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系學生學習總結

  電影學院表演系就是培養本科演員的地方,也就是說這裡是未來之星的誕生地,這就多多少少吸引了一些人的目光。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時光飛逝,轉瞬間10年的這一學期就結束了,這個學期對我來說很充實,除了在專業知識上學會了很多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方方面面上我也有了很多新的領悟,尤其在做人方面。

  這學期開始,從最初的交流練習,節奏練習,模擬動物等一系列的解放天性訓練,再到模擬人物練習和觀察人物練習,我個人在學習中總結了以下幾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從拙劣的純語言表演轉變開始

  在最初的練習中,我感覺自己的反應能力和的適應力還算不錯,但是多數都是靠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從具體的肢體動作上感受,以自己的想象力來進行簡單的表演動作練習。在表演上最好看的,演員發揮最好的,往往都是即興創作出的,最自然最直觀的反映,所以在每次表演課上的小練習中,常常會注意以下幾點:不要刻意去規定自己和對方的行動;不要規定對方的言語***不是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一樣的***;  要給予對方強烈的刺激,這樣才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交流到位才有助於表演繼續下去***

  ;在構思練習的時候不要把情節規定太滿。***這樣容易模式化,不利於演員的想象力的發揮,阻礙了演員們的即興創作的空間***;要明確上場後的任務,不要過多的語言,要用心和形體動作感受自身所塑角色場上的微妙變化;不要用表演來解釋規定場景,不要用稱謂來解釋彼此的人物關係。

  宇宙萬物都是一種自然的機制,表演的觀念越強主觀意識越強越容易阻礙這種機制,學會思想減負,化零,身心放開,機制自己會啟動,空就是滿。--這是表演筆記中老師對我說過的話,現在再看這句話我更能吃透其中的意思,因為通過這一學期的表演學習,從實踐中我感受過這句話的實質意義。

  二,臺詞和形體的統一性

  肢體語言不豐富是我表演上的一大阻礙,由於沒有協調的肢體語言從而使我的表演單一化,不準確,不自然。我覺得一個好的演員不僅要把臺詞準確的表達出來,更要和形體統一化,否則難以形象生動的體現臺詞的力度和目的性。

  每個人每個階段思想不同領悟也不同,現在回頭看看我之前的表演筆記以及之前發現的問題,我又有了更深的體會,更進一步的領悟。

  從解放天性練習到模擬人物和觀察人物練習的訓練,我從一個不知道如何工作的掛名組長變成一個懂得列計劃列規矩的負責的組長,其中得到的鍛鍊是從任何書裡或者教學上求不來的。

  在表演練習中一些必要的無物件交流往往都要比有物件的雙人交流難得多,因為注意力不能停留到一個人身上,要達到注意力集中且不散,節奏分明卻不能亂,每個人都彼此要有交流,在觀察人物片段的前一階段我做過許無物件交流的練習,當時覺得是不好掌握但沒覺得有多難,雖然許多點都還是比較不細緻比較粗糙但一切還是靠即興發揮自己的信念感又可以隨機應變,所以一切都還算自然。

  首先,我對所演人物角色感過度的重視,而不是放精力在表演上;其次,我沒有深入瞭解和挖掘所演角色的靈魂,所以在表演上曾一度找不到正確的狀態;再次就是我所演人物的性格不鮮明,在舞臺上行動線索不明確以至於我說出的每句臺詞目的性不清晰。再加上節奏不鮮明,考慮得太少,使自己所塑造的人物角色沒有了性格和特色感,這曾讓我一度感到苦惱,但是每次回課後經過老師的認真耐心點評和調整我似乎又有了希望又找到了方向。

  三,要隨時隨地的關注生活細節 大一第一學期結束後,我感覺除了有新學到的知識以及小小的進步外,更多的還是要自我總結找到下一步自己需要進步的方向和尋求的目標。在假期我需要更多的深入生活,鍛鍊臺詞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自己要堅持鍛鍊,可以練習獨白,練習練習聲樂,不要浪費漫長的寒假。假期充電迎接新學期的新任務。  此外在老師的教導下,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自身的修養有明顯進步,凡事忍讓三分退三分,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有小衝動,小脾氣但是我有信心會有完全改進的一天。還有就是做事的態度及紀律性,無規矩不成方圓。我覺得我為人處事方面改變了好多,從原來的急躁變得會心平氣和,從不聽別人講話,到聽取他人的資訊與自己意見相結合,這些都有助於平時的工作和學習。

  我相信下個學期我會有更好的表現,同時我也做好了迎接更難考驗和挑戰的準備。

  篇2

  從大一開始,我有很多想法不能得到大家認同。因為我似乎總是在揹著大家的意願行事。我記得在訓練情感爆發的時候,我在我那已經丟失了的心愛的表演筆記本上寫過這麼一段話: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已這種大喊大叫的形式爆發?這樣的爆發就一定是好的嗎?一定是對的嗎?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有這麼多種不同的性格,性格不同爆發的方式也不同呀!如果每一個同學都像這樣爆發,那在臺下看的觀眾會是什麼感受……

