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課程學習心得

  必修課程是我們每一個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學習的,看一些關於必修課程的學習心得體會,讓你更加了解學習必修課程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 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 熱愛學生, 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 才會依 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 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 規範自己的言行, 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1、愛職業,愛事業 我認為即使自己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 就 應當把這事業當成最光輝的事業,把它理想化, 神聖化, 就像魏書生老 師那樣勤懇工作,甘願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2、愛職業,愛學生 “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他們在生活中平凡的舉 動,卻是偉大的師德體現。從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 生,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導之以行。深入到學生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了 解他們的心理動態, 很好的為學生服務, 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 達到管理班級的目的。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 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 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愛學生就 意味著尊重學生,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要認真考慮自己 對孩子的每一意見,每一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

  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我覺得熱愛學生還意味著熱愛一切學生, 尤其愛後進生,能容納他們的天真,能容納他們的錯誤,這種愛才是 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揚,多給他們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評,即使批評 也儘量不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讓愛的暖流也能流進在他們的心田。 讓他們也感到他們的生活也有陽光。 3、愛職業,重師德 師德最外在的體現是以身作則。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孔子說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前半句我們說並不盡 然,後半句卻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學生有著天然的向師性,特別是小 學生,把教師的言行奉為準則和標準,據好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開 口就是“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閉口就是“這是老師叫我們做的”。 在孩子眼中,我們老師是真理的化身,我們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 本文來自小草範文網仿的物件教師除了言傳,更要身教。 每一位教師都 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用自己的示範行為去 感染每一個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 則,“雖令不從”。因此,教師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言行 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 ,不是簡單的 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 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 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 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篇二

  作為一名綜合實踐教師,很榮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小學農村綜合實踐骨幹教師的培訓學習,在長治學院的十天培訓中,我從各位專家、教授、學員中汲取許多養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我對綜合實踐活動有了重新的認識。

  一、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再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亮點,它攜帶著新課改的全部資訊要素,作為課改的'排頭兵'個性鮮明地站到了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列中來,每週三課時,不能擠壓、挪用。綜合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突破口,整合資訊科技,勞動與技術,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通過主題探究活動,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又是一門綜合性、經驗性、實踐性課程。作為一線教師——課程的實施者必須領會課標精神,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主線,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親歷、體驗、操作……等讓學生手腦並動,使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運用獲取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

  讓每一個學生在經歷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分享,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慧眼看世界,從而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及責任意識。

  二、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再認識。

  我從20**年就承擔綜合實踐教學,十年來,我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對學生的指導活動一直是以提出問題為起點,以解決問題為終點,收到了一定的實效,在同行中領先。通過'國培'我深感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如重學生活動方案輕教師指導方案;重活動過程和階段的落實,輕活動細節的具體落實;重活動的過程的評價,輕活動終結的評價等。綜合實踐作為一門開放性極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本身是一個創造性個性化特別強的過程,教師的指導方式也是多樣的。

  我'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在'六環節'的指導課中進行改革,細化課程目標,如在不同課題研究的活動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分層活動目標且目標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增強學生實踐學習的規範性,教師要為學生的活動儘可能提供導向或方法的支援,對優秀學生要留有空白多些,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都要提供拓展的空間。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研究過程全程跟進,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形成合作研究群體,還有在評價方面要形式多元,使不同的學生都有提高。

  三、對綜合教師角色的再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指導的有效性,綜合實踐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

  所以綜合教師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與時俱進,及時充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設計中多研究學生的需要,使'教'服務於'學',對於學生的活動不能包辦,要作好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題因學生而定,方案由學生設計,學生親自收集資訊、整理資料,結論由學生分析得出,……每次的指導課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學生在活動中的困難疑惑為目標,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學了怎麼用。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線,以展示為特徵,以總結評價為發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融入社會的能力逐步提高,讓學生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併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讓學生知道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併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和更理性的人。讓學生知道怎樣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併成為一個勇於探索創新的人。

  '國培'學習中的每一天都讓我耳目一新,給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影響,李忠康教授的'教育漫談'、長治實驗中學的'綜合實踐成果'展示、十位學員代表的精彩彙報……,特別是鄭州第102中學崔振喜校長的一名話'中國人不缺教育家,缺少的是教育實踐者'耐人尋味,我要把這次學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綜合實踐學科帶頭人'的作用,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常態有效的實施再獻自已的力量。

  篇三

  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資訊科技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參加這次培訓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端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

  教學過程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絡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3、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遠端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