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政治哲學知識

  對於哲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哲學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

  ***1***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具有的作用。

  ①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②從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③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地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④從哲學的任務上看,哲學能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

  ***1***區別:

  ①含義不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②世界觀人人都有,而哲學只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觀往往是自發的、零散的、缺乏理論論證的,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有一套理論體系。

  ***2***聯絡:

  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和基礎,沒有世界觀就沒有哲學,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二者不能截然分開。

  整個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主觀世界指人的意識領域。

  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係

  ***1***區別:含義不同。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為方法論。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觀點。

  ***2***聯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

  注意三點: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質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他們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②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均具有客觀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結果,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

  所以,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①物質和運動的關係。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主體,載體***。

  ②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關係。

  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唯物辯證法的聯絡觀

  ***1***聯絡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聯絡。每一事物內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必然聯絡嗎?

  要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辯證法的聯絡觀點,必須弄清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普遍聯絡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相互聯絡之中,任何一個事物都與周圍其它事物有條件地聯絡著,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事物的聯絡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找不到不依賴於周圍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東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聯絡不是抽象的、無條件的。對事物的聯絡要作具體分析,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如果脫離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而空談聯絡,就不能正確認識事物和解決矛盾。唯物辯證法講的聯絡是有條件的、具體的,並非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必然聯絡。

  最後,要理解事物的聯絡,就要把握判斷事物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絡的標準,即事物之間是否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如果兩個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就說明它們之間有聯絡,否則就沒有。若認為任何兩個事物都有必然聯絡,我們的這個世界不就成為一個神祕莫測的混沌世界了嗎?

  ***2***聯絡的客觀性

  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的聯絡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存在了,人為事物的聯絡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形成後便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

  聯絡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聯絡是客觀的,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絡無能為力?

  第一,聯絡是客觀的,聯絡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的聯絡在人類社會產生前就存在了,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為事物的聯絡是儘管有“人化”的特點,但他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後就獨立與人的意識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觀性。

  第二,聯絡是客觀的,並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絡就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絡,建立新的具體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