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專業論文範文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意識的形成和參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高效數學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意識的形成和參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融洽師生關係,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情境,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興趣;師生關係;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意識的形成和參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如何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人面前的深刻課題,在多年的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我找到了答案:

  一、融洽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參與學習

  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一個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反,會抑制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關鍵取決於教師,首先教師要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良好道德情感,這種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感體現在對學生的親近、期待和理解等方面。教師須把微笑帶進課堂,正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發展與成功的可能。對學生多一點關懷、理解,多一點信任、寬容,學生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學習動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要儘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比較完整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留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驗、計算、討論、探究、交流方法等,去領悟和發現知識規律、學會學習、學會知識。

  二、重視激發興趣,啟發學生參與

  小學生好奇好動,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徵的個性特徵,在使用教具的同時,注重學具的使用。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自己觀察,親手操作,讓他們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實現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也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例如,學習了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後,設計“七巧板拼圖”的活動課,讓學生選用七巧板中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等各種幾何圖形進行拼圖練習。這種動手操作的練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啟發他們參於到學習活動中來,使他們認真思考,相互合作,精心拼擺,當他們拼出可愛的動物、美麗的風景、形狀奇異的物體後,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悅。這樣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輕鬆自然地掌握了知識。又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引導學生通過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動手操作,去自己尋找、自己探索、自己發現規律,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或使用生動的課件,或直觀教具導學,或動手操作,或創設情境導學,或故事導學……都要把握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基本原則,創設“課伊始趣亦生”的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教學圓的認識後,讓學生進行“畫圓”的操作練習:1.你在操場上怎樣畫一個圓?2.給你一根長棍子你怎樣畫圓?3.給你一個球和一根線你怎樣畫圓?學生在問題啟發下,合作操作、討論交流,輕鬆愉快地掌握了圓的概念定義,並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和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

  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與知識點有關的情境和問題,啟發學生已有認知規律與新知識之間的認知聯絡,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時時引起學生的興趣、疑問、新鮮、愉快等的情緒,使教學過程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究問題、發現規律。例如,在學習歸總問題的應用題時,設計以下教學過程:1.到操場上讓學生按下列要求排列隊形:排成1列、2列、8列、10列;2.學生排列隊形後,教師問:列數發生了變化,什麼也發生了變化?但什麼沒變?3.學生合作討論:列數的變化,引起每列人數的變化,但本班學生的總數不變。這樣把數學知識的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好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歸總問題的應用題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個性差異,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各種手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除數是三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給學生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請學生幫小動物求出題中所填的最大的數514×******<4262194×******<123737×******<3529。練習時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都積極要幫助小動物住進新房子,於是紛紛進行計算,為小動物找到了新房子,這樣的練習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四、鼓勵課堂討論,強化學生參與

  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展開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有很多好處:1.在探究交流時,學生要把自己的思路表達出來,就要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梳理,這一個過程是學生思維深化的過程,也是鍛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2.課堂探究交流是課堂教學反饋的主要形式,有利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的過程,並及時操控教學過程。3.課堂探究為學生創造了多向交流的機會,便於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4.開展課堂探究交流有利於形成民主、平等、寬鬆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困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調動全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提供不同要求的參與學習的機會。五、有效反饋評價,鼓勵學生參與教師把參與學習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對反饋資訊加以分析對比,並及時調整,會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教學反饋可採取提問、板演、作業、測驗、等形式。多用鼓勵性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好的方面,以及經過努力取得點滴進步和成果,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個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露出來的知識缺陷和錯誤,教師儘量肯定正確的一面,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基礎上,指出錯誤的地方,避免一票否決的做法。對於學習沒有收穫的學生,教師應當耐心細緻地進行個別輔導,學生一旦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教師就要抓住契機,及時表揚、鼓勵,掃除他們失敗的心理陰影,繼續積極地參與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準確捕獲教學的相關資訊,為精心設計調整教學過程提供有力依據。通過教學過程和反饋過程的調整,使基礎好的學生能力得到提升,基礎差的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跨越學習上心理上的障礙,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獲得學習的成功的體驗。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馬建敏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樑家墩鎮中心學校

  篇二: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研究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1.學生缺乏主體性

  當前課堂仍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初中數學教師怕講解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或者理解得不透徹,反覆講解重點知識,留給學生的動腦時間很少,學生就像一個旁觀者無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之數學公式、習題較多,學生認為課程很枯燥,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2.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

  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幾乎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很少用到教學輔助工具,這主要是因為一部分學校缺少教學裝置,無法用教學裝置輔助教學;另一部分是學校教師怕麻煩,覺得沒有必要而不願意用;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會使用教學裝置,故而放棄使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教學裝置越來越先進,學校教師在現有條件下應充分利用教學裝置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保障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3.缺乏和諧的師生關係

  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初中學校多安排語文教師擔任班主任,數學教師多是科任教師,擔負幾個班的教學任務,因此數學教師僅與學生在課堂上有交流。而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身心發展都很敏感,需要教師特別關注。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多找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一起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建議

  1.具備創新意識

  ***1***增強教師創新精神

  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學習新理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教師創新教學的積極性,使教學方法更靈活、更實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前進,與此同時,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建立新的教學模式。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和諧的師生關係、輕鬆的課堂氣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積極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做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使用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營造課堂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變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多與教師互動,與教師一起實現教學創新。