  從那一刻起,我放棄了做一個好演員的念頭。因為不論是誰,永遠不可能做到最好!永遠會有更優秀的人超越他。所以,不如做一個有個性的演員。只有個性就永遠不會被超越的。

  也正因為這樣,我才一直不被人所接受。剛開始的時候我甚至被同學們當做一個怪物……

  我不得不承認,要想做自己的東西,就要先把大家都認為對的東西做好,這樣以後才會有人接受你的想法。我曾經努力過,但一直比較迷茫。直到了奇思妙想階段,我的腦子裡卻又蹦出很多帶科幻色彩的東西來。這更無法在舞臺上展現。一直被-逼到老師給我最後一次機會的時候,一個突然的靈感讓我創作出了《當刺蝟愛上玫瑰》,於靜同學欣然接受了我的創意。同時在我們的努力下,也獲得了小小的成功。然後我慢慢改觀,開始從基礎抓起,盡力的把以前落下的都補上。

  到了觀察生活聯絡的時候,我的理解仍然和同學們背道而馳。同學們觀察的是特色的人物形象,而我觀察和體會到的是自己以前糟糕的文化課成績和現在較為優異的專業成績的差別下,家長對我的態度。以前他們可不會像現在一樣不聞不問。他們知道我成績好了,自己肯學了反而不關心我了。這讓我失去了一份鼓勵的力量。回想當初他們對我的態度,正如千千萬萬個家長現在對自己孩子的態度,想到還有多少同學跟我一樣……於是我的觀察生活練習被創作出來:《父子》。但是最後是被當做奇思妙想練習參加演出了……在自己心裡迷茫失落的同時,也有著一份欣慰。這也可以當做奇思妙想作業啊。我只不過想把我自己做的東西展現給大家看,途徑並不重要。雖然我並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我對中國數百年來腐朽保守的教育理念的批判,但是隻要有人看的懂,有人認同我,我以後就會繼續做下去。

  這可能是我跟大多數人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不一樣吧。因此我仍然堅持做我的個性。當然,我在同時也絲毫不敢放鬆教學上大家都應該學習的東西。後來的《絕活》便是兩者合一的產物。我感覺現在的我才漸入佳境,開始踏上我熱愛的表演之路。

  轉眼間到了大二,到了片段的重要時期。我依然選擇了走與眾不同的路線。於是我在第一批教學片段中選擇了《思凡》。當然,此時的我還很稚嫩,對於自己拿捏不了的東西就會去模仿。當第一次回課給老師看的時候,老師送給我們四個字:不要模仿。

  一時間我愁眉不展。於是開始了對先鋒戲的大量觀摩和學習。甚至於先鋒戲導演的記者訪問,先鋒戲導演之間的對話也不放過。漸漸的開始瞭解和認識了先鋒戲。自己對於先鋒戲也有了很多想法。這是我排因為《思凡》而收穫最大的。

  先鋒戲劇是關涉形式探索和藝術精神的,一種小眾的藝術在我國從《戀愛的犀牛》開始,先鋒戲劇開始廣為人知,廣為人看。很多年輕人把走進小劇場看先鋒戲當作一種時尚,話劇演出消費開始列入工薪族的開支。由此戲劇演出開始改變了以前北京人藝一枝獨秀的市場格局,在傳統“現實主義”表演方法之外尋找到一種完全不同的表演樣式。

  中國話劇界最具勇氣的大師林兆華說過:有人說我是先鋒派,其實,我真是玩中庸之道的人,但今天我可以明確地說:“我反對這種純體驗的表演。”我現在排戲,基本不提呈現的過程,不提體驗,只強調人物的感覺,讓演員自己去感覺這個戲的節奏和風格,達到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在排《趙氏孤兒》的時候,我就要求演員在舞臺上既是這個人物,又不是這個人物,演員說弄不明白我說什麼。但我要的就是這種狀態,其實,中國戲曲傳統美學的具體精華就表現於此。

  我個人與林老師有苟同的想法。但是我卻不像他那麼絕對的反對純體驗表演。純體驗的表演是一種表演方式。斯坦尼拉夫斯基演劇體系演員一概是“體驗派”,這要求他們不是簡單模仿形象,而是成為形象,並要求在舞臺創作過程中有真正的體驗。從《茶館》以來,林兆華一直在追求一種無表演的表演方式,這種表演表面上是生活化、純自然、非常放鬆的,但它同時要符合戲劇的內在要求,這種跳進跳出的表演方式是對純體驗的表演的一種反叛。但是我不絕對的反對純體驗表演。我認為能成為一個表演流派一個表演體系,肯定有它好的地方,斯坦尼的表演理論到現在不是還一直被人受用嗎?先鋒戲的表演方式是對純體驗表演的一種反叛,但在我認為,這種反叛不應該像張廣天、孟京輝、林兆華一樣那麼絕對。

