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導語:課前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有關課前預習的文章,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和啟發:

  良好的學習習慣足以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習乃至成長,但好的習慣需要一個引導養成的過程,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也不例外。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是搞好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學生課前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預習,在課堂上只是盲目地聽或寫,沒有帶著問題進課堂,就不能把握重難點,也就無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以提高成績。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學的過程。因此,預習是上好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預習意識,激發學生預習興趣

  想要學生重視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教師必須在思想上重視預習,樹立學生的預習意識,讓學生知道預習絕不是可有可無,要深刻認識到預習的重要作用。現在有些教師根本不佈置預習作業,認為佈置了也是假的,大部分學生不自覺,在家不肯預習,佈置了也是空,還不如在課堂上多花點時間教他們。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教師能重視預習,切實抓好這項工作,授之以“漁”,那麼學生肯定會受益匪淺。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益,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鐘要質量。一舉多得,何樂不為。所以,我在班上經常強調:課前預習十分重要,好處多多。能讓我們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交流探討;學到更多的內容;初步瞭解了課題的內容,在課堂上就能學得輕鬆、聽得明白,從而更有效地學習;也能更好地展現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樹立了學生的預習意識,明白了預習的重要性,教師還應在行動上重視預習,落實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把預習當作一次硬性作業,規定學生認真完成,這樣學生就必須完成。另外,為引起學生重視,也不想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開始我佈置的家庭作業就只有一樣預習作業,這樣就使學生知道:預習作業也是一項重要的作業,作用很大,必須很好地完成。而第二天來的預習檢查中,對預習好的同學大力表揚,更是激發了學生預習的興趣。

  二、指導預習方法,引導學生有效預習

  學生通過幾年來的學習生活,雖然已經初步懂得一點學習方法和經驗,但是他們由於缺乏具體、系統指導,再加上因學習內容與要求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而一時不適應。如果在這起步階段就讓他們直接去預習,自己尋找學習方法,靠自己的力量去綜合提高閱讀能力,會使他們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會產生學習畏難情緒。為此預習習慣的養成的前提是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1、提出明確的要求。一開始預習適宜安排在課內,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安排幾分鐘作為預習時間,教師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誘地引導。這樣,為學生搭好學習的階梯,讓他們在實踐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課前預習,從而掌握一些方法。

  2、開設專門的預習指導課。通過課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預習方法指導,並結合具體的課例對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預習要求。

  3、常規和重點相結合。當預習成為常態的學習環節後,必須進一步做好常規預習和重點預習的引導。所謂常規預習,即學生上課前,都必須解決基礎知識方面的問題,其內容可概括為讀、劃、查、議、列。

  讀:能讀懂情境圖,能讀懂教材的例題,對於文字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

  劃:讀中把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問題劃出來。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查: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將畫出的疑點結合例題嘗試解答。***蒐集和處理資訊是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幫助學生閱讀理解,拓展學習資源的渠道;獨立運用工具書,嘗試解答學習疑點,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體現,因此兩者應該成為常規,不容忽視。***

  議:組織四人學習小組,由組長主持共同交流預習收穫及討論預習中出現的問題。

  記:讓學生認真記錄下預習過程中的點滴收穫。***可以是書上的內容摘錄或自己的整理所得或提出的問題***

  列:一名學生負責將兩次預習中無法徹底解決的疑點和相關內容羅列出來***這名記錄員可由小組裡的成員輪流擔任***。

  所謂重點預習,即根據所學內容的不同型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開始由教師進行耐心地指導。

  另外,預習的形式也可多樣化,除了一些常規要求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作適當的調整、變動,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三、注重督查激勵,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教給了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如果不去實施,那也是徒勞,所以督查激勵這一步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特別重視督查激勵。具體做法是:剛開始利用早讀課的時間,老師親自督查。對於完成好的同學大加讚揚,對於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學生耐心再指導,而對於未完成的學生則會了解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或批評***對偷懶者則教育加以批評並責令其補完***。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已學會預習,預習習慣基本養成。此時,可在課前要求組長檢查,上課時通過提問,學生討論答疑,老師再針對學生在預習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誤的問題給予點撥,為學生掃除障礙、指引途徑。併發揮四人小組的力量,課堂上讓他們合作檢查預習情況,互查互助。

  五、豐富評價方式,促使學生樂於預習

  教師的評價在學生習慣形成的過程中,起著促進其進步,催化其內在發展的作用。教師要重視自己的評價導向,通過一個點頭肯定,一點微笑鼓勵,一句口頭表揚都能給前進中的學生以信心和動力。尤其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這會更利於樹立學生的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預習將學生推進一個全新的求知領域,通過預習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問,學生必會滿懷信心地、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預習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發問的喜悅,學生就會樂於自學,自然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質疑環節,如果有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老師會追問:“你提得問題真有價值,是怎麼想到的?”學生答“我是在預習時認真動了腦筋,做了記號。”“你真會預習,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果能自己解答出來,那你會更聰明。”學生如實的回答加上老師及時的表揚引導,這種榜樣的力量,大大激發了學生預習的願望,今後會更積極主動有效地去完成預習作業。正因為學生課前充分地預習,因此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一方面,節省了課堂上的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講解時,學生對已懂部分會積極表達,對模糊部分會專心聽講,課堂上出現“爭先恐後”的場面。而教師的表揚更是一味興奮劑,使學生整節課都會處於興奮狀態。這樣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也輕鬆,課堂效果自然會很好。其次,通過設立預習“星級評比欄”根據學生每次預習的情況進行評比加星,並定期評選出預習小能手進行獎勵。

  總之,要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要重視“課前預習”;其次要認真備課,挖掘教材的新意與深度,提出有創意的、有思想價值的、能引起學生預習興趣的思考預習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而且還要制訂出適合班級學生的相應的檢查、落實這些思考預習題的方法;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要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積極參與討論,鼓勵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幫助他們創造一個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圍。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能使學生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真正把教學內容學懂、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