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辨析題的解題技巧***2***

  下面舉例說明:

  ***一***首先剝皮——層層設問:

  ***1***在較多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命題的意思,按照標點符號進行分層。

  如: 實踐出真知。人們只要參加實踐,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004年江蘇題***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製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動事物發展。***2003年廣東題***

  ***2***我們通常還可以運用語法知識對命題劃分層次。

  如:“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惟一力量”,可按邏輯分層為:

  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惟一力量。***2000年全國題***

  主語 謂語 *** 定語 ******定語***賓語

  這樣可明確分為三個層次:

  ①知識是力量;②知識是惟一力量;③知識可以推動社會進步。

  設疑與分層次是有機聯在一起的。分層次是設疑的前提和基礎,層次分得清,設疑才設得巧。而層次要分得清楚、全面,也需要要善於設定疑問。

  例如上題:

  在第①層的基礎上,我們知道,知識屬於意識、認識範疇,我們可以設問:知識能直接推動社會進步嗎?

  在第②層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設問:除了知識,推動社會進步的還有其他力量嗎?

  在第③層的基礎上,我們設問:知識可以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嗎?

  這樣,在原來分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個層次,使分層趨向全面,答題就更全面。

  在設疑的時候,我們要注意:

  ***1***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陌生的名詞、概念,要把它還原為熟悉的課本知識。高考試題儘管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對教材知識的考查,只有對教材知識準確、透徹理解,並且善於變通、還原,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如“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就是考查“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2***抓住關鍵詞語,依據關鍵詞提供的資訊,按照命題考查方向,多角度深入思考。***特別要從其反面進行思考***。***3***聯絡時政熱點進行分析思考。

  ***二***我們來“三步走”:

  例如:***2004廣東***人為的世界是主觀的。

  第一步:”辨”: 由於該題是正誤混合型的辨析題,不能直接的下判斷進行定性,故應該在析中辨.

  第二步:”析”

  ***1***合理方面: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意識地改造世界。 ***2***不合理方面: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但不能認為世界是主觀的,因為①自然世界是客觀的; ②規律是客觀的; ③人的實踐也具有客觀物質性

  第三步:”結”:總體說法是錯誤的,但也存在合理之處,要辯證看待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組織答案: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意識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識的印記,滿足人的需要.

  ***2***人們有意識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為前提的,這種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活動而消失;人的實踐活動本身也具有客觀性.

  ***3***因此,“人為的世界是主觀的”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