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雷雨的教學反思

  相信很多老師們都會認為曹禺老師的《雷雨》是一部大鉅作,那麼從《雷雨》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雷雨》的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雷雨》的教學反思一

  在市優質課比賽中,我抽定了《雷雨》作為自己講課的篇目。《雷雨》是經典話劇,也講過三遍,感覺比較熟悉。但是就是這種熟悉,這種經典,給自己講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一是大家都講過,如果老生常談,毫無新意,這個課就讓人感覺很一般,創新難度很大;二是這部話劇潛臺詞太豐富,沒有一定的閱歷,有些地方讀得不透徹,難以解讀到位;三是篇幅長,可講的點太多,很難梳理出一條非常清晰的帶點創新意味的思路。所以,這次備課讓我感覺難度很大。

  教案寫了三次,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一次定在賞析語言,分析形象上,感覺太傳統,毫無新意,被推翻;第二次從情節設計、場景選擇等角度來解讀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又感覺為了創新而丟掉了話劇的本色,被推翻;第三次從場景選擇的匠心處來分析,有新意,品讀語言感受形象,又體現了話劇的特點,二者結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最終的教案。而這時已經是週三了,時間很緊,任務很重,熟悉稿子的時間很短,好在沒有因為這個亂了陣腳,認真準備,認真參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發揮自己的水平。

  這次備課、講課的過程雖然讓人飽受煎熬,但讓我收穫很大。

  一是從選課的角度來說,越是經典,越難講,越是講課的點多,越難講,從選課上我有了一點經驗。以前講《湘夫人》時,也沒選課的經驗,就感覺這首詩歌講的故事很感人,就選了。沒想到正是這個大家都避開的篇目,讓我開墾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解讀出了大家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內容,這是我的成功之處。所以,選課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的,能將常炒的白菜炒出新的花樣新的口味,那技藝就高一籌了。

  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可能是當班主任當的吧,現在總害怕學生沒有聽清要求,於是會反覆言說,這樣不僅使得自己的語言聽起來不簡練,還會嚴重干擾學生的思維。以後上課,要求在前,說過了之後就不再講話,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充分思考,再來回答。語文課堂的語言應力求優美、有文采,讓學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這一點也是今後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讀的書少,見到的優秀課例不多。這次講課前我翻閱了語文的很多雜誌,特別是《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等雜誌,感覺上面的文章非常打動人心,在這一片土地上有很多真正熱愛語文的人在這片田地裡默默耕耘,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執著給我很大的心靈震撼。雖然平時的工作很累,也有諸多抱怨,我相信語文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會讓我們受益終生。這上面的優秀課例也很多,如果我們平時多加參考,多思多想,我們的觀念不僅會得到提升,我們的課堂會有很大的改進。

  第四是外出講課的經驗不多,接觸到的不同型別的學生少。在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上,還需要我做出更多的努力。

  課上完了,按照自己的預期講出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雖然還有種種的不足,但不管怎樣,每一個比賽的環節我都認真準備了,雖歷經磨難,但收穫頗豐。這就是這一次參賽的感受和得到的經驗教訓。

  《雷雨》的教學反思二

  曹禺的《雷雨》,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戲劇”。大凡經典,人物複雜,主題多元,意蘊豐厚,難以讀透。我教《雷雨》,就有這種感覺,什麼都想講,好像什麼也沒有講透徹,講精彩。

  《雷雨》備課,我很用心,讀多種資料,五次修改教案。授課得與失,感悟深與淺,記錄如下。

  一、授課節數,超標了。

  學校給的授課計劃為4課時,我上了6課時,超標了。

  第一課時,講《雷雨》這齣戲的故事梗概。《雷雨》是四幕劇,課文節選的是第二幕。第二幕之前的內容,我講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第二幕之後的內容,沒講,留下懸念,讓學生讀課文。

  第二課時,分析劇中***節選部分***第一個矛盾衝突——情人衝突,歸納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形象。

  第三課時,分析第二個矛盾衝突——父子衝突,總結周樸園和魯大海的形象。

 

  第四課時,分析場景描寫在人物形象和情節發展方面的作用,鼓勵學生猜測課文節選部分之後的人物命運。學生猜得不全,我講了大結局。

  第五課時,課文拓展。探究四個問題,並觀看電影《雷雨》的結尾片段。這四個問題是:為什麼起名為“雷雨”?《雷雨》是悲劇,悲在哪裡?怎樣理解“‘雷雨’是第九條好漢”?《雷雨》的主題不止一個,你能多元解讀嗎?

