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期中知識點之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在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雖不盡相同,但從整體上探析古代經濟發展的共性因素,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知識點一: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誌: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知識點二: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瞭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

  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

  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製出彩瓷;清代還發明瞭琺琅彩。

  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複雜精密。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知識點三:古代商業的發展

  1、瞭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範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鉅額財富***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知識點四: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瞭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徵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鬥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