  我個人比較崇拜焦菊隱,他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他更醉心於如何將中國戲曲的精華運用到話劇中來,並且找到把它同斯氏體系融合,打通中國戲曲同西方戲劇相結合的道路。

  我對先鋒的看法是跳進跳出與角色真實體驗的一種融合。正如在同樣的社會裡,同樣的大環境裡,有的人選擇去適應,讓自己得以更好的生存。有的人與大環境背道而馳,去反叛。其實適應是一種軟弱,反叛是一種逃避。這兩種做法在我看來都是錯誤的。正如中西方文化就各有所長。不能說哪個對哪個錯。單獨的各持己見,而不接受別人的東西只能像封建制度一樣走向滅亡。中西醫結合不是更好嗎?:***

  “現在應是出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最活躍的時候,而大學生戲劇的失敗對戲劇的發展產生了反作用。”張廣天把“沒戲”的另一原因歸結到了曾是中國話劇緣起的校園戲劇:“以前大學生戲劇主導中國戲劇前進方向,而現在他們卻都在向專業學習,要麼是翻版人藝《茶館》,要麼是翻版《戀愛的犀牛》,其實,大學生戲劇不應該是殿堂藝術的狀態,而應該跳出來要打-倒張廣天、打-倒孟京輝、打-倒林兆華,那才有希望。”

  先鋒,永遠會被更先鋒所代替。正如這個世界一直是在超越和被超越中進步的。

  篇3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這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個學期裡讓我重新認識到了表演,感觸頗深。

  我進學校之前沒怎麼系統的學習過表演,所以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看到同學們是那麼的放的開,我心裡感到特別有壓力。不過後來和同學們熟悉了以後,我也慢慢的找回了感覺,也能放鬆的去上表演課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表演這門課。

  放鬆.專注.生活

  記得上第一節表演課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做了一個數7的遊戲練習,通過這個練習讓我感覺到了在今後的表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放鬆與專注”,大腦運作一刻也不能分散,一秒鐘也不可以停滯,並且還要放鬆,太緊張了你就什麼都做不好。後來老師又讓我們做了個“找”的練習,他先是把一部分同學叫出去,然後他會在教室的某個地方藏一把鑰匙,讓同學們來找。當這撥同學找到後,老師又讓他們像第一次一樣再找一遍,不過這次不藏東西,而是讓他們假裝去找。然而這次同學們找的就明顯沒第一次積極,並且像完成任務一樣感覺很假。這個練習又讓我學到了“生活與真實”在表演過程中的重要性。這節課後我記住了這些東西,在我後來的回小品作業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並且真的很好用。

  三感五覺

  接下來的表演課程很有意思,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練習。例如三感五覺的練習,這個練習讓我們增強了很深的信念感,從中體會到了很多在表演中應當注意的細節。還有後來的無實物練習,記得我們剛開始回無實物練習的時候經常是丟三落四,老師說我們都成了魔術師,手裡拿的東西剛才還在手裡,轉眼就變沒了。當然後來我們加強了對無實物的練習。無實物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養成有規律的動作性習慣,組織有邏輯的行動,適應假定情境,空間想象,注意力集中,真實感和信念,及動作的組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當時做無實物練習時感到很枯燥,現在想想確實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觀察生活

  記得學到觀察生活的時候,老師對我們說:"觀察生活這一項不是這個階段就能學會的而是演員一生的必修課"。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一切表演的東西都要來源與生活,都要以生活為標準。

  舞臺行動

  單人小品練習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前面學到的那些表演基礎,現在終於可以在單人小品中用到了。剛開始的單人小品還只是些簡單的目的練習,不過這些練習對我們的單人小品有很大的幫助。老師會給題目,然後讓我們表演出來,例如:“穿衣服”,***要求:是誰穿,什麼時間穿,什麼地點穿,為什麼穿,怎麼穿***這種主要是練習“目的證實”。在回作業的時候老師會給指證你的練習哪裡有毛病,哪有不合理的地方,然後再去修改,到後來的單人小品老師不給題目了,讓我們自己去想。老師說小品就是把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小段落,小情節,有選擇的,有感受的鮮明的在舞臺上展現出來。在回單人小品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小品一定要有個矛盾衝突,這樣才不平淡,有看點。要通過組織人物行動反映出人的內心感情,能打動觀眾的是那些心裡面的定西,要避免那些程式化的表演,小品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內涵。當然在回作業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被老師槍斃了多少次,這中間有段時間我甚至都有點迷茫,不過還是堅持過來了。我有時候感覺自己都有點“享受”這種被斃的感覺,因為我從中得到了進步。

  感受

  感謝老師的教導。經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獲得了不小的收穫,也對錶演這門課有了更深的瞭解,而且也不像剛開始那麼不知所措了。不過也深深瞭解了自身的諸多問題,我也明白我差的還很遠,表演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有生命的藝術,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你的熱情和堅持。記得剛開學的時候老師說過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很喜歡這句話,並且把這句話當成我今後的座右銘。要學表演,先學做人。我會把表演看成我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自己的職業那麼簡單。行動是最響亮的語言,我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