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語文易錯知識點

  導語: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會經常碰到一些讓人容易出錯的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您分享的二十個最常見的語文易錯考點,希望通過這個正確的指導方法你能夠收穫新的知識。
 

  1.習慣性誤讀

  易錯分析:由於習慣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們在生活中常常無意識地把一些字“約定俗成”地讀錯。如把“豇”讀成gāng,把“埋怨”中的 “埋”讀成mái,把“涮”讀成shuā,把“檔”讀成dǎng等。普通話基本功不紮實,在解題時常常會受習慣的影響而作出錯誤的判斷。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是解決習慣性誤讀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注意這些習慣性誤讀字。一是注重分類整理。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習慣性誤讀字,從易錯點入手分聲母、韻母、聲調三類進行整理。二是講究即時記憶。一經發現,即時記憶,今天掌握一點,明天掌握一點,積少成多,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擊強記。三是注意適時複習。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看看、讀讀,反覆記憶,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

  2.混淆形近字

  易錯分析:有的形近字讀音不同,因此讀準字音,往往就能迅速確定這些字的字形。這些字在實際書寫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如讀準“奴顏婢***bì***膝”,就不會誤寫成“奴顏卑***bēi***膝”;讀準“火中取栗***lì***”,就不會誤寫成“火中取粟***sù***”;讀準“病入膏肓***huāng***”,就不會誤寫成“病入膏盲***máng***”。還有許多漢字,孤立地記憶,常常比較困難,但如果將其同與之形似的或意思相關的字或詞聯絡在一起,往往就能準確記憶。如這樣記“澡噪躁燥”:“澡”對“噪”、“躁”、“燥”說,你們一個開口就叫,噪音;一個跺腳就跳,暴躁;一個總用火烤,乾燥,實在受不了啦,我得用水沖沖,洗澡去嘍!

  3.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

  易錯分析:對詞義理解不到位時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的原因。作為音形義的統一體,漢字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要正字,就應該做到字不離詞,以義正字。如“一籌莫展”中的“籌”是“計策、辦法”的意思,不能寫成“愁”;“察言觀色”中的“言”是“語言”的意思,不能寫成“顏”。同時,現代漢語中有不少聯合式的詞語,可根據對對應位置字形的辨析確定字形。如“披星戴月”,從“披”就會自然聯想出“戴月”而非“帶月”;“山清水秀”,與“秀”對應的只能是形容詞詞性的“清”。

  4.混淆近義字

  易錯分析:辨不清具體詞語中關鍵字與別字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是造成混淆近義字的原因。有些漢字,特別是一些讀音和意義都相近的詞語中的特定的字,必須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才能確定。如“溝通”與“勾通”,在表示貶義的語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結相通意思的“勾通”;在沒有貶義的語境中,則要用中性詞 “溝通”。又如在“為了偵察敵情,他們化妝成回孃家的新婚小夫妻”這句話中,“化妝”應改為“化裝”。

  5.受前後偏旁的干擾導致失誤

  易錯分析:要向生活學習,巧辨字形。有些字,只要結合生活常理就可以作出判斷了。如“嘔心瀝血”,如果寫成“漚心”,豈不滿肚子“壞水”,又怎麼能為事業、工作等費盡心思?又如“異口同聲”,如果是“一口”,那麼與誰“同聲”?學問即生活,用心體味,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另外,有些詞語,特別是成語,其形成與特定的典故有關,瞭解其來源,就能準確判定字形。如“墨守成規”中的“墨”原指墨子,不能寫成“默”。

  6.多音字誤讀

  易錯分析:正確識記多音字的讀音,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詞性。如“剎”,共有chà和shā兩個讀音,作名詞時讀chà,作動詞時讀 shā。二是詞義。有些多音字的讀音,單從詞性上很難判斷,可以以義辨音。如“纖”有xiān和qiàn兩個讀音,作形容詞表示“細小”時讀xiān,作名詞表示拉船的繩子時讀qiàn。三是語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幾個讀音儘可能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辨別,這樣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記憶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顧客搶購。一陣折***zhē***騰,累得住院。不但沒賺,反而折***shé***本”。四是語體。書面語讀音一般用於雙音節詞和成語中,口語讀音常用於口頭交際中,用於單音節詞和少數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雙音節詞中。如“色”,書面語讀音為sè,口語讀音為shǎi。五是巧記。舍眾取寡,以少推多。如 “埋”只在“埋怨”中讀mán,其餘都讀mái。記住一個“埋怨”,就記住“埋”在各種語境中的讀音了。

  7.音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漢字中的同音字很多,這些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聲母,或韻母,或聲調有細微的差別,就構成了音近字。命題者往往就在“近”與“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時學習中沒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準確地區別開來,就會給解題增加難度。正確識記這些字的讀音,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把某類同音字集中起來記憶,會達到記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8.形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辨別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間的不同之處,從細微處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有很多可以採用口訣記憶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編為 “點戍***shù***橫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為戎***rónɡ***”。應該說,對這類字音的識記,既要動腦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記憶,關鍵在於積累。而就具體題目來說,其中一定會有部分字音是我們已經正確掌握的。因此,審清題幹,認真分析,結合字義,合理推斷,運用比較排除的方法選出正確答案並非難事。

  9.形聲字誤讀

  易錯分析:形聲字的“聲旁”是表聲的,但由於古今音的差異,現代漢語形聲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聲旁”確定讀音了,它們中有的聲母發生了變化,有的韻母發生了變化,有的聲母和韻母都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變化,仍然按照“聲旁”的讀音去讀,就會發生誤讀。在解答中無法判斷時,一般形聲字注音為“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小,注音為“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論壇***試題,明瞭形聲字讀音設誤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聲旁註音或故意以同一聲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讀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棄“漢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的錯誤想法,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慣,準確記憶,注重積累。

