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學生學習方法

  高三理科學習有哪些方法呢?要怎麼學好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一

  語文的學習:

  1.讀一讀:閱讀課文是複習的第一步。通過閱讀,把握全文大意,瞭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識點。不同型別的課文需要不同的讀法:教讀課文需精讀,字、詞、句、篇等各個知識點全方位掌握,精彩語段達到成誦;自讀課文需泛讀,有的還需跳讀,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也是近幾年高考考查專案之一。

  2.劃一劃:即在閱讀課文同時,把文中的重點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詞,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既能加深印象,又便於複習鞏固,一目瞭然。遇到規範句子,不妨劃分句子成分,複句還需標明關係,典型語段要劃分層次、歸納層意。遇到疑難,還要作標記,便於以後向老師同學求教。

  3.查一查:查什麼呢?查工具書。字典、詞典、參考資料,只要用得上,儘可能發揮工具書的作用。親自查詢答案,是探索學習方法、摸索學習規律的過程,也是提高運用工具書能力的過程。對於似曾相識的語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學過的課文,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溫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經過分析辨別,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問一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複習過程免不了有疑難,要獨立鑽研,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善於向老師、同學請教。有時自己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很可能不止講一個問相關知識聯絡起來,使你融會貫通。

  5.寫一寫:俗話說,眼看十遍,不如手過一遍。無論平時學習還是考試,有的同學往往把常用字詞寫錯,為什麼呢?就是缺少寫的訓練。生字、生詞、重點語句不妨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反覆寫一寫。又如一些作文題,往往看似容易寫來難,也要動筆寫寫,切忌眼高手低。

  6.練一練:就是通過做練習題,檢驗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題要把考題的目的、意圖弄清,要注意歸納總結,尋找規律,觸類旁通,增強應試能力。做練習題,既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也要自覺地做。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不做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也談不上質量。練然後知不足,及時反饋矯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

  7.想一想:複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可以從點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絡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印在腦海裡。當某個知識點聯想不起來時,要經過查詢及時鞏固。想的時空受限制,無論課上、課下,還是校內、校外,都可以盡情地利用時空。當你“山窮水盡”之時,通過聯想,也許會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英語的學習: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和漢語一樣,學習它需要大量地閱讀、大量地寫作、大量地聽力和口語訓練,將自己置身於一個英語的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聽、說、寫、讀能力,培養好語感。從總體上說,英語學習可以分為語音、詞彙、語法三大塊,他們互相聯絡、交織在一起。

  語音主要通過結合詞彙牢記一些普遍規律,平時練習中注意隨時記下那些特殊的不規則的發音,對基本詞彙能正確拼寫出國際音標,尤其是一些特別的母音和子音。

  詞彙,重點是課本詞彙,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擴充套件。記一個單詞,可想想這個單詞的其他各種形式,也可把發音規則相同或讀音有某種聯絡的一組單詞聯絡起來記憶。對單詞,尤其是動詞的掌握,應凡在句子中、課文中,以片語或句子為單位來記。

  語法要結合大量閱讀和習題來進行,尤其要熟讀課文和各種句型的例句,並儘可能地多背課文和例句,這樣應試就能觸類旁通,許多似曾相識的題都能迎刃而解。同時大量閱讀又能擴充詞彙量,訓練閱讀速度,適應高考需要。

  理科綜合的學習:

  理綜在高考實施中雖為“一科”,但卻佔據了高考總分750分的40%,即300分,比具有相同考試時間***2.5小時***的語文學科高了一倍,所以。理綜發揮的好與差對高考成績尤顯重要———所謂“成也理綜,敗也理綜!”。因此,臨近高考,澄清幾個認識很必要!

  1.少啃難題,潛心梳理

  經過高三一年的複習,應該說題已經做得不少了,現在離高考只有約2周時間,不要再沉湎於各種“最新模擬練習”、“模擬試題”中———“題海”無邊,當收則收!一方面,考前啃難題,既耗費精力,又容易挫傷信心;另一方面,對近兩個月做過的模擬練習進行梳理,重新溫習曾經做錯過的題,較之啃難題更有針對性和高效性。

  2.把握題型,有備而待

  隨著高考命題的日漸科學化和規範化,近些年來,高考試題中逐漸形成了一批相對固定的試題型別,如理綜Ⅱ卷化學試題中的“化學實驗題”、“無機推斷題”、“化學計算題”、“有機合成與推斷題”等。可利用一點時間,對3、4、5三個月所做練習按上述題型進行總結、比較、歸納,從而能居高臨下,觀滿棋盤,形成對高考常見題型的清晰、明朗地認識。

  3.答題有序,揚長避短

  考期將至,時常有同學存在這樣的困惑:“考試時,理綜Ⅱ卷中理、化、生三科的答題時間如何分配?答題順序又如何?”!我認為,答題順序和答題時間都因人而異,但應把握一個原則,就是“揚長避短”!理綜Ⅱ卷共4 4 2=10個題,自然排序為“理→化→生”,對一個考生來說,理、化、生三科水平常常並不均衡,而且考生自己也心中有數,為追求“得分最大化”,考場上應先去完成平時最喜歡、最有把握的學科,尤其恰遇理綜試卷偏難、可能做不完時,這樣做才能不留遺憾!