  2.改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幫助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師講應用題時可以設定情境,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答問題,將數學知識與現實情境相結合,增加數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有助於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通過推理、實踐等方式解決新問題。教師在使用探究式教學法時,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假設,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公式、定理分析問題,對所提問題進行論證,最終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對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學習方式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積累都有積極作用,有助於學生形成創新意識。

  ***3***合作教學

  合作教學是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知識積累等情況將班內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如以小組改錯、小組競賽等形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隨時對學生進行調控,引導學生積極、有序發言,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引導學生學習技能。

  3.教學設施的運用

  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裝置將課本、習題、學習資源等組合在一起,用非常直觀、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對於學生學習數學非常有幫助。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因此在學生學習時才會認為數學不容易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裝置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學習難度,還能增加學生喜愛數學的程度,增強教師上課效果。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瞭解,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好學生的學習引導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揮主導作用。

  作者:楊永挺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

  篇三: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問題及對策

  【摘要】世界在進步,國家在發展,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要想在世界的地位上越來越高,不單單要靠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國家的軟實力也不容忽視。所以,國新課程的改革也深入到了我們的身邊,在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當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對於小學基礎教學中的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來說,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新課改之後,也要對數學的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並積極的找尋正確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成績。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存在的問題;方法對策

  隨著國家發展速度的加快,對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上教師會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對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創新,我們的教育事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在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對學生們今後學習,生活都有著很大幫助的一門學科來說,我們要積極的對它的教學方法做出質疑,然後進行討論,並研討出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們對數學有興趣,去能夠主動的學習數學。讓曾經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興趣化,讓壓抑無趣的課堂變得生動化,這樣,也能夠鍛鍊學生們活學活用的能力,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學會利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一、 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專業性知識的能力不強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無論在哪個行業的競爭力都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競爭也是很激烈。對於教師這個職業來說也是這樣的。所以作為數學教師也要認識到自己來自社會上的壓力,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的水平,也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要讓自己的教學模式停留在傳統的教育上,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才能夠激發學生們對於數學的潛能。同時作為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就是關愛同學,嚴於律己,只有將自己的行為都規範好,才能夠更好的去教學生們。

  2.數學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大都是教師拿著書本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們安安靜靜的在坐位上聽課。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並沒有給同學們帶來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氛圍,而是讓他們覺得數學的枯燥和乏味。所以,在數學的課堂上,我們要創新數學教學方式,實行多元化教學,讓學生們感受到課堂的歡樂。3.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由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來的,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自身素質,以及認知水平,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來發揮學生們的長處,彌補學生們的不足,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的發展。在現代的數學課堂上,許多教師並沒有對學生們進行因材施教,只是將大眾的方法運用到整體班級當中,這樣,學生們的長處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也會大大降低了班級整體的數學成績。

  二、 數學教學中的方法創新

  1.激發學生們的潛在能力,提升數學興趣

  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這門學科並不陌生,他們也會每天都學習數學,對數學沒有了初學使的興趣和激情。所以,教師要想重新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就要創新自己在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數學的內在潛能。教師不再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走向講臺,讓學生們走上講臺,為其他同學們講課,要想當好小老師,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瞭解書本上的知識內容,不懂的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讓學生們走上講臺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站在教師的立場看問題,體會教師的感受。通過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走上講臺,能夠吸引了同學們的上課的目光,也會吸取學生們講課時好的方面的東西,並運用到自身,這樣,也就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潛在能力,鍛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情景教學的模式樹立數學思維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中,就是教師在講臺上為同學們講解課本的知識,並從習題中得到知識的鞏固和發展。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將課本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們更明顯的瞭解課本的知識。所謂數學中的情境教學,比如,在圖形的教學中一定要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數字與形狀都畫出來,或者做成圖形,讓學生們更能清楚的看到,哪個邊,哪個角,一眼就能看懂。

  3.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處於小學的高年級,同學們面臨著要升學的壓力,心理有時會對自己的成績不如意而苦惱,作為數學教師,要學會為同學們減輕學習的壓力,多表揚他們,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只有自信,只有努力,才能夠獲得成功。數學教師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適當的給同學們少留一些作業,可以讓學生們將閒暇的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但是要保證數學成績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形成多表揚學生的習慣,學生們收到教師的表揚,會很高興,也會喜歡教師,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並對自己有信心。能夠在數學的學習中鍛鍊自己學習的能力,發揮自己無限的潛能,才能夠有所作為,有所發展。綜合以上的論述,我們也認識到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知識對我們的作用十分強大,數學知識是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我們作為數學教師,要想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成績,就要轉變自己的觀點,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們的目光,在數學的課堂上上營造良好的數學氛圍。當然,提升成績也不僅僅要靠教師的力量,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作用,努力學習,這樣,才能夠成為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張香敏.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與解決措施[J].學週刊,2014***5***.

  [2]胡慶正.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現狀及策略[J].才智,2015***18***.

  [3]白先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策略探討[J].成功***教育***,2013***23***.

  [4]劉直祥.小學數學教育中問題解決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3***.

  作者:黃朱妹 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大洋中心小學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