  10.熟語意義不當

  易錯分析:準確理解熟語的意義,是正確使用熟語的前提。理解熟語,要弄清其字面意義和整體意義,不僅要準確掌握其本義,還要準確掌握其引申義、比喻義等,要能夠細緻瞭解其語義的輕重、表意的側重等。很多熟語來源於古代的寓言故事、神話傳說等,其實際意義往往與表面意思不一致。要注意熟語,尤其是成語中某些字的古義,從而正確理解整個詞語的意義。要注意對熟語多重意義的理解,不能“一葉障目”,片面理解。

  11.熟語色彩不當

  易錯分析:熟語與一般的詞語一樣,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因此,我們在解答具體題目時,要仔細分析試題所提供的語境。在表示讚揚、褒獎的語境中選用褒義詞,在表示貶斥、批評的語境中選用貶義詞。否則,熟語的使用就犯了褒貶不當的錯誤。貶義詞褒用或褒義詞貶用,是高考命題者常設的陷阱。如“知人知面不知心”、“亦步亦趨”一般都用於貶義的語境中,“胸無城府”則屬褒義詞。

  12.熟語適用物件或場合不當

  易錯分析 語文學習需要積累,對熟語的掌握更是如此。首先,要對課文中出現的熟語做到準確理解,恰當運用。其次,要注意收集報刊及其他課外讀物中遇到的一些關於熟語使用的不正確的典型例句,經常翻看,細加揣摩,提高積累的自覺性,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最後,要建立專門的錯題集,對平時學習和練習中自己用錯的熟語進行梳理和歸納,每隔一段時間就分批覆習一次,並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加以鞏固。另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使複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語序不當

  易錯分析:語序不當包括多項定語次序不當、多項狀語次序不當、虛詞位置不當、邏輯順序不當等。多層定語和多層狀語的排序不當是語序不當類語病中被誤判較多的。誤判的主要原因是修飾語複雜,我們卻僅憑語感加以判別。其實,只要留意這一類語病的一般規律,記下一個典型的例句,拿考查的句子與之進行對照,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作出正確的判斷。虛詞位置不當主要表現為介詞及關聯詞語位置不當。介詞位置不當往往造成主動和被動的關係顛倒,引出物件錯誤。邏輯順序不當主要表現為不合乎一般的事理,或忽視推理的過程。避免出現對語序不當類病句的誤判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當修飾語較長時,檢查各修飾成分的排列順序以及其與中心語關係的遠近,看是否影響語意的表達。2.當句中含有介詞短語時,檢查介詞與賓語的關係是否恰當。3.如果句子為含有關聯詞的複句,看上下句主語是否一致,據此判斷關聯詞語位置是否恰當。4.留意並列成分是否存在事理上的先後順序,注意並列成分之間的邏輯關係。

  14.搭配不當

  易錯分析:搭配不當主要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以及關聯詞語搭配不當等。不能正確判斷搭配不當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準確把握句子的結構特點、主幹成分之間的關係以及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的關係。單句用“主幹枝葉梳理法”,提出主幹,看主謂賓三者之間是否搭配;然後找出枝葉,看定語、狀語、補語與中心語是否搭配。複句,如有關聯詞,要看能否配套使用。

  17.實詞詞義把握不準

  易錯分析:從構成近義詞的語素及近義詞的結構方式來分析,可以找出近義詞之間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如從“測”與“控”這兩個語素可以推知“監測”側重於資料,“監控”側重於事物的發展態勢;從“賴”有“依靠”意可見,“信賴”比“相信”在程度上更深;“囊括”和“包括”都是偏正結構的合成詞,從“囊”的“像袋子一樣”的意思可見,其範圍比“包括”範圍大。

  18.實詞色彩不當

  易錯分析:把握不準感情色彩或語體色彩是造成實詞色彩不當的原因。詞語在長期的使用中有其約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違背了這種“約定俗成”,就違背了語言規範。如“大肆”、“充斥”都是貶義詞;“商量”是口語用語等。每一個句子都會給我們提供一個特定的語境,每一個語境都具有自身的語體色彩,並寄寓著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揚什麼,或貶斥什麼。所以,在用詞時就要有所講究:書面語境一般不用口語,口語語境一般不用書面語;褒義語境一般不用貶義詞,貶義語境一般不用褒義詞。這要求我們:首先,從認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詞語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們要讀懂句子並理解語境。

  19.實詞用法不當

  易錯分析:不能準確把握詞語的使用物件、謙敬意味、語法功能,是造成實詞用法不當的原因。要遵照語法功能,巧辨實詞搭配。句中的搭配關係要根據詞語的語法功能來確定,詞語搭配一般具有較固定的規則,既要合乎事理,又要合乎習慣。謙辭與敬辭都是以說話者為中心進行區別的,謙辭“謙”的發出者只能是自己,敬辭“敬”的物件只能是他人。根據詞性可以判斷某詞在句子中充當的成分,確定詞語的語法功能,為正確使用詞語提供保障。正確使用實詞的關鍵在於對詞彙的積累,在積累中關注近義詞詞義以及同義詞語體色彩、感情色彩、用法的細微差別。

  20.虛詞位置不當

  易錯分析:虛詞位置不當是虛詞使用中最常犯的錯誤之一,也是我們在考場上最容易失分的情況之一。不能正確地把握句意和句子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係,是造成虛詞位置不當的主要原因。辨析虛詞,離不開具體的語境。因此,我們除了要掌握虛詞自身的使用特點外,還必須結合語境,正確地理解和把握句意,理清句子之間和句子成分之間的邏輯關係,正確判定虛詞在句中擔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