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語文學習方法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耗時大,收效小,究其原因,關鍵是方法欠佳。要完成語文學習任務也須具備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就像宋代朱熹說的那樣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

  1、鑽透課本。

  語文複習倘若漫無邊際,走馬觀花,那將事倍功半,徒勞無益。複習前要領會考綱精神,明確考試範圍,對複習的主流及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各種型別的考試命題來看,包括諸多基礎知識、課內閱讀題、古詩文言知識,它們都來自於課本中,雖然重點考查了課外閱讀,也是課內知識的遷移與延伸,也是在課內學習基礎上進行的擴充套件,只有鑽透課本,對課本中各類知識理解並會運用,臨場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讀”“思”“問”相結合。

  學語文“讀”是根本,複習語文“讀”還是根本。當然不是盲目的讀,而是有選擇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通過精練,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解題經驗。高度肯定和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中外學者所共識。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他高度評價問題的價值及意義,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對問題意識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生動形象,他在一首詩裡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國外也有很多學者極力推崇問題及問題意識。蘇格拉底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愛因斯坦也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

  3、注重作文複習。

  作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與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複習中可進行梳理,把有價值的材料製成“半成品”,供你臨場時依照題目的要求選用;還可選擇各種文體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仔細分析它們的擬題、立意、選材、謀篇等優點,以便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臨場作文的能力。

  4、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培養和激發直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由對事物本身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客觀事物的新異刺激性、生動活潑性、盼望期待性、便於接受性都是產生直接興趣的基本條件。構成語文教材的各種體裁的文章,都具有自身的獨特的美,只是表現的形式和角度不同罷了。只要善於挖掘教材中有情趣的內容,就能夠激發我們學習的興趣。以說明文為例。說明文***包括一般性說明文***就其內容、結構、語言、形式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的美。尤其是一些文藝性說明文,更是進行審美鑑賞難得的教材。

  例如《蘇州園林》,作者從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四個方面說明它的特點。聯絡實際,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處處顯示出作者精湛的美學觀點。讀後不僅給人一種美的感受,而且使讀者在愉悅的享受中得到美的薰陶、感染。就是那些很一般的實用性說明文,也蘊含著本身的固有的美,關鍵是如何發掘教材中的美。正如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是缺少發現。”並非說明文缺少美的內涵,而是我們缺少對說明文中美的發現,說明文有說明文自身的美。

  5、創造性語文學習

  創造就是人類運用自己的腦力與體力生產人們所需要的前所未有的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的活動。它是一種社會人的勞動,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高階活動形式。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充滿了許多傑出的創造,推動社會歷史不斷前進。

  第一,語文學習遇到的是一篇篇的具體的課文。當我們拿到一篇文章的時候,先不要急於去讀,而是根據標題,自己進行嘗試性的想象、構思,看看它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正誤和優劣。長期堅持這樣做,能使我們的創造才能在運用中得到長足發展。

  第二,注意語文學習與各學科的橫向聯絡,從內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努力探索相互滲透、遷移、運用和借鑑的途徑.

  第三,注意語文學習的課內外聯絡,把課內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課外聽得的廣泛見識結合起來,搞點小創作.這小小的創作活動,既是同學們創造能力的運用,又在運用中得到鍛鍊和發展,對同學們而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同學們不要放過任何可鍛鍊自己創造才能的活動,如黑板報、牆報的創辦積極參與等。最終,你的創造才能將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