  4.端正心態,輕鬆上場

  要正確評估自己。通過近三年的學習,尤其是通過高三總複習,自己的水平已趨於穩定。高考目標的確定也應切合實際,而不能好高騖遠;語、數、外、綜合四學科中,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劣勢是什麼,應心中有數,既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優勢做對比,搞得自己心灰意懶、喪失自信,也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優勢與別人的劣勢做對比,以致於盲目樂觀、驕傲懈怠。總之,在客觀評估自己的基礎上,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考試態度,才可能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

  二

  語文:大面積丟分的基本上分佈在多音字詞題、病句題、成語、閱讀賞析等選擇題,還有些丟在填空、語言表達題上,多音字、填空的基本考察課本知識點如課文註解等處,備考時多加記憶整理;病句越來越有迷惑性,但其實很好判斷,本著客觀的思想,比照選項的做法,按照字面給你的資訊,看它陳述的內容是否不必思考想象就能說清楚一件事即可。成語可以依靠做題累積,也可以根據字面的理解,並注重成語在句子中所處位置及強調內容,也比較好拿下,而閱讀、鑑賞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希望大家從答案入手去比較,再用原文驗證,而不是從原文中直接得出答案。作文程度很差的同學請依照以下步驟練習:把短話說清楚、把長句子說清楚、把段落說清楚、把文章說清楚。對一個作文題,從少到多的寫,怎麼著也不會丟大分。

  數學:整個卷子都是丟分點,因此在日常做題過程中,不管做對做錯,甚至不會做,一定要把最初的想法總結出來,好好琢磨為什麼這麼想對了,這麼想錯了,重點挖掘思路,然後再練習解題步驟和計算能力。數學最為關鍵的是式子變形和解題思維,這需要從題目所給的題設和問題去尋求答案,而不是一拿到題就馬上聯想到哪個知識點或者做過類似得題。數學的考察特點在於題目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同樣一道題,只要所給條件變為所求條件,都能形成一個新的題型,所以我們要加大審題和思維的比例點,弱化“過程經驗”,強化“思維步驟”。抓分重點按照試卷分佈順序依次為選擇、填空、簡單解答題到大題難題。

  英語:很多學生英語不好歸結於單詞量不夠、語法結構不懂分析。其實英語單詞花點時間從試題中認識是最有效的辦法,大家將這些詞抄到一個本子上,查課本就能很容易記住,因為高中詞彙形意相同的幾乎不存在,前兩種是很容易區分的。至於語法分析,我們不建議對句子做結構分析,以大概能讀懂意思就行,注意句子強調的物件是什麼,通常是時間、語氣***不是語態***、描述物件這三塊。為什麼不必做結構分析呢?大家想想看,你們做語文的時候有沒有刻意去做結構分析?高中英語不可能達到高中語文的程度,因此只要意大概能弄明白這句話說了什麼事,基本就能答題。但是高中常用得45個介詞一定要花時間拿下。實在沒有辦法提高的,去將本地近10年的高考真題拿出來反覆做,做到5遍以上,比埋頭做模擬題有效的多,因為每年高考卷都包含了考綱規定的全部考察點,因此做5遍真題就能摸出一些規律。

  理綜:物理有這麼個特性,除了分析和實驗部分,所有題幾乎都能套用公式。物理只難在分析和計算,因此本著這種思想,請大家加大理性分析得比例,做題時採用笨辦法,不要怕麻煩,按步驟羅列公式,當學會定性分析後,多做幾套題,基本上可以將物理當作送分題。

  化學部分依舊參照週期表,就能發現做過的題中,幾乎所有涉及到相似反應的方程式基本固定在元素週期表同一週期或主族,當理解後就能發祥推斷題也較好拿下,畢竟化學存在特性、過程相似的特點***如同一化合價,同樣與某類物質反應生成氣體或沉澱***,通過元素週期表的理解,較為容易區分。有機化學始終抓住官能團。

  生物部分需要加大理解的比例點,因為生物試題的特性是知識點的衍生,利用生物課本中名詞解釋來設定課本之外的內容是較為經常的考察手段,因此加大對固有名詞的理解和特徵的把握,基本上不會有太大難題,分數較低的同學可以從生物入手搶分,利用平時練習的題目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