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民謠歌曲要注意的問題

  唱民謠時,需要注意的是,歌聲不能空洞無感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吉他彈唱民謠歌曲要注意的9個問題

  民謠吉他,是種彈撥樂器,是吉他家族中最“平民化”的成員,形狀與提琴相似,通常有六根弦。最早是美國西部鄉村音樂的伴奏樂器。通常作為歌曲的伴奏形式出現,以美國西部鄉村音樂為主要演奏題材。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中被視為常用樂器。也被用於古典音樂,有大量的獨奏曲,室內樂和管絃樂中偶有使用。下面成都好私塾為各位民謠吉他初學者整理了民謠吉他彈唱中應注意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半聲音節應注意的問題,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爬格子:

  1、剛開始不要途快,一定要有穩健的拍子,也就是使拍子的時值儘量相等,建議用節拍器;

  2、為了以後右手的發展,建議不要使用撥片,並且要用食指和中指交替的彈。當你感覺中指和食指的靈活度 已經可以時,可以使用中指和無名指交替的彈。剛開始可能比較難,但是要不厭其煩的練習 慢慢就好啦~!

  二、關於換弦慢的問題

  答:對吉他初學者的建議是剛開始練習變換和絃的時候,遵循以下3個原則:

  ***1***.如果變換的2個和絃屬於相同指型的和絃,則保持指型不變來移動手指。

  如:Am--E--Am這樣的練習,Am和E和絃的指型完全一樣,只是按的弦不同而已,在變換和絃的時候,3個按弦的手指應該保持原有指型來移動,而不要分開一個一個移動,這樣就不容易錯同時變換速度也比較快。 類似的和絃變換還有Em--A9等

  ***2***.和絃切換的時候,能不移動的手指儘量不要移動。

  如C-àAm--àC這樣的練習,在變換的時候,食指始終按在2弦的1品上沒有變動,所以只需要移動另外2個指頭就可以了,而食指不要鬆開。這樣,有一個基準手指作為參照,其餘移動的2個手指也不容易出錯。 類似的還有Am-D7,C--F大7,G7--Dm等。

  ***3***.當2個和絃之間沒有什麼共同點的時候,儘量先移動要按根音和低音弦的手指,再移動按高音弦的手指。

  這個原則的解釋,是因為我們右手彈奏分解和絃時,常常是先彈根音和低音弦,後彈高音,這樣在變換不能一步到位的時候,可以儘量避免左右手的衝突。這一條的理解很簡單,但是不是絕對的,因為有的分解型是從高音弦開始的,那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了。但是,在變換不及的時候,先按住了根音總是好的。

  這3條原則應該結合起來練習,比如C-F大7的練習,首先應該遵循第2條的原則,保持食指始終不用鬆開;而剩下2個手指的移動,則應遵循第一條原則,以相同的指型來移動。

  總之,如果你在練習變和絃的時候覺得很困難,那麼看看有沒有什麼可用的規律。用心研究,這是彈琴的關鍵。要會用腦子彈琴,不是嗎?

  三、大橫按為什麼這麼難?應該注意的問題:

  1、練習大橫按最大的困難是指力不夠,要經常鍛鍊指力,可用各種方法,小生練習的時候上課都拿本字典在練~ 經常彈琴的朋友 左手虎口的肌肉比平常人發達,不相信去看看你老師的虎口肌肉 呵呵~

  2、拇指的正確位置在對應的食指和中指的中間,這樣最剩力~~

  3、在橫按的時候 食指儘量閉開使用關鍵處按弦

  4、初學 建議將食指稍微往拇指的方向旋轉,這樣會舒服很多~ 其實小生一直用指頭的正下方 也就是指肉多的地方按弦 只要指力夠了 這個不是問題~~

  四、為什麼別人彈的那麼清楚,可是我總是彈的那麼噪?

  1、吃弦深度和力度的概念,有些琴友在彈小節內的重排時 就故意將吃弦深度加大,這是錯誤的,力度大時 只增加力度,而不應該增加吃弦深度,這還是木琴 如果你彈電子 吃弦深度稍微大一點 全部打品 呵呵

  2、吃弦深度一般在2~3mm 左右 可根據曲子的感情色彩要求而發生變化,初學者掌握不好的時候,可靠近琴橋處彈揍,這樣可以大大減小振幅

  3、掃弦時要注意角度,一般傾斜30度左右。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往下掃角度還比較好控制,往上掃就比較難,沒感覺正常 要慢慢練習

  4、掃弦時 不是手腕發力,而是手臂發力 這點一定要注意,你現在可能感覺不來,當你以後水平好啦 演奏的時間長啦 有手腕發力會特別困,手腕隨著手臂的發力自然擺動

  五、聯絡音節時應注意的事項

  1、音節的練習是多樣化的,不要單純的只練習上行 或下行,可參考一些練習資料 也可自己編排;

  2、不能一味的光彈,要記住沒每個指形的沒個音的位置,這點很重要,小生犯了這個錯誤 現在才開始記憶個個音的位置,可把不同曲子在不同的指形上彈揍出來 來練習~ 這個練習對初學民謠吉他者來說非常管用~!

