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說課稿

  教學目標的確定,一般從知識目標、智慧目標、德育目標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六節巴西的教學設計。

  下面,我將分別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設計、板書設計等七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設計要體現探究學習的理念,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誘導作用,通過創設學習情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地圖找規律,探究問題引資料,並能夠運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學情分析

  初一年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對知識的認識呈現出單一和絕對的特點。並且樂於參與教學,善於想象,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以往的地理學習中,發現學生對國家的學習比較感興趣。也通過前五個國家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國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關係的能力還較弱,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層次,充分利用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七年級下冊第三章“走進國家”中重點介紹的一個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現狀,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瞭解認識巴西就等於瞭解拉丁美洲。巴西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氛圍都是極具特色,同時也是如何協調人地關係的一個範例。教材對巴西的編排在兩個方面仍延續了前面介紹幾個國家的編寫體例:首先,在對國家的介紹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這個國家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徵及經濟發展特點;其次,充分注意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結合,把人與環境的關係作為貫穿這一節的主線,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係的能力創造條件。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形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等可持續發展觀點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巴西這節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亞馬孫平原與亞馬孫河、發展迅速的經濟、人口與城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徵和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強調了熱帶雨林的合理開發與保護。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結構特點及學情,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2***能指圖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3***學會結合巴西地形、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

  ***4***能說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在對亞馬孫地區開發中大規模毀林引起的環境問題的討論中,激發環境憂患意識,懂得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與人類活動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學會傾聽與尊重。

  3、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繪圖、填圖、析圖,討論、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徵、經濟特徵和人文特徵。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及突破方法

  1、重點:巴西自然地理環境,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危機

  ①巴西自然地理環境獨特,而且對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佈、工農業的發展與分佈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為了更好地瞭解巴西的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我確定“巴西自然地理環境”為本節課的一個重點。

  教學中突出這一重點的方法是:運用地圖進行探究學習,讀圖、看圖、畫圖、議圖,讓學生多次“接觸”地圖,感知地圖,學習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②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最大的雨林,有著極大的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它的合理開發與保護意義重大。所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危機”確定為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

  教學中突出這一重點的方法是:媒體展示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破壞的圖片,並結合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引起關注。

  2、難點:亞馬孫河流域的開發與保護

  亞馬孫河流域資源豐富,有世界最大的雨林,有著極大的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開發與保護之間產生了矛盾衝突,爭議不斷。所以,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中突破這一難點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四、教法和學法設計

  1、教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為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基於這一理念,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啟發、引導法:整節課主要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練結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獨立自主親身參與、體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恰當引導,學生從不斷演示中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

  ***2***圖示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運用地圖進行探究學習。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動眼看圖,動口議圖,把知識落實到圖上,強化對地圖的認識,讓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的熟練“工具”和“朋友” 。

  ***3***情景教學法:

  ①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喚起強烈的求知慾,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②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2、學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綜合分析獲取新知,提高學習能力。

  ***2***動手畫圖,動眼看圖,動口議圖,圖文結合,把知識落實到圖上,強化對地圖的認識。

  ***3***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和記憶。

  ***4***理論聯絡實際,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培養能力。

  五、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教學設計理念,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和學生情況,本節課教學過程的基本思路按照“探索—研究—運用”,亦即“觀察—思維—遷移”的因果層次關係進行安排,按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二***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分析、處理

  ***1***教材的內容

  《美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三節的課文。本節教材的內容有:***1***新大陸;***2***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3***移民和經濟。教學建議為3個課時,其中美洲的地形和氣候部分內容安排為第2課時。

  ***2***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前後聯絡

  本節課依次講授美洲的地形以及氣候,由於一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往往對於一個地方的氣候形成起著決定作用,所以教材這樣設計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說是為後面的氣候學習起鋪墊的作用。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通過對課本26頁27頁的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

  通過對課本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②能力目標:

  通過讀地形圖、統計圖表對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水文特徵。

  ③情感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瞭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3、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本26頁27頁的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

  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②教學難點:

  通過對書28頁29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1-41、圖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4、教學用具:多媒體

  二、說教法和學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三、說教學過程

  情景匯入:***觀察一組配樂圖片,直觀瞭解美洲。***

  通過展示一組配樂圖片,提問:這組圖片所展示的是哪一地區的風光?

  講述新課:

  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

  1、美洲的地形

  觀察26頁圖1-35,要求學生找出北美洲主要的山脈、平原和高原,並在地圖上圈畫出這些地理區域的名稱。

  交流北美主要的地形區:西部是高大的山系:海岸山脈、落基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大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形似漢字“三” 對照各大洲最高、最低及平均海拔統計表,分析得出:北美洲平均海拔高,地勢起伏較大。

  觀察北美洲輪廓,北部一些地區四分五裂,支離破碎,對比歐洲北部輪廓特徵,回憶造成這種特殊情況的原因:冰川作用;觀察北美洲格陵蘭島圖片,強調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是除南極洲外冰川分佈最廣的地區。

  總結北美地形特點

  觀察27頁圖1-36,要求學生找出南美洲主要的山脈、平原和高原,並在地圖上圈畫出這些地理區域的名稱。

  交流南美主要的地形區:西部是高大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東部平原和高原相間分佈:奧裡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等。

  觀察安第斯山脈圖片,強調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觀察亞馬孫平原圖片,強調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並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之一。

  總結北美地形特點

  2、美洲的氣候

  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

  氣候特徵***指導學生讀圖、讀書***

  根據書28頁圖1-37和圖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氣溫。

  ***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等溫線的分佈、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

  根據書29頁圖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等降水量線的分佈、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 根據書29頁圖1-41分析美洲的氣候型別。通過讀圖分析複習影響氣候的各個主要因素。

  鼓勵學生總結。

  北美洲

  1.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型別複雜多樣

  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面積最廣

  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顯著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位於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

  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溼潤的大洲。

  利用書29頁的活動練習題,以及圖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創設地理情境,提出問題,列出表格。

  3、河流***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計圖表。

  小結: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總結本科知識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