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習俗要吃一些什麼食物

  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那麼寒露習俗應該吃什麼食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適合寒露吃的傳統食物,僅供參考。

  適合寒露吃的傳統食物

  1:螃蟹

  老南京關於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收拾夏裝等。也有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

  蒸食螃蟹最營養!用手捏住螃蟹兩排腿根處的大蓋兩側,然後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儘量刷乾淨再放在盛器裡;再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後,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至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2: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以“食糕”代替“登高”,希望自己或親友能平安吉祥、百事俱高。

  制花糕的原料分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麵、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

  3: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儘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4:芝麻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於是,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在北京,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後的熱門貨,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

  黑芝麻熬成的芝麻糊,再加上一些冰糖,每天早晚喝一次,可以有效減少肺部的刺激感,同時還可以滋潤呼吸道,消除呼吸道壁上附著的痰液,這樣很快就可以潤肺止咳,連呼吸都覺得非常順暢,秋季咳嗽的人不妨試試這個妙方吧。

  5: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如今的菊花酒做法一般是用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當歸500克、生地黃1000克,加水適量煎汁,用紗布過濾後待用。用糯米3000克,洗淨後加清水適量煎至半熟瀝乾,與菊花汁混勻蒸熟,拌入適量酒麴,裝入瓦壇中,包好發酵,直到有甜味時即成。

  一般來說,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這時已可見初霜。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適當多食甘、淡滋潤養生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

  寒露吃什麼最養生

  1、花生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後”。花生是寒露前後的時令食物。因花生有滋陰潤肺,抵抗腸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點就是養陰防燥,所以大家可多食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可補脾益氣、潤肺化痰,滑腸催乳。而營養學認為,花生有“長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葷”之稱,多吃花生可補蛋白。花生仁含豐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又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膽鹼、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泛酸、鈣、磷、鐵、甾醇、部分鞣質等。

  花生的吃法有很多,可生食、磨成粉沖服,還可炒熟或煮熟吃。因為炒花生特別香,花生米成了一道受歡迎的開胃菜,但炒花生時,溫度驟然升高至120℃以上,既清除了花生中的“自由水”,又破壞了“結合水”中的氫鍵,使原本味甘性平的花生變成了性燥熱的炒花生。吃多了炒花生,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滋陰潤肺的朋友要少食或不食炒花生。最好選擇清燉、熬煮等方式。

  2、魚

  “寒露魚歡欣,抓住別放鬆。”寒露吃魚有好處。秋冬季節應注意補陽抗寒、增強活力,不過進補也應適度,大家可適量吃魚,因為魚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疾病有益。秋天適合吃以下五種魚。

  常吃帶魚有養肝補血、潤膚養髮的功效。帶魚適宜久病體虛、氣短乏力、面板乾燥的人食用,而面板病、哮喘病患者則不宜食用。帶魚宜煎著吃,出鍋前噴些料酒,味道更好。青魚富含硒、碘、鋅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適宜水腫、肝炎、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患者食用,不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和患有瘙癢性面板病的人食用。青魚油脂較多,適合烤著吃,保證肉的鮮嫩度。

  鯉魚富含高質量蛋白質,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鯉魚適宜腎炎水腫、黃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鯉魚是發物,不適宜惡性腫瘤、面板病患者食用。鯉魚宜紅燒,烹飪時要把腸子去掉,否則破壞味道。泥鰍有藥用價值,有補中益氣、養腎生精的功效。泥鰍富含亞精胺和核苷,能增加面板彈性和溼潤度,並提高身體的抗病毒能力。泥鰍可能帶有寄生蟲,所以不能生吃,宜燉著吃。

  鯽魚富含蛋白質,且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鯽魚有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療作用。產後的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感冒並伴有發熱的患者應忌食鯽魚。鯽魚適於做湯,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3、藕

  “荷蓮一身是寶,秋藕最補人”,寒露後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這時要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來去秋燥。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有明顯的開胃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氣的功效,也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健康。

  食用蓮藕生熟皆可。作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涼入肺;和糯米、蜂蜜、紅棗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4、大豆

  “留種地瓜怕凍害,大豆收割寒露天。”古語有云“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豆子的養生功效自古便發掘出來了,如今不少健康輔助食品的主要營養成分也是從豆類中提取,其中含有蛋白質、必要的脂肪和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是上佳的抗氧化劑,不僅能幫助身體回覆年輕狀態,促進身體健康、維持健康體重,還能有效預防糖尿病和部分癌症,最妙的是,幾乎所有豆類都是味甘性平,不失為秋季最好的滋補食物。

  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多食大豆有利於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也可潤澤面板。它還能夠彌補30歲以後女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改善面板水分及彈性狀況,緩解更年期綜合症和改善骨質疏鬆,使女性再現青春魅力。

  此外,有實驗已經證實,豆類食物可以代替紅肉,減少肉類的攝取量,這樣不僅降低了膽固醇對身體的危害,還能夠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危害;而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也都可以多吃豆類食物調整,把豆類食物當作日常飲食的處方,配合每天規律服用藥物,有助於減少死於慢性疾病的風險。

  5、石榴

  寒露前後正是石榴上市之時,中醫認為,石榴性溫、味甘酸澀,具有養陰生津的功效,潤燥和收斂作用明顯,能夠澀腸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別適合口乾舌燥者、輕微腹瀉者、消化不良者等食用。此外,石榴還可與檳榔一起食用,能對兒童體內的蛔蟲起到有效的“殺蟲劑”作用。

  以色列研究所證實,每天飲用100毫升石榴汁,連續飲用兩週,可將氧化過程減緩40%,並可減少已沉積的氧化膽固醇。即使停止飲用,這種奇特的效果仍將持續一個月。石榴汁還是一種比紅酒、番茄汁、維生素E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是排除心血管毒素的重要物質之一。石榴汁的多酚含量比綠茶高得多,是抗衰老和防治癌症的“超級明星”。

  6、山楂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寒露山楂紅,山楂含鈣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鈣52毫克。孕婦和兒童對鈣的需求大,這兩類人群不妨在飯後吃點山楂。

  此外,山楂裡因含三萜類烯酸和黃酮類,也被稱為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小能手”。中醫認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能消食健胃、行氣活血、止痢降壓。生山楂還有消除體內脂肪、減少脂肪吸收的功效,減肥的人可以多吃。

  可別為了減肥過量食用,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人,長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結石,增加發生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風險。因此建議,最好將山楂煮熟或泡茶吃。

  7、蜜桃

  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後,故名“寒露蜜桃”。桃子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有研究表明,每百克桃子含蛋白質0.8克、鈣8毫克,鐵1毫克等。在選購桃子時,最好選擇表面毛茸茸的,因為這些桃子比較新鮮,另外桃子在食用之前,要用清水沖洗,將毛洗淨。

  桃子味甘而性溫,過多食用容易上火,嚴重的還會身上起瘡,尤其是平時內熱偏盛、易生瘡癤的人更不宜多吃。大人最好不要給嬰幼兒餵食桃子,因為桃子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質,嬰幼兒腸胃透析能力差,無法消化這些物質,很容易造成過敏反應。另外沒有完全成熟的桃子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引起腹脹或腹瀉。

  點選下頁檢視>>>適合寒露吃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