  六:怎樣掃弦的問題?

  答:1、手指掃弦一般採用兩種手法:

  ①大拇指掃弦

  手指自然伸展,略呈弧形,所有反絃動作都用大拇指完成,這種手法掃絃聲音豐滿,整體性好,缺點是一來一回音色不夠統一且亮度較差。

  ②拇指與食指交叉成“十字”,其餘手指呈飛鳥狀伸開***自然併攏也可***,下擊時用食指指甲背,上擊時用拇指指甲背。這種掃絃聲音清脆明亮、音色統一,缺點是聲音略顯單薄。

  2、掃弦除了要把節奏掃準外,音色的優劣也是衡量一個吉他手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吉他愛好者掃弦時愛犯的毛病主要有兩個:

  ①聲音支離破碎,音色混濁,一來一回音色差別很大,特別是往上回弦時第一弦聲音特別突出,給人突兀的感覺。

  ②掃弦時右手手指沒吃住弦或吃弦不夠,聲音輕浮,缺乏張力

  3、正確的掃弦非常講究統一性、協調性。手臂、手腕、手指的觸弦角度、觸弦軌跡、觸弦深淺都直接影響了掃弦的音色。優美的掃弦需要以上各項都達到最佳狀態。

  ①掃弦時,右手的運動要以手腕為主,右手小臂因為手腕的揮動而被帶動。手腕一定要放鬆,但又應該有一定的控制,這是一個難點。各位要反覆對著鏡子甩動手去感覺。直到你的手腕姿式很瀟灑,鬆弛而有彈性,而且又控制得很好,即為合格。

  ②手指指背與弦接觸的角度也很重要,這不應是直角,而是一個60度左右的銳角。形象地說,向下出弦時食指指甲***或大拇指肉墊***稍微向裡讓一讓,向上擊弦時大拇指指甲也稍微往裡讓一讓,“讓”的目的是顯了保證讓指甲背而不是指甲尖去觸弦。

  ③手指指甲背掃弦的軌跡應是弧形的,絕非直上直下。向下出弦時手指朝琴頭方向畫圈,向上出弦時手指朝琴碼方向畫圈。

  ④手指與弦接觸的深淺對音色影響也很大。觸弦過深手指容易絆在某根弦上導致聲音的破碎,過淺會吃不住弦,聲音便輕浮而缺乏張力。

  ⑤切記,和絃的音響效果應是整體的,掃弦的感覺應是“一片一片”而非“一根一根”的。這需要多動腦筋、多練習。

  七.怎麼調絃?

  作為一個吉它手,調音是必備技術之一,很難想象,一個吉它手每次彈琴前都需要別人替他調絃,那可真是不可思議。

  關於調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六音笛法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適合初學者。六音笛是專門為吉它調音設計的,其六個音與吉它的六根弦在音高和排列順序上都是一一對應的,所以使得調音十分簡單,只要吹響一個笛音,記住其音高,調整相應弦的音高與其相同即可。據此調完六根弦。

  2、單音笛法

  單音笛是適合所有樂器調音的工具,自然也包括了吉它。一套單音笛一般是一組完整的自然音階,但我們只要選用其中一支笛就可以了,這樣隨身攜帶十分方便。至於選哪個音笛,完全根據自己習慣,但一般是吉它弦的六個音:E、A、D、G、B、E中的一個。

  調音時,先調準與單音笛同音的那根弦,然後據此調準其它弦。

  比如假定我選的D音笛,那麼就先調準第四弦D的音高,然後根據此弦來調其它弦,具體可以有兩種方法 :

  一是採用鄰弦同音法:四弦D的第五品是G音,與三絃同音,於是按住四弦第五品,彈響,據此調準三絃音高。然後根據三絃又可以調整二絃,依次類推。

  二是採用聽空絃音法:如果您樂感較好的話,完全可以採用此法。四弦D唱名是RE,第三絃G的唱名應該是SO,既然RE音高已經確定,那麼自然可以馬上唱出SO來,據此即可調準三絃G。依次類推,調準所有弦。

  三聽電話音法 :有時在朋友家表演,突然發覺弦不準,身邊又忘帶調音笛,怎麼辦?別急,教你一招:

  拿起電話聽筒***或按下擴音***,聽到忙音了嗎?這就是一個國際標準的A音。這下會了吧?對了,先據此調準第五絃A,然後再據此調好其它弦。

  四聽自然泛音法 :調音結束後,可採用聽自然泛音法再加以更精確的校準。其原理是:吉它的十二品自然泛音應與空絃音相同。分別彈出空絃音,以及該弦十二品自然泛音,如果音準相同,則調絃準確,反之該弦不準,還要調整。