  第六課時,演課本劇。學生表演,積極,活潑,像模像樣,他們喜不自勝,有成就感。

  二、人物形象分析,較為客觀、全面。

  “對待愛情,周樸園是一個很虛偽的人”,這是部分讀者的解讀,我不認同。

  周樸園和魯侍萍相愛,為什麼沒有走進婚姻殿堂?三十年時光荏苒,周樸園為什麼對魯侍萍念念不忘?講課中,我傾向於把周樸園看做一個“好人”——有情義、軟弱、內疚、真誠;魯侍萍,我更願意把她看做一個“女漢子”——有自尊、剛烈、沉穩、清高。

  當然,魯侍萍也有“隱忍”一面,她與魯貴這個猥瑣的男人生活了二十多年,備受屈辱和痛苦,太壓抑自己了。一個寧死也不做妾的剛烈女子,一個生活貧寒卻撕掉五千元支票的清高女子,她與魯貴在一起,委屈了自己。

  當然,在父子矛盾***實際是階級矛盾***中,周樸園“惡”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冷酷無情、圓滑世故、貪婪凶殘。

  周樸園是善,還是惡?魯侍萍是應該讚美,還是值得同情?很難一句話回答。人性本來是複雜的,人物形象為什麼要單一化、扁平化呢?

  依著文字走,就事論事,我似乎做得了“客觀”“全面”。

  三、語言品析,有的到位,有的生澀。

  《雷雨》中,有很多對話語言,言簡義豐,有嚼頭。

  周樸園: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有一天夜裡,忽然投水死了,後來,後來,——你知道麼?

  魯侍萍:不敢說。

  魯侍萍為什麼“不敢說”,我一點撥,學生懂了,這是“激將法”,故意激起周樸園打聽真相的慾望。

  魯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的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

  周樸園:你姓什麼?

  “你姓什麼”,往往是見面之初,人與人的相互探問。可這裡,周魯兩人對話已經好久了,周樸園為什麼才想起這句問話呢?我拈出這個問題,學生很快懂了周樸園的潛臺詞——你***魯侍萍***怎麼知道得這麼多?

  魯侍萍:你自然不會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認識了。

  這句話,有言外之意。

  以前,魯侍萍抱著一種寧死不屈的剛烈態度離開周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年以後,她對周樸園的恨慢慢減少了。但她發現周樸園還在想念她 ,她就忍不住把自己的身份亮出來了。沒有想到,一個女人,相隔30年,人世滄桑,做了多年的打工生活,已經變成了一個老太婆了。可是站在周樸園的面前,她心疼的,是自己已經那麼衰老了,甚至連你曾經是我最親最愛的男人,也認不出來了。當年的魯侍萍一定是以漂亮吸引了周家少爺!

  這個言外之意,我講了,可學生一臉茫然。為什麼講得學生一臉茫然呢?我得承認,我的講解“生澀”了,沒有與學生的生活閱歷“掛上鉤”。

  魯侍萍: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這句話,歷來被人稱道,它妙在何處?我講了,講得很清楚:妙在用同音字來表現特定情境下人物思維的急轉彎。

  但接下來的這句話——“魯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我對自己的講解,不滿意。

  我是這樣講的:

  這句話,妙在寫出了魯侍萍欲言又止的複雜心緒:事先有約——後悔;周萍可能不認自己——委屈;不能直接說——痛苦;魯大海不但被開除,還捱打——憤怒。

  其實,魯侍萍的這兩句話,各有一個破折號,破折號都有話題轉換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兩句的妙處,應該是有共同點的。但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一個側重於“你是周萍啊”,一個側重於“我是你的媽”。

