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辨析題的型別和解題方法介紹

  高考政治的辨析題是分數主要的來源,所以答好政治的辨析題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政治辨析題的幾種型別及解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政治辨析題的幾種型別及解法

  一、單向辨析題

  這種辨析題的特點是,題目所給的觀點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它可分為:

  ***一***觀點完全正確型

  例如: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結果。這就是一個觀點完全正確的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方法是:***1***指出觀點的正確或科學性。***2***說明理由。***3***作出結論。

  ***二***觀點完全錯誤型***這種型別的單向辨析題是高考常考的型別***

  例如:2002年高考政治***廣東、河南、廣西卷***第36題:國家間關係的變化是無規律可循的。2001年高考政治***廣東、河南卷***第36題的辨題: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必須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

  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方法:***1***首先指出觀點的不科學之處。***2***說明理由和原因。***3***提出正確的觀點。

  下面我們就以2001年高考政治***廣東、河南卷***第37題為例加以說明。

  背景***略***。辨題:沒有回報的道德活動是沒有意義的。

  解題步驟:第一步:指出題目的不合理、不科學之處。“不能僅僅從是否有回報來評價道德活動的意義。”***辨***

  第二步:說明理由和原因。“道德活動是通過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反映出來的,正確認識和處理這種關係是評價道德活動意義的前提和基礎。”***析***

  第三步:緊扣題目分析,提出正確的觀點。“從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來看,老人的行為雖然沒有得到回報,但也是有意義的,其精神值得讚揚;有的受助者不思報答,既沒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為應受到譴責。”***總結***

  二、正誤混合型辨析題

  這種型別的辨析題有三種形式:①命題內容總體上正確,但其中包含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因素。②命題內容總體上錯誤,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例如:國家就是運用強制力量為社會謀福利的。③命題的前提正確,但結論卻錯誤;或前提錯誤,但結論正確。例如: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是由全體人民直接行使的,這是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

  這類正誤混合型辨析題解題的關鍵是:分清觀點的正誤部分,並且能分別說明理由。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就要培養辨證的思維方法。

  解題步驟:第一步:指出題目中觀點正確或合理的部分,並說明理由。

  第二步:指出題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說明理由,並提出正確的觀點。

  第三步:總結。

  這種題目比較複雜,相當於做了兩個完全型的辨析題,由於題目容量大,經常在考試中出現。

  三、絕對化、惟一化型別的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把結論成立的條件***因素***之一,當作了全部條件,認為只要具備了題目所給的這一條件***因素***,結論就能成立。既沒有考慮到題目所給的條件只是結論能成立的要素之一,又沒有考慮到即使題目所給的條件要起作用,條件本身也必須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例如:只要解放思想,就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步驟:

  第一步:先肯定正確的成分,並且說明理由。如果還需要條件的,必須講明條件。

  第二步:補充結論要成立的其他條件。

  第三步:總結。

  例題解析:2000年高考政治第37題: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惟一力量。

  第一步:肯定並補充結論成立的條件。“知識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成為現實的力量。”“被人所掌握的知識,可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

  第二步:補充其他可以推動社會進步的因素。“知識是重要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

  四、條件型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所給的命題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不能直接判斷其正誤,只有在附加一定條件後,才能作出判斷。命題本身的不確定性表現為它所示的觀點是孤立和抽象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題目的觀點是正確的,而在另外一種條件下,題目的觀點是錯誤的。而這類辨析題缺的正是條件。例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一定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的增多。題目沒有講清勞動生產率是指個別勞動生產率,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

  考生在解答該類題時,不能草率地作出判斷,而應分清情況,分別指出在什麼條件下該命題是成立的,在什麼條件下該命題是不成立的,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五、殘缺型辨析題

  這類辨析題通常由一個前提和一個結論組成,前提是結論成立的一個必要條件,命題通常認為,結論要成立必須要有這個前提,這個觀點本身沒有錯。命題存在的問題是條件的殘缺,沒有看到結論要成立還需其他條件。例如:要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就要進行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這個命題認為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進行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少取”***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不全面,即存在殘缺,要增加農民收入,還要“多予”、“放活”。這類辨析題的解題步驟為:

  第一步:肯定命題的正確性,並簡要說明理由。

  第二步:補充其他因素和條件。

  第三步:作出結論。

  以上就是在以往的政治高考中常出現的辨析題型別,也是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經常遇見的辨析題型別。要做好辨析題,除了需要我們在平時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求我們掌握辨析題的各種型別的解題步驟和方法,做到熟能生巧。

  總結:辨析的基本解題結構是有辨有析,即“判斷+分析+總結”。具體說來就是:“肯—肯”,即一個觀點***一層意思***正確要說明理由;“否—否”,而斷定一個觀點***一層意思***錯誤要說明原因。在解題時要求認真閱讀題目,劃分題目的層次,找出辨點,然後分別對各個層次判斷,進而進行分析。劃分層次的辦法對於在高考中遇到較難的辨析題十分有效,用這種辦法能達到螞蟻搬大象的效果。但是要做到這點除了要求有比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有比較強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好的閱讀習慣。

  高考政治答題不規範的原因

  答題不規範的原因主要是平時缺乏必要的訓練,導致答題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有的學生對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答題似是而非,不準確。

  掌握規範化答題要注意:

  1.分析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試題所要考察的知識範圍;

  2.辨明試題的方向,問什麼答什麼,提高答題的準確性,避免答非所問;

  3.選用高中政治專業術語答題,提高用詞的規範性和科學性,儘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答題;

  4.排除思維定式的影響,多角度思考問題,確保答案的完整性;

  5.梳理答題要點,提高敘述的簡潔性。

  高考政治答題的注意事項

  具體在平時學習的時候,要注意以下細節:

  預習:政治課預習要積極主動,找出要點和邏輯順序,分析課本知識的層次,對疑點難點要標識清楚,以便在課堂中認真聽講。

  課堂學習: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許多同學上政治課非常消極,認為只要自己看書就行,上課隨便聽聽。這就難以理解政治的邏輯關係,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解記憶。課堂上老師的講解高屋建瓴,對課本講解是學生自己看書難以體會和把握的,對於時事的分析更是學生自己難以完成的。

  作業:即使道理明白了,也要從做作業中找到正確的答題話術,答題規範。政治的綜合練習題要抓住關鍵詞,答題準確而嚴謹,平時做題時多看標準答案,整理出難錯題筆記,將標答摘錄下來,熟記於心。

  由於政治考試有時事政治部分,而這一部分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學生還要注意關心時政,多琢磨時事和考題能夠結合的點有哪些,可以怎麼出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