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應該怎樣學才正確有效

  進入初三後,同學們將會接觸化學,面對突如其來的化學應該怎麼學習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習初三化學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習初三化學的有效方法

  培養學習興趣

  其實,化學跟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聯絡,我們同學要積極尋找、發現和獲取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如:鋼鐵為什麼久置會生鏽?為什麼鋼鐵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鏽?燃料燃燒時為什麼鼓入空氣,火焰會更旺?潮溼的煤炭為什麼會比干燥的煤炭燃燒的更旺?在麵粉中加人發酵粉***小蘇打***,蒸出來的饅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小孔?

  如果我們同學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就注意結合這些實際現象,那麼學化學就變得生動而有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的東西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果。

  掌握學習策略

  化學作為九年級的新課程,而我們頭腦中的化學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毫無疑問,確實有許多基礎性內容需要記憶。任何學習都離不開記憶。

  因此,我們同學應該學會正確而有效地記憶化學內容。對於文字較少而又零亂的難以記憶的小問題要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奇特的聯想,如氫氧化鈉的用途是:用於制肥皂、煉製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上,可記為:“紙***織***上染了肥油。 ”

  濃縮記憶法就是針對一類化學知識或規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可選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詞縮略成提綱進行記憶。

  如實驗室製氧氣的七個實驗步驟記為:“檢、裝、夾、點、收、移、熄。“檢”指檢查裝置是否漏氣;“裝”指往試管裡裝藥品;“夾”指把試管夾在鐵架臺上;“點”指點燃酒精燈;“收”指收集氣體;“移’’指把導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滅酒精燈。再如過濾操作中的注意點濃縮為:“一貼、二低、三靠”,等等。

  養成好習慣

  複習時應該注意歸納整理、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利用編寫提綱、列圖表等方式把知識加以系統化。

  同時,在記憶中可以適度多記些,如我5次記會了,再多記2次,增加學習程度可以使記憶得到鞏固。心理學研究指出,一般學習程度以150%為佳,過少或過多地記效果也不好。

  同學可以採用分散記憶的方法來加強記憶,早上與晚上的學習時間由於受到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的影響較少,應有效利用來記憶材料。有效記憶的方法很多,但共同點是要學會記憶,即要了解記憶過程中的動機作用、組塊作用、複習作用。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可靈活運用好的記憶方法。

  合理安排時間

  到了初三,各學科的學習任務都很繁重,我們必須注意各學科的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雖然,語數外是主課,在學業考試中佔有較大的比重,同學們在學習中自然比較重視,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我們還是建議同學們應該正確處理好主副科的學習問題,尤其是化學作為初三年級的起點科目,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有我們同學在開學以後的八至十週這段時間內,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適當地多花些時間,對化學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等內容做到課課清、天天清,經常複習鞏固,做到融會貫通,那麼,初三化學入門關就算順利通過,這為今後的化學學習將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謂良好的開端等於零成功的一半。

  如果入門關不能順利通過的話,我們學習化學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學習興趣就會下降,就會給我們的後續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很難想象,我們同學片面地抓主課學習,而放棄化學學科的學習所導致的損失,能由主課的成績提高來彌補。

  學習初三化學的建議

  提前預習,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初二升初三暑假是中考前最長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同學們一定要利用開學前的這段時間,對化學課本進行預習,瞭解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熟悉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對初三的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開端,最好能做一些比較簡單的輔助性練習,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習化學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深層次的理解概念;

  到了初三,各學科的學習任務都很繁重,我們必須注意各學科的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尤其是化學作為初三年級的起點科目。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最好在暑假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及記憶一些重要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不是理科中的文科

  化學常被稱為是“理科中的文科”,因其記憶的基礎性東西比較多。但並非完全如此,任何學習都離不開記憶。記憶只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要想學好化學,應該學會正確而有效地記憶化學內容並注重中考考察難點中的理解應用。化學之所以大家覺得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考察的內容‘更活’,更加註重理解和應用,只是記憶是完全不夠的;