  五聽拍音法:調音初步準確後,找出不同弦上的兩個共同音,同時彈響,如果發出的聲音是象波浪一樣一起一伏的,即有拍音,那麼說明其中一弦肯定不準,需再作調校。因為如果兩音訊率完全一致,雙音合成之後,聲波的振幅疊加是完全和諧的,不會出現拍音。只有頻率有差別時,才會產生交錯疊加,出現強弱不勻的拍音現象。

  六看弦法 :在已調好的一根弦上找出下一根你要調校的弦的空絃音的位置,彈響,保持其聲響,然後調校那根空弦,直到其產生共振為止。再進一步,可以仔細觀察共振情況:如果琴絃呈振動、很快衰減、再振動的狀態,則說明有拍音,尚未很準;如果和原先彈響的音一起慢慢衰減,則說明二音十分一致,調音很準。

  以上幾種方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加以採用。其共同的要求是調絃者的聽音能力要好,最起碼唱歌不能跑調。另一個竅門是:儘量先調準高音弦,再調低音弦,因為高音弦靈敏度較低音弦大,較易聽準。

  八.怎麼才能彈好SOLO?

  1,和絃音的運用一般有三和絃,七和絃,九和絃***較少***,如C調G為572,G7為5724,G9,57246,還有和絃音階運用G7,G,G9為56712345;注意一般來說你的華彩走向要考慮到你的和聲走向。

  2,五聲音階***12356***運用,布魯斯音階運用,具體我不說了。

  3,熟練各音階子型有MI,SO,LA,SI,RE注意他們的聯接,當然也有布魯斯特有的音階子型,***在此我不說了,大家可去查查***,這都要做到整個把位融匯貫通。

  4,當然也還有很多國外音階如果會用更好了,但我覺得這個等以後你華彩具有一定水平再說吧

  4,很重要的一點就節奏問題,現在有很多玩了好長時間吉他的人,節奏打的似鬼一樣亂七八糟的

  5,瞭解一些音階模進***好似有三種我只記得兩種,級進,跳進***常用有2,3,4,5,7,8度

  6,彈奏時注意高低音的配合,這樣才會有對比,好似有兩人再對話一樣

  7,彈奏時要富有感情,儘量用音符表達自個的感情,不要亂彈

  8,彈時音階快慢要接合,注意要保持好節奏

  9,加入各種吉他技術,如傷感的可用柔弦,富有激情的可用推絃,乏音富有很強穿透力

  九.關於揉弦的問題:

  在吉它上,揉弦的的方法有下面三種:

  ***1***使靠近音品按著的手指指端緊貼指板固定不動,將其作為支點,使整個手掌圍繞這一點作往返搖動,方向是:高音品《===》低音品。注意不要使作為支點的手指隨便滑動。這種揉弦方法是常規用法,在小提琴上也是用這一方法,採用這種方法,音的變化幅度較小。

  ***2***按住需要揉弦的音,使這個左手手指帶著這個音所在的弦作拉推動作,方向是:高音弦《===》低音弦。注意不要使弦離開指板。在第一弦上用這種方法揉弦容易把弦拉出音品位,這也是應該注意的。採用這種方法,音的變化幅度較大,必要時可以相差半個音。

  ***3***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相結合就是第三種方法。

  注意:無論哪種方法,揉弦時,前臂要保持不動,不要使琴左右搖晃。也不要誇張和濫用揉弦。

  揉弦是絃樂器中最最重要的一種裝飾聲音的方法,它賦予聲音以感情和活力。如果在該用揉弦的地方而不用,這段樂曲演奏的效果將是呆板和缺乏表現力。怎樣合理使用揉弦,全憑演奏者對樂曲的領會,自己加以斟酌。不過一般情況可有一個原則供參考:屬於優雅性質的音符和樂句、低音域的樂句、弱奏的樂句時,揉弦速度應該放慢,振幅加大;遇到強烈的音符或樂句、高音域時樂句、需要強大的聲音時,揉弦的速度應該加快,振幅減小。

  一般在沒有掌握相當熟練的其它技巧之前,不要輕易地學揉弦,否則將會對正規地學習吉它起很大的妨礙。

  

  1. 不清楚自己所屬音色 每個人的音色都各有其特點,這是天生的,但是沒有經過專業的發聲訓練,就很可能不會被正常的表現出來。很多人有時候,在發聲方法上出現:喉嚨打不開、呼吸不順暢、聲音不集中等等問題。很多學生過於模仿聲部的音色,時間一長,會給聲帶帶來很大的負擔。

