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辨析題的型別及解法有哪些

  高考政治,最重要的應該就是辨析題了,這也是拉開其他同學分數的最佳題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政治辨析題的型別及解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政治辨析題的型別及解法

  一、單向辨析題

  這種辨析題的特點是,題目所給的觀點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它可分為:

  ***一***觀點完全正確型

  例如: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結果。這就是一個觀點完全正確的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方法是:***1***指出觀點的正確或科學性。***2***說明理由。***3***作出結論。

  ***二***觀點完全錯誤型***這種型別的單向辨析題是高考常考的型別***

  例如:2002年高考政治***廣東、河南、廣西卷***第36題:國家間關係的變化是無規律可循的。2001年高考政治***廣東、河南卷***第36題的辨題: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必須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

  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方法:***1***首先指出觀點的不科學之處。***2***說明理由和原因。***3***提出正確的觀點。

  下面我們就以2001年高考政治***廣東、河南卷***第37題為例加以說明。

  背景***略***。辨題:沒有回報的道德活動是沒有意義的。

  解題步驟:第一步:指出題目的不合理、不科學之處。“不能僅僅從是否有回報來評價道德活動的意義。”***辨***

  第二步:說明理由和原因。“道德活動是通過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反映出來的,正確認識和處理這種關係是評價道德活動意義的前提和基礎。”***析***

  第三步:緊扣題目分析,提出正確的觀點。“從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來看,老人的行為雖然沒有得到回報,但也是有意義的,其精神值得讚揚;有的受助者不思報答,既沒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為應受到譴責。”***總結***

  二、正誤混合型辨析題

  這種型別的辨析題有三種形式:①命題內容總體上正確,但其中包含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因素。②命題內容總體上錯誤,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例如:國家就是運用強制力量為社會謀福利的。③命題的前提正確,但結論卻錯誤;或前提錯誤,但結論正確。例如: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是由全體人民直接行使的,這是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

  這類正誤混合型辨析題解題的關鍵是:分清觀點的正誤部分,並且能分別說明理由。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就要培養辨證的思維方法。

  解題步驟:第一步:指出題目中觀點正確或合理的部分,並說明理由。

  第二步:指出題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說明理由,並提出正確的觀點。

  第三步:總結。

  這種題目比較複雜,相當於做了兩個完全型的辨析題,由於題目容量大,經常在考試中出現。

  三、絕對化、惟一化型別的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把結論成立的條件***因素***之一,當作了全部條件,認為只要具備了題目所給的這一條件***因素***,結論就能成立。既沒有考慮到題目所給的條件只是結論能成立的要素之一,又沒有考慮到即使題目所給的條件要起作用,條件本身也必須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例如:只要解放思想,就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步驟:

  第一步:先肯定正確的成分,並且說明理由。如果還需要條件的,必須講明條件。

  第二步:補充結論要成立的其他條件。

  第三步:總結。

  例題解析:2000年高考政治第37題: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惟一力量。

  第一步:肯定並補充結論成立的條件。“知識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成為現實的力量。”“被人所掌握的知識,可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

  第二步:補充其他可以推動社會進步的因素。“知識是重要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

  四、條件型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所給的命題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不能直接判斷其正誤,只有在附加一定條件後,才能作出判斷。命題本身的不確定性表現為它所示的觀點是孤立和抽象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題目的觀點是正確的,而在另外一種條件下,題目的觀點是錯誤的。而這類辨析題缺的正是條件。例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一定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的增多。題目沒有講清勞動生產率是指個別勞動生產率,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

  考生在解答該類題時,不能草率地作出判斷,而應分清情況,分別指出在什麼條件下該命題是成立的,在什麼條件下該命題是不成立的,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殘缺型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通常由一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組成,前提是結論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命題通常認為,結論要成立必須要有這個前提,這個觀點本身沒有錯。命題存在的問題是條件的殘缺,沒有看到結論要成立還需其他條件。例如:要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就要進行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這個命題認為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進行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少取”***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不全面,即存在殘缺,要增加農民收入,還要“多予”、“放活”。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步驟為:

  第一步:肯定命題的正確性,並簡要說明理由。

  第二步:補充其他因素和條件。

  第三步:作出結論。

  以上就是在以往的政治高考中常出現的辨析題型別,也是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經常遇見的辨析題型別。要做好辨析題,除了需要我們在平時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求我們掌握辨析題的各種型別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做到熟能生巧。

  總結:辨析的基本解題結構是有辨有析,即“判斷+分析+總結”。具體說來就是:“肯—肯”,即一個觀點***一層意思***正確要說明理由;“否—否”,而斷定一個觀點***一層意思***錯誤要說明原因。在解題時要求認真閱讀題目,劃分題目的層次,找出辨點,然後分別對各個層次判斷,進而進行分析。劃分層次的辦法對於在高考中遇到較難的辨析題十分有效,用這種辦法能達到螞蟻搬大象的效果。但是要做到這點除了要求有比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有比較強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好的閱讀習慣。

  高考複習政治的建議

  一、基本指導思想

  要以課本為主。有些考生認為:“課本沒什麼看的!太簡單了!”這種想法是絕對不可取的。“萬變不離其宗”,千變萬化的試題只是命題角度的變化,高考試題也同樣如此,它不會脫離《考試大綱》,不會脫離課本的知識點。所以在第一輪複習中,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課本上。

  二、要注意複習課本的方法和技巧

  複習課本不是像剛學習的時候那樣的細緻,但也不是簡單的翻一遍,或是單純的背誦一遍,必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雖說是第一輪複習,但實際上它包含兩遍:

  第一,先把課本讀“厚”。具體做法是:結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把每一課的知識點都找出來,逐個消化。需要知識的識記,需要理解運用的知識點,要再通讀一下課本上的相關內容,特別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點問題,除了要問老師和同學之外,還要做少量相關的習題。這一遍複習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識死角。要下苦功夫細緻地複習,時間不夠要抽時間,把識記、看課本和做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另外,每複習一個階段要做一套檢測題,檢查一下自己知識點上還有沒有漏洞,以便及時查漏補缺。我建議:以每兩課為一個階段,複習完兩課後做一套試題,自我檢測一下。

  第二,再把課本讀“薄”。根據記憶規律,我們過一段時間還要重複複習一個前面我們複習進的內容,但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議是:每進行完一個階段***也就是兩課***,就要及時地總結一下,用一個專門的本子,列出兩課的知識框架結構,並找出裡面重點的知識和自己認為比較難的知識點,以備日後快速有效的複習。同時要做一個習題集,記錄下那些自己做錯的且比較重要的試題,每次考試前都要抽時間翻一下。

  三、處理好課內和課外的關係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礎比較好,那麼只要做好上面的兩步,並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那就要投入比較多的時間來做好第一步,除了課內要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還要安排好課外時間。比如,要抽出時間記憶知識點和知識框架結構;要抽出時間做一定量的習題;要抽出時間理解和消化課本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這個時間的安排上,我認為:前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鐘左右,而後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投入最少要90分鐘,用30分鐘時間記憶,30分鐘理解,30分鐘做題,等到基礎知識牢固了,可以適當地減少課外的時間的投入。那種靠考前突擊記憶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歷次實踐證明:如果平時沒有時間,那麼考前更沒有時間,也沒有好的心態去記憶,政治雖是文科,但同時要把功夫放在平時。

  四、注意時事政治的積累

  政治科考試的最大特點是和當年的時政結合緊密。因此“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書”的做法無疑也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在平時注意積累時政。步驟有兩個:

  第一,在平時注意把當月的重點時政記錄下來,並作一歸類。可以分為政治類、經濟類、文化類、科技類、體育類等,特別要注意各個領域內的重大時政。

  第二,在積累時政的過程中,把其與課本的複習相結合,學會自己命題。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時政,用所學的知識自己跟自己提問,同時要注意平時考試中知識點和時政的結合角度。

  五、時間安排

  由於各學校情況不一樣,所以考生的時間安排要和本學校的教學進度相吻合。下面僅以我們學校的時間安排為例給出建議,希望考生能舉一反三,合理安排自己的課外時間。第一輪複習時間總體控制一般在兩個半月,而政治常識相對於高三應屆生而言比較陌生,所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考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哪一部分相對薄弱,就要投入的時間長一些。可以在跟隨老師同步複習的同時加大自己弱勢部分的複習。找出每天中自己記憶力比較好的時間段記一些比較難記的東西,找出自己理解力比較強的時間段做一些自己認為比較難的部分的試題。但是要注意量,不可能花所有的課外時間去學習政治,畢竟還有其他功課,所以要合理安排好每一天的時間。比如今天有政治課,那麼今天的課外時間就適當少分一點時間給政治,只需把課堂上老師講的消化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沒有政治課,那就多分一些時間給政治,自己合理安排時間,可以預習下一節要講的內容,也可以單獨找一些試題做一下以鞏固自己學過的知識。

  六、心態調整

  作為高三應屆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心態去認真做好第一輪的複習,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騖遠和粗枝大葉,特別是不能眼高手低!該重新記的要記一下,該做的大題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組織答案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在平時培養,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作為高三複讀生要注意課本的複習,只不過要首先總結一下,自己考試失誤的原因是什麼,做到對症下藥,在平時就要做到有重點的訓練。在第一輪複習中,考生要平靜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穩紮穩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態做好第一輪複習,才能在以後的複習中做遊餘,輕鬆制勝。

  高考政治最後衝刺的複習方法

  第一、重視對基本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以不變應萬變。如果對某個知識點一無所知或知之不全,一旦考到就很難得到高分,對於考點的理解,必須抓住概念“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第二、學會對重點知識的整合和重組,真正做到融合貫通。例如,要正確回答“如何看待農產品價格變動帶動市場物價的變動”,必須對導致商品價格變動的各種因素都有所瞭解,包括商品的價值、供求關係、貨幣本身的價值、紙幣的發行量、國家的政策、營銷策略、消費心理等。

  第三、注重政治概念的敏銳性。近幾年的高考政治往往迎著社會熱點上,以現實問題為載體,設定一些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立意問題,所以,必須對熱點問題予以高度關注。如2012年熱點問題相關的概念有價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政府職能、黨的領導、文化產業等等。

  除了以上三點複習建議,何老師還提醒考生應該在平時訓練有素,把每次練習當高考。此外,在高考考場上需要注意答題技巧與規範:

  ① 做選擇題時要在審題的同步找出關鍵詞和題目材料的主旨,通過“排誤***表述不正確的***和排無***與材料無關的***”,選出表述正確的選項。通過比較、對照,找出正確並符合題意的答案。

  ② 做材料題時審材料中心和關鍵詞,從設問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與所考知識的結合點,有條理地寫出答案。注意寫材料題的答案時,要全面具體、重點突出,恰當運用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等知識和術語,條理清楚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