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秋季口腔上火

  秋季較夏季涼爽,但是秋季卻容易上火,,預防秋季口腔上火要怎麼做?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預防秋季口腔上火的方法。

  預防秋季口腔上火的方法

  1、保證睡眠

  長期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是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的常見誘因。所以,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尤其是午睡,以保護心臟,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2、清淡飲食

  都說“病從口入”,口腔潰瘍也不例外,在飲食的五味中,“辣”是最上火的。典型的食物包括麻辣燙、四川火鍋等。初秋時節應少吃胡椒、生蒜、大蔥等辛辣燥熱的食物,牛羊肉、帶魚等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以及荔枝、菠蘿、橘子、桂圓等“熱性”水果。

  3、祛暑熱

  送走三伏天,迎來“秋老虎”,這段時間仍需加強防暑降溫,注意別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外出應帶上遮陽傘,並及時補充水分,多喝些淡鹽水、綠茶、綠豆湯以及酸梅湯、菊花茶等。

  4、安情志

  “秋老虎”易傷心,表現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等,很容易產生“鬱火”,這也是導致口腔潰瘍的常見原因。可多聽寧靜的音樂,多看輕鬆的DVD,室內多用藍色、綠色等冷色系,並少去嘈雜、人群密集的地方。

  5、護口腔

  避免損傷口腔黏膜。尤其是牙齒不規整或有假牙的人,由於摩擦口腔黏膜,很容易頻繁出現潰瘍。因此需要糾正咬脣、咬頰、咬舌等不良習慣,拔除殘牙或改裝不合適的假牙。

  6、勤刷牙

  很多患潰瘍的人因為疼痛不敢刷牙,這是不對的。長潰瘍期間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可用淡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以減少口腔細菌,防止因食物殘渣而加重繼發感染。

  預防這4種火

  1、凍出來的“寒包火”

  有人感覺自己上火了,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來去火;還有些女孩愛美,大冬天也穿著裙子,這些做法都錯了。上火需要在體內疏散、清解,如果靠外面的寒氣來去火,不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容易形成另一個病證,即“寒包火”。

  寒氣都有凝閉的性質,讓寒氣從外部包圍人體,體內的火氣就很難再散發出去。寒包火可以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以感冒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急性的,可能出現發熱怕冷、咽喉腫痛等;還有一種是以慢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即身體老感覺怕冷、手腳涼,同時又經常口舌生瘡、口乾口苦、臉上起痘等。

  解決寒包火首先需要散外寒,在散寒的基礎上配以清熱,日常生活中推薦蘿蔔配姜煮食,姜去外寒,蘿蔔清裡熱,搭配服用可緩解症狀;還可以喝老薑茶和熱火茶,老薑茶方中有百日姜、老春茶等散外寒,熱火茶又有鮮蘆根、梔子、金銀花、魚腥草等清裡熱,也可緩解寒包火的情況。

  2、烘出來的“燥火”

  冬季氣候本身就乾燥,這是因為氣溫較低,自然界的水分都以液態或固態的形式存在著,空氣中的水分比較少。而北方冬天有暖氣,南方有空調,還有些人會使用電褥子、電暖氣等,這些方式都可能把室內少量的水分烘乾,加重乾燥程度。

  人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就會出現“燥火”的表現,比如嘴脣乾裂、咽喉乾燥、口渴欲飲等,嚴重時還會有乾咳,這預示燥火已經傷到了肺。

  這時,首先要注意取暖裝置的溫度不能調得太高,並配合使用加溼器;嚴重者需要喝點養陰生津清熱的涼茶,如老中醫甘四味涼茶,其配方含菊花、金銀花、鮮蘆根、淡竹葉、魚腥草、鮮白茅根等潤肺的中草藥。

  3、吃出來的“溼火”

  冬天可以適當吃點火鍋來禦寒,但吃得太過頻繁也對身體不好,因為火鍋基本以溫熱的肉類***牛羊肉等***為主,肥甘厚味攝入過多時,脾胃的運化功能便顯得薄弱,不能運化就會生溼熱,即“溼火”,可表現為口黏口苦、胃脘脹滿、食慾不佳、舌苔黃膩、小便發黃、大便不暢等。

  溼熱者應注意飲食清淡,可以多吃些芹菜、蓮藕;還可服用一些中草藥祛溼熱,如老中醫熱溼茶,或取適量赤小豆、生薏米煮粥喝。

  4、忙出來的“心火”

  一到年底,很多單位都有加班加點的習慣。工作太忙、壓力一大,人就會著急,這樣會生出肝火,表現為心煩急躁、口乾口苦、頭暈、面紅目赤等。肝火還會進一步發展為心火,出現心悸、失眠、多夢、口舌糜爛、尿黃灼熱等症。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