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介紹

  不少家長一提起輔導孩子學習就不少家長愁眉緊鎖,一籌莫展。那麼,家長究竟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習進步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一

  心理學家羅西與亨裡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他們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三組,前去10公里外的村莊。甲組的學生不知村莊有多遠,只讓他們跟著嚮導走。剛走兩三公里,就有學生叫苦,走了一半路學生們就開始抱怨,情緒低落而且開始散亂,以至潰不成軍。乙組的學生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10公里,中途沒有路牌。他們只跟嚮導走,走了多少,還剩多少一概不知。結果行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速度也越來越慢。估計快要走到時,有一學生高喊“加油”,學生們才振作精神,加快速度。丙組的學生不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10公里,而且途中設有路牌,上面寫有里程,他們走了多少還剩多少路程心中有數。結果這組學生一路上精神飽滿。當他們走疲勞時,一看路牌知道已經走了8公里,這時不但沒人叫苦,反而有人帶頭唱歌來鼓勁。實驗的最終結果當然顯而易見,丙組最快,乙組次之,甲組最慢。

  心理學家把這種按計劃工作、目的明確、效率增高的現象叫定位速效法,細心的家長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的學習也存在以上所說的現象。我們要使孩子學習進步,不妨按照丙組的方法試一試。

  首先,要幫助孩子設定合適的奮鬥目標。家長要在全面瞭解孩子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確立合理的學習目標,使之能引起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裡必須請家長注意,目標一定要適中,過低了不能充分挖掘其潛力,過高了容易挫傷其積極性。目標設定得如同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就可謂恰到好處了,但還要注意,既要有長遠目標,也有短期的計劃,使孩子有目標,按計劃紮紮實實地學習。

  其次,要幫助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家長應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如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早上做什麼、晚上做什麼,在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或學習、或家務、或休息***任務等等。另外,家長要做到有佈置有檢查。

  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讓孩子上床入睡前想一想當天的學習情況,上午上了什麼課,下午上了什麼課,老師都講了哪些內容,自己學會了沒有。每天養成“過電影”的習慣,使孩子當天的學習任務當天完成,不允許欠帳。一欠帳就麻煩了。試想今天欠明天欠,帳摞帳,當他面對一大堆的學習問題時,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所以,一定要使孩子養成好習慣,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有收穫。

  第三,發現孩的進步要及時鼓勵、表揚,使孩子不斷增強自信心。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的成績時定會激發起反饋的動力,他一定會更加積極努力地去爭取更大的成績。為此,家長應注意經常給孩子以表揚,讓孩子體會、感受到進步、成功的喜悅,不斷引發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二

  1. 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近期目標,並與他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來達到目標。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要時刻督促孩子,發現孩子的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

  2. 必要的課前預習

  督促孩子提前一天預習課文,認真閱讀教材,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第二天聽課的準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告訴他,如果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可以自己查工具書。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 課上注意力要集中

  要告訴孩子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制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

  家長可以事先與任課教師溝通,請老師在課堂上偶爾給孩子表現並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還可以告訴孩子,即使在課堂上沒有被提問,也可以自己在心裡試答老師的問題,當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 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複查。

  5. 及時糾正錯題

  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

  6. 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記下書名、作者;

  ②採摘生字、新詞及佳句;

  ③記錄方要人物和主要內容;

  ④在書上批註;

  ⑤列提綱;

  ⑥寫讀後感。

  7. 學會使用工具書

  對於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掌握多種查字法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絡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並進而養成習慣。

  8. 培養多種思維方式

  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三

  一是培養孩子興趣,養成學習習慣。家長要千方百計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的學習興趣,往往是從一個問題一門課程逐步擴充套件的。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家長就可乘勢引導孩子樹立學習觀念,讓孩子明白他的主業、他的責任就是學習。有了責任意識,這時再引導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而然地會內化為孩子的學習自覺。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學習習慣”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引導,家長一開始就劈頭劈腦地要孩子“自覺”學習是很難奏效的。

  二是啟發孩子思考,掌握學習方法。與人魚不如教人漁。孩子自覺了,學習就成了平常事,而且在學習時還會產生新的樂趣。幫助孩子解答學習中遇到的所有難題,這不是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家長力所能及的。而啟發孩子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倒是家長應盡力而為的事。什麼是良好的思維習慣?簡言之,就是在學習時能思考,思考每個知識問題的三個方面——“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因為這種思考,能幫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並且善於思考的孩子,就會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預習的、複習的、聽課的、背記的、思考的、解題的、考試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孩子的學習就遊刃有餘了。學習也不會成為孩子的難事了。

  三是輔導幫助孩子,學會使用工具。學習是孩子的工作。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掌握一些學習工具。筆和尺是工具,各種字典詞典也是工具,都有一個怎樣使用的問題,會用善用,就能促進學習。現在還有電腦、電子教育軟體等,這是更高階的學習工具,怎樣使用要學習,怎樣利用更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安排。家長在這方面,也要通過諮詢學習,才能履行輔導幫助孩子掌握這些學習工具的職責。總之,孩子的學習涉及的內容實在太多。但僅從家庭教育規律來說,有一句話是一定要強調的,這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家長更要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