  2. 呼吸不穩定 初學者在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之前,氣息控制的能力都是非常弱的,一般氣都表現在胸腔上,肩膀和胸腔都會往上挺,以至於在歌曲中不能連貫的唱完整首歌,長的句子不能完全唱下來;還有氣息沒有控制好,會很輕易的導致音準往上升;聲音上還會出現時而強、時而弱;喉嚨時而鬆、時而緊。這個聽起來缺乏連貫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加強對歌唱呼吸的訓練。

  3. 發聲、咬字部位不統一 初學者在咬字上面一般都會有明顯的變換現象,一首歌裡面會出現字音有時候靠前,有時候靠後,有圓有扁,沒有把組成字的聲母和韻母唱好,並且字與字之間的連結,字與音之間的連結沒有唱到位,這需要多在臺詞和發聲練習上下工夫。

  4. 音高不穩定 俗稱就是說“跑調”。跑調分為兩種現象。一、冒調。就是音準偏高,這是缺乏流暢的美感,並且向上走音。原因是缺少音準觀念,呼吸急促,吸氣控制不好,氣息衝擊過猛,並且氣息吸入的過淺。二、偏低。就是音偏低向下走音,特別是越往高音音準越偏低。這些都是因為氣息不足,而且控制不好,聲音支援的不夠。建議應該建立準確的音準觀念,多注意氣息要吸的深些,控制住呼吸,加強橫膈膜的力度控制。

  5. 聲音發散以及白聲 聲音擴散都是沒有歌唱共鳴的表現,位置偏低、聲音發散、無正常音波,聲音缺乏表現力,幾乎處於說話時的自然狀態。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口腔要充分開啟,力求形成共鳴的空間,並且注意氣息的深度和控制,要建立字由“扁”到“立”由“橫”到“豎”的概念,把每個字都和共鳴結合起來。建議多做開口音練習,可先做哼鳴高位置練習。

  6. 不正常的顫音現象 就是“抖音”,原因是喉頭位置不穩定而動搖,發聲器官的肌肉處於失控狀態,初學者喜歡模仿會有此問題,需要先控制喉頭位置,加強音準觀念和發聲的穩定性,建議少唱歌多練聲。

  7. 鼻音 鼻音表現在:音色出不來、混濁、無力度、聲音傳不遠、咬字不清晰、缺少透明的共鳴色彩。這是初學者把鼻腔共鳴和鼻音搞混淆了,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應該要分清楚二者的關係,建議做練習時多體會打哈欠的感覺,將聲音唱的位置高些,把注意力放到頭腔共鳴處,多唱開口音和頓音跳音的練習、暫停哼鳴的練習。

  8. 吐字不清晰 吐字含混、缺乏力度。原因是咬字時脣、齒、舌等沒能得到協調,不能大膽的咬字,並且對聲母的發聲動作、部位控制不夠。另外,喉嚨開得太大也會影響咬字。初學者在糾正問題是要果斷用力,嘴的動作要靈敏,將字頭、字腹、字尾處理好,但在此同時不能將字咬死,並且與發聲訓練中的共鳴位置結合起來,進行整體練習。

  9. 只注重發聲技巧,不注意音樂修養 大多數初學者都把學習歌唱發聲的技巧、以及如何唱高音等技術問題放在學習聲樂的主要位置上,從而忽略了音樂修養和藝術審美品位,是提高歌唱水平的一個因素。建議多聽多看音樂會、交響樂、歌劇、舞劇、畫展、多閱讀文學作品、以及多瞭解其他與音樂相關的知識等。 1

  10. 只注重聲音,不注重情感表現 初學者大部分會認為,唱歌就是唱聲音。聲音唱的高、響就好,沒有考慮到歌唱情感的重要性。因為,把歌唱好,關鍵要以情帶聲,要用真情本身的美感受到聽眾的感染,試想演唱者自己都沒有被感動,如何感動別人呢?比如:歌唱者只顧聲音將歌曲唱的像背書一樣平淡無華;演唱時太多虛飾、做作、只表現自己不表現作品、看上去過於浮淺;對作品理解表現錯誤。這些都是該注意的,因為情感和聲音是組成歌唱永恆的不變的真理,缺一不可。

  唱民謠的小技巧

  第一當然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以後的文章中,我會把我知道的儘可能的與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準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裡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絃。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準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準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質。這就是業餘歌手和專業歌手的區別。其實光在聲音、情感、感受、節奏、音準這些方面比較,業餘歌手有很多不比專業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質。你知道自己唱歌時的形體和表情嗎?你可能有個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時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樣,而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幾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嗎?你用攝像機拍攝過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嗎?其實當你上臺的第一個眼神或者第一句話,就能知道你是業餘還是專業。這裡說的素質還包括對樂理的瞭解、樂器的瞭解、對音樂史以及對音樂常識的瞭解等,當然也有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全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做專業歌手,就應該貫徹這些,要對得起“專業”這個詞。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