  對於文字較少而又零亂的難以記憶的小問題要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奇特的聯想,如氫氧化鈉的用途是:用於制肥皂、煉製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上,可記為:“紙***織***上染了肥油。”濃縮記憶法就是針對一類化學知識或規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可選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詞縮略成提綱進行記憶。如實驗室製氧氣的七個實驗步驟記為:“檢、裝、夾、點、收、移、熄。“檢”指檢查裝置是否漏氣;“裝”指往試管裡裝藥品;“夾”指把試管夾在鐵架臺上;“點”指點燃酒精燈;“收”指收集氣體;“移’’指把導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滅酒精燈。再如過濾操作中的注意點濃縮為:“一貼、二低、三靠”,等等。

  學習初三化學的技巧

  一.認真抓好“聽、思、問、練”的學習四個環節,力求達到懂、會、透,提高課上吸收率。

  聽是關鍵,思是核心,課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會神聽講,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去專心聽講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有些同學課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兒,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而在課餘時間補課,就如同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一樣,久而久之知識缺陷越來越多,造成學習吃力,形成惡性迴圈。更重要的是還要會聽課,不僅聽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概念、例題要能理解同時更要學習和感受老師講的每一知識點的方法與思路。要學會巧妙地完整記筆記的方法,課上一定要養成“先聽後記”的習慣,將聽到的內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綱挈領地記錄本節的重點、難點,須掌握的內容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易錯、易混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當時沒聽懂的,沒明白的地方,課下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還要記清課本內容和發散性問題及要求當堂完成的鞏固性、檢驗性、提高性的訓練試題。課後應全面系統地整理筆記,將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受作筆錄。這個過程可以提高每個同學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知識的過程。

  “思”是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之中,只有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獲得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因此課上要勤于思考,學會思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爭論,以此來鍛鍊和培養自己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從而達到使當堂所學知識能消化、理解。

  要“練”一定量的習題來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並可培養一定的技能技巧,是達到會、透的一個重要環節。但不能搞簡單的重複或題海戰術。要通過作一定量的題自己能悟出什麼道理,總結出一些規律來,要把作題的過程看成為培養自己的思維和思維能力再提高的過程,做題後不要僅滿足對答案,對解法而已,當每做稍有些難度的題後要回味一下,理順解題思路邏輯關係和題目的型別是很有益的。可以想這道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什麼,不這樣解行不行,哪種方法最簡捷這便是一題多解的過程。能否通過改變物質、資料、操作順序或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的互換來重解,這便是一題多變。回憶一下這道題與過去做過的題有無相同、相似之處這便是多題一解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聽、思、問、練四個學習環節,提高課上的吸收率,使所學知識不斷地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的知識,不僅能達到懂、會,更重要的是達到透,這樣你就能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培養了應變能力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二.在學習化學知識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礎、抓思路、抓規律。

  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是提高能力的保證。學好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在做題中要善於總結歸類題型及解題思路。化學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規律的,掌握了規律就能駕馭知識,記憶知識。如化合價的一般規律,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單質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態不同。再如實驗室製取氧氣所需氣體發生裝置為試管。規律為只要是給固體受熱無論是一種藥品還是兩種藥品用來製取氣體都要用同製氧氣一樣的裝置-即試管。抓住規律可以加以運用如給出資訊題告訴實驗室制甲烷氣用醋酸鈉和鹼石灰兩種固體混合加熱,雖然我們沒學過這部分知識但根據固體受熱製取氣體的裝置規律可知同製氧樣。再如根據化學式的計算,要抓好思路,什麼題用化學式來計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質量分數的題就先要根據化學式來計算。

  三.要培養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單元測驗後都要進行自我評價,找出成績與存在問題,特別是要分析所丟分的原因是什麼,各佔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會的失2分,複習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為什麼粗心、不會,找出原因以利以後的學習,堅持下去必有好處。達到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錯題本,把自己在各次各類考試中及綜合練習中做錯的題集中收集起來,寫在錯題本上。每隔一段時間把這些題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經掌握的題做上標記進行淘汰,使不會的題逐漸減少,直到減少到零,這樣堅持下去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的。

  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學習方法

  初中化學學科的顯著特之一是概念多,這些概念理解是否準確,掌握是否熟練對學好初中化學課程關係極大。是形成正確實驗技能,計算技能的依據,是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基礎。而初三學生中對概念學習不重視,認為掌握概念就是死記硬背。學法不當,效果不好,這部分內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識之一。

1.學好初中化學的步驟方法

2.如何學好化學 化學高效學習方法

3.初中化學有效學習方法

4.學好初三化學要掌握哪些技巧

5.如何有效的學習初中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