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職能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財政職能是國家政府分配社會產品、調節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手段!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瞭解財政職能方面的知識!下面小編整理了財政職能的主要內容,供各位閱讀!

  財政職能的主要內容

  資源配置

  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由於存在著公共品、壟斷、資訊不對稱、經濟活動的外在性等情況,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還需要政府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執行的主要槓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資訊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二、財政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實現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如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專案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政府就可通過產業政策指導和集中性資金支援,防止規模不經濟的產生。除了政府直接投資外,還可利用財政稅收政策引導企業投資方向,以及補貼等方式調節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

  三、市場無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一般以稅收等形式籌措資金,以不損害市場機制和秩序為原則,提供公共商品。

  收入分配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在各種不同的財政手段中,實現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

  一、稅收轉移支付,即對高收入家庭課徵累進所得稅並對低收入家庭給予補助二者相結合的方法;

  二、用累進所得稅的收入,為使低收入家庭獲益的公共服務提供資金。

  三、對主要由高收入消費者購買的產品進行課稅,並同時對主要為低收入消費者使用的其他產品給予補貼二者相結合的方法;

  四、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實際收入增加,個人收入差距縮小;

  五、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人口的合理流動,這是調動勞動者勞動積極性,遏制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大力支援體育事業發展

  經濟穩定

  在市場經濟中,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平衡國際收支是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的三個方面。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消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以及擴張的財政政策。同時採用“自動”穩定裝置,以不變應萬變,減緩經濟的波動。在政府稅收方面,主要體現在累進的所得稅上。當經濟處於高峰期時,可抑制需求;當經濟處於低谷時,刺激需求,促使經濟復甦。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社會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失業人口的數量。同時還有政府的農產品價格支援制度。這些都是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經濟發展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特別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市場欠發達,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資本相對匱乏,企業家階層尚未形成,促進經濟發展是財政無法推卸的責任。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財政政策,加快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

  財政職能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包含不同的目標,在實踐中它們互相重疊,要同時發揮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穩定、發展職能是存在實際困難的。這樣,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就要協調好不同職能目標的關係。一個職能目標的實現往往會犧牲另一個職能目標,它們彼此之間都存在著客觀執行結果的衝突。一般說來,政府對資源配置要比對收入分配具有更大的興趣,但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政府的注意力會轉向經濟穩定,而減少對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重視。如果各種巨集觀經濟問題反覆出現,表明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財政體制存在缺陷。如何權衡利弊,協調運用、充分實施財政職能,統籌考慮各職能目標的相互作用,使之同時滿足配置、分配和穩定發展目標,是財政政策實施的重要問題,也是財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財政的職能之間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協調得好可以相輔相成,協調失當則會相悖相剋。財政職能的一致性表現在它們都是在國民經濟執行的大環境中起作用,互為條件,相互促進。資源配置職能是各職能的前提。調節收入分配關係職能則是優化資源配置的繼續。而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發展既是前兩種職能的結果,同時又進一步構成實現前兩種職能的前提條件。但這些職能在實現中又會經常處於矛盾狀態。財政巨集觀調控以財政職能作為目標,有時會處於顧此失彼的境地,削弱政策效果。

  綜合觀察財政各職能的矛盾與協調,最終歸結為公平與效率的衝突與權衡。公平與效率有內在統一性,只有依靠效率不斷提高,才能提供出個性發展的物質條件,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社會公平不僅有利於勞動積極性的提高,有利於每個人聰明才智的發揮,因此,還可以促進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與公平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片面強調效率就可能產生不公平,同樣,片面強調公平就可能損害效率。因此,政府應在基於公平與效率相輔相成關係的基礎上,恪守市場效率規則,改善收入分配狀態,在不損害經濟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社會總體的交換效率,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財政職能的應用原則

  1.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天然壟斷的產業及公共工程建設方面。

  2.對關係國計民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建設專案財政還要投資,但必須保證效果,避免、防止盲目和重複建設,要真正對這部分資金的使用負責。

  3.嚴防財政資金投入到一般加工工業上,即財政應堅決退出生產領域。

  4.逐步理順財政和國有企業的關係建立公共財政,矛盾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長期以來財政已在競爭性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建立了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這些國有企業仍是我國財政收入的支柱和經濟基礎。這樣,理順財政和國有企業的關係,調整財政對經營性國有資產的投入,也就成為財政轉變職能的關鍵。

  第一,建立公共財政的關鍵,首先必須是實現財政由生產性向非生產性的轉變,但這並不意味著財政要退出經濟建設領域。它強調的是財政不要向競爭性領域延伸,要把對生產、經營方面的投入逐步轉到支援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和其他社會公共需要方面***也就是說財政逐步減少向競爭性領域的投資***。因此,要處理好財政和國有企業的關係,首先必須發揮財政的巨集觀調控職能,即財政作為兩大巨集觀調控的政策工具之一,要在堅持優化國有資產配置、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制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關係方面充分發揮其巨集觀調控的作用。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我國國有資產總量已有8萬多億元,這是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實現第二、三步戰略目標的雄厚物質力量。但結構不合理,經營粗放、管理滑坡、效益不好,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果斷地進行其經濟結構調整***包括企業結構、行業結構、區域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資本市場,引導和盤活國有資產存量,促進其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在這個過程中,要合理調整分配格局和支出結構,切實履行財政分配、調節、監督的功能,解決好分配不公、混亂的狀況。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以必要的增量帶動國有資產在較大範圍、數量上的合理流動促進其在流動中增值增效;通過投入方式的轉變,為市場經濟和企業平等競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財政在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巨集觀調控作用,更有力地支援經濟建設。

  第二,進一步減少財政對國有微觀企業的事務性管理,這是轉變財政職能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同時也要徹底取消財政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性乃至政策性虧損補貼,使那些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國有企業依法破產,國家財政不應再對企業承擔無限責任,只以投入的資本額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應促使企業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樣,財政才能真正卸下“包袱”,從而也才真正能把有限的財力用到調控巨集觀經濟、優化配置資源、調節收入的分配等公共職能上。

  5.建立和完善財政法規,這是轉換財政職能、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保障建立公共財政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財政法規體系作保障,使之具有穩定性、普遍性和規範性。公共財政有一個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而與之相適應的財政法規體系也有一個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因此,必須認真總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勇於探索、創新,圍繞公共財政“職能明確,體制完善,調控有力,支出規範,保障可靠”的總體目標,制定一部《公共財政法》,為建立公共財政的框架創造良好條件。

  6.實施規範的政府採購制度

  政府採購是實現反經濟週期調節、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產業良性發展的強有力工具。必須健全和完善之,規範其運作行為和程式,逐步把採購範圍擴大到財政專項支出領域。

  7.將社會保障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西方經濟學認為“社會保障”的本質涵義是政府保障。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很多,其中政府財力有限、財政支援力度不夠應是主要原因。因此,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全與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家財政的財力支援。總之,在巨集觀調控這個廣闊舞臺上,要謀求政府財政職能的逐步轉變及作用更大程度的發揮,各級領導必須適應形勢,轉變思路,高瞻遠矚,進一步提高理財水平和駕馭全域性的能力,推進跨世紀公共財政的改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