事物才會發生質變,由一事物變為它事物。

  師: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一次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等於事物發展變化的終結嗎?並舉例說明:

  生:吃飯——吃飽——再吃——再吃飽——……

  生: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三、事物是不斷地通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兩種狀態迴圈往復,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

  師:一次量變到質量,整個世界並不能真正向前發展,事物只有經過量變和質變這樣兩種狀態的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才能推動世界日新月異不斷進步。

  板書:

  質變

  量變

  質變是結果

  量變是前提

  量變與質變

  無限性

  事物向前發展

  高中政治教學方法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權威者,而是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師一定要放下架子,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可造之材,用積極、辯證的態度與眼光看待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設計,並且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建議,對學生提出的觀點與建議進行評價與肯定,和學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政治成績。

  二、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和實際生活以及時事問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其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絡,通過熱點問題的引入,讓學生深入瞭解生活,關注國內外的一些大事件,並且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進行相關的分析與研究。這樣就可以將政治知識理論變得更加活躍,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學習“市場經濟缺陷”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假藥、假酒等事件,通過真實、慘痛的教訓,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之後進行提問:“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造成此種結局的原因又是什麼?”這樣就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對相關內容展開學習,提高學生的政治水平。

  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採取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的政治能力都得到提高,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