  答案的交叉重疊和相異之處,我沒有釐清,更沒有講到位。

  四、主題分析,做到了細緻化。

  曹禺曾這樣談創作《雷雨》的體會:“剛開始創作時,並沒有明顯地意識到我要諷刺或攻擊什麼。寫到後來,彷彿有一種洶湧澎湃的感情激流來推我,我在發洩著被壓抑的憤懣,揭露與批判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怎樣理解“揭露與批判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這句話,我沒有輕輕滑過,逮住它,做了如下解釋:

  家庭方面——

  傾斜的門第觀念。當年的周樸園和魯侍萍相愛,為什麼不能結婚?因為門不當,戶不對。

  森嚴的家庭秩序。周樸園很專橫,要求他人無條件地服從自己,他不惜運用一切手段來維護自己追求的家庭秩序——等級森嚴。周樸園的專橫,傷害了親人的感情,特別是蘩漪,讓她感到了人格的屈辱。

  ***的人際關係。周萍和蘩漪,是***。四鳳和周萍,也是***。畸形的戀愛,必然失敗。

  社會方面——

  罪惡的階級壓迫。周樸園是煤炭公司的董事長,擁有很多財富。他的財富從哪裡來?工人們的血汗,工人們的生命。所以,他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老闆,他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一個階級的興盛,如果是建立在他人的血汗和性命基礎之上,那麼這個階級就是罪惡的!

  這樣的分析,似乎有條有理,很細緻;但我又不滿意於自己的分析,因為它是單一的、說教的。

  怎樣提煉主題,找到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我忽然覺得,這是一個謎,難解。

  記者喜歡追尋事件真相,刑偵人員執意揭開案件真相。教師呢?作者為什麼要塑造這個人物形象,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教師有探究“真相”的勇氣和智慧嗎?

  五、兩位老師的創新教法,讓我自愧不如。

  戲劇中的場景描寫有什麼作用?如果你這樣回答——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就有些“程式化”了,不好。劉小苗老師***焦作一中***的回答,別具一格,特別精彩。

  他認為,課文節選部分的場景有兩個,一個是臥室,一個是客廳。臥室,是私人空間,不想讓外人進來,它所展現的就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即周樸園的內心世界,他對魯侍萍的愛戀和懺悔是真誠的。而客廳,是一個開放的空間,是一個社交場所,它展現的是周樸園的外部形象——資本家。兩個場景***臥室與客廳***有機結合,完整地展現了周樸園的性格特徵;同時還很自然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場景不同,人物的心理不同,其性格特徵也迥異。這一點,劉小苗的解讀,新穎別緻,言之成理,我欽佩!

  另一個老師——特級教師程翔的教法,也讓我大開眼界。他的課堂實錄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老師:魯侍萍說“你自然不會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認識了”。這句話大有含義:“連你都不認識了”,你曾是我傾心相愛的人,你都認不我了。可以想象,那時的魯侍萍一定長得——

  學生:非常漂亮。

  老師:請同學們假設他們當年的一個生活場景:周樸園看著侍萍說——

  學生:“你真好看,我愛你!”

  老師:這時候,侍萍最關心的是什麼?

  學生:侍萍說:“要是我老了,你還會愛我嗎?”

  老師:周怎麼回答?

  學生:周說:“你不會老,你永遠都年輕美麗!”

  這真是神來之筆!簡單的句子,生澀的含義,被程翔老師與生活“對接”,一下子,呼之欲出,活靈活現,大放異彩,既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學生,更讓學生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微言大義。

  生活中臥室和客廳,我見過,熟視無睹;劇本中的臥室和客廳,我讀過,有何作用,從未像劉小苗老師那樣深究過。魯侍萍的這句話——“你自然不會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會老得連你都認識了”,我講過,講得“高高在上”,沒有像程翔老師講得這樣“接地氣”,入耳入心。

  這是我與高手的差距,觀察的差距,思維的差距,書本聯絡生活的差距。

  一場《雷雨》,氣勢磅礴,摧枯拉朽,它砸碎了什麼,歷史已經有了答案。

  一場《雷雨》,震天巨響,猶在耳畔,它跨越百年的時光,滾滾而來,將會重建什麼,你和我,請不要無動於衷,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