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方法技巧

  閱讀是自我充電的最好方法之一,把閱讀當成一種平常學習習慣,那閱讀將會是最好的自學老師。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一、激發興趣,促成閱讀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 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如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我先問學生喜歡雪嗎?再告訴他們帶來了《雪孩子》的故事。隨著我聲情並茂的講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有趣、奇特、令人感動的情感世界裡。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結局之際,我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欲知故事情節,請自讀課文。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認真讀書。這樣讓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文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用猜謎語的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如在教學《胖乎乎的小手》時,我先出示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畫圖畫,人人不能離開它。這樣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調動起來了,都想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幹什麼。這樣很自然的就去讀文,看看蘭蘭的小手幹了些什麼。

  二、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精讀法 即逐字逐句精講細讀的閱讀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提高語文能力。精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當拿到一篇語言雋永,運用典範的好文章時,我們就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因為學生年齡小,如果幹巴巴的讓他們這到那到,等於白搭,必須動手訓練。每次我們先讓學生晃晃自己的小腦袋,摸摸自己的小耳朵,大聲回答:準備好了。看上去這個辦法很拙劣,但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真的非常有用。因為在晃、摸的過程中,學生的精神得到了放鬆,相當於小小的課間操,他們的思想一下子集中起來了。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思邊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精讀句段,則要求學生琅琅誦讀,通過眼、口、腦、身,變無聲的文字為琅琅有聲的語言的閱讀,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於記憶精彩片斷,想象情境,感受作品的美。

  2、快讀法 現今科學突飛猛進。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因此,我們還應教學生快讀法。快讀法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大意,用盡量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資訊。一般情況,老師可先提問,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在規定的時間裡讀完,接著,交流討論剛才的問題。時間一長,學生讀得快,理解得也快。學生速讀的習慣和能力得到了培養。

  3、批註閱讀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批註的方法。預先,我們統一了閱讀批註的符號和格式。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勾畫圈點,同時還做好讀書筆記。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並在摘記中寫上一句話體會。每週一次,並及時檢查評比,既查數量,又看質量。每學期評選兩次優秀讀書筆記,要摘抄,學生勢必篩選,要篩選,學生勢必認真鑑賞品位。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4、小組討論法 在學會批註閱讀的基礎上,由老師找一些有閱讀價值的文章,統一發給每一位學生。先請學生自己輕讀一遍,讀的過程中,請學生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問號,然後同桌或四人小組一起討論逐個解決,接著推派代表大組交流:我們小組剛才提出了這幾個問題,我們是這樣解決的……對一些難度大一些的問題,由老師進行啟發引導。通過多次的訓練,學生能在閱讀中充分融進了自己的個性,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得以了培養。

  總之,知識來源於實踐,學習方法也是在實踐中形成的。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是檢驗閱讀教學成功與否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決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授人以漁",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

  1.目標閱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快速閱讀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資訊,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口閱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閱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閱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閱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閱讀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資訊的方法,只選取主要資訊,儘量排除次耍的與無關的資訊。閱讀結束後,要求學生複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

  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這就是說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識、經驗來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學課本中出現一些古詩、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作品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說"我們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麼意思?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倔強性格、不甘歧視、頑強精神、目標動力、志氣骨氣等"意"來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清傳學者阮元說:"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餘晒之。夫必十日一行,始是真能讀書也。"這是說精讀之法。有的書要速讀p那是為了快速攝取資訊;有的書要精讀,這是為了從內容到形式仔細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領會作者的筆法、作者的旨趣。

  5.寫寫畫畫法。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張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p並寫下自己的隨感。他認為這才是書籍的主人,這過程就是佔有書籍的過程。小學生尤宜採用此法,凡是好詞好句用一種符號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種符號畫出,疑難不解之處再用其他符號勾出。多讀多思,勤畫勤寫,一定會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