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物理學習中規範化要求的幾點看法論文

  為提高學生素質,考試取得好成績,應進行規範化的訓練,並在日常學習中嚴格要求。所謂物理規範化要求,主要體現在:物理思想、方法的科學化;解題過程的標準化;物理語言和書寫的準確化。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對高中物理學習中規範化要求的幾點看法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對高中物理學習中規範化要求的幾點看法
 

  一、高中物理試卷答題不規範現狀

  筆者對高中物理試卷中不同題型的得分情況進行了總結:判斷題正確率70%;選擇題正確率60%***單項選擇正確率80%,多項選擇正確率僅為40%***;填空題正確率50%;綜合應用題最差,僅為30%。總體上說,物理知識應用特別是數理結合題得分較差;實驗題得分最差,特別是誤差分析、資料處理等失分嚴重。失分的根源主要是答題不規範,筆者對此進行了彙總梳理,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1***分析問題時缺乏抽象思維:如飛機飛行時兩翼電勢差的問題,抽象不出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力線運動的物理模型;

  ***2***物理定律應用不規範,如知道物體恆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忽略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前提是物體不受力***或受到合力為零***;

  ***3***有時寫不出具體的函式表示式;

  ***4***數理劃分不清,如描述關係式時,經常符號***代表物理量或物理量單位***與數值混列;

  ***5***藉助數學解答時,不能完整準確,例不注意物理量單位標示或單位換算錯誤,甚至有時把計算過程全部寫在試卷上;

  ***6***不能用多種方法解題,例不懂轉換研究物件,變相進行驗算;

  ***7***邏輯推理不嚴密、不完整,如不清楚基本的解題步驟,應用題不知道如何回答等等。
 

  二、物理試卷答題不規範原因深度分析

  物理試卷答題不規範,是物理學習不規範的集中體現。

  首先,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解題的規範性要求存在一些欠缺。由於高中物理課時少,任務重,教師只是按照教學任務的要求,只強調規範性要求的重要性,而在日常教學中對其並未作出量化的規定:板書是對教師教案的直觀再現,教師在板書方面未做出規範性要求的表率;在習題和考試中,也沒專門設一些考分點,來考查規範學生;考試結束後,要求學生改正錯誤,並沒強調其過程和檢查其中是否存在不規範行為。

  其次,學生應從思想上重視解題的規範性並主動進行訓練,它是掌握知識必備的基本功之一。解題時,經過規範性資料整理和計算後,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實驗操作時,不要先假定實驗結果,對實驗資料胡亂拼湊,而應以自己測得的資料***含已知***為基礎,經過規範步驟得出實驗結果。

  最後,物理方法千變萬化,關鍵在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時必須以規範性要求和訓練為基礎,夯實基本功,為考試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物理規範化要求的具體內容

  為提高學生素質,考試取得好成績,應進行規範化的訓練,並在日常學習中嚴格要求。所謂物理規範化要求,主要體現在:物理思想、方法的科學化;解題過程的標準化;物理語言和書寫的準確化。

  1.實驗時求微求真觀察探究,理論時科學設想建立模型

  一個實驗結果的得出,它和實驗的規範操作等息息相關。實驗前,精心準備。實驗中,按步驟操作,對實驗現象應客觀記錄,準確描述;實驗後,根據實驗資料科學計算,得出實驗結果,進行實驗總結,認真填寫實驗報告。分析現象時,應用所學的知識,善於抽象思維,化繁為簡,建立理想的物理模型。如,物體在靜力體系中保持平衡,它可以抽象為剛體;物體圓周運動時,可以抽象為質點,只考慮能量體系中守恆。

  2.定律描述力求準確全面,字母符號應書寫規範

  定律***或定理***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前提條件:有的是在假設條件下提出的,有的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產生的。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它就是在假設條件下提出的。我們可以應用它的等價條件,外力的合力為零,從而使此定律得到廣泛的應用。物理基礎語言――物理符號,高中物理中有許多物理量、物理單位、物理器材、物理術語等都有一個相應的符號與之對應。對於力學符號應正確書寫,避免混淆。如p和ρ,分別表示壓強和密度;M和m,分別表示力矩和質量;F和F′,分別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x和Fy分別表示受力分解中的兩個分力。

  3.解題應按邏輯順序,必要時附相應的文字說明

  按照傳統的觀點,邏輯的解題順序為:已知,求,解,答。根據已有的公理、定理***定律***,有關定義和題目蘊含的已知條件,先讀懂題中給出什麼,我們知道什麼,需要求解什麼;藉助已知和未知知識,列出函式關係式,尋求它們之間的平衡點,最好是方程;應用數學知識求解方程;最後進行回答。定律都是有條件的,在應用時應輔以必要的文字,說明在此情景下,適合於此定律的應用。定律常用帶有一系列符號的方程來表示,一定要正確書寫,注意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並標明單位。

  4.解題時應表述正確,注意演算步驟應單列

  中學物理的教學過程,應引導學生從語言學習的角度學習物理,熟練學習簡單的物理語言,以形成基本的理科思維。根據定律適用條件,正確列出定律的函式表示式。如滿足平衡條件,列出方程。正確應用數學知識,求解方程,但不必將演算步驟全部寫在物理解答題上,僅寫出核心的步驟即可,但要保證數學計算結果的正確。
 

  四、物理規範化要求的對策

  1.瞭解物理的研究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師授課時,作為講課內容的拓展資料,應講到科學家發現物理規律的背景材料,尤其是他們發現規律的過程,這對學習他們科學研究的方法、態度乃至品質都是有益的。他們研究問題時有一種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常常抓住主要,忽略次要,抽象出物理模型。我們在學習中應注意抽象思維的培養。比如,審題時,應抓住題幹,找關鍵詞,提煉出核心內容。例:火箭上升,經4s離地面40 m處燃料用完,不計阻力。題景中,“4 s離地40 m”“不計阻力”為關鍵詞。火箭運動過程抽象為勻加速→勻減速→自由落體三個階段。
 

  2.教師授課應科學規劃,全面合理

  板書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直觀再現,教師應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例,講解典型例題時應

  ***1***完整寫出例題的內容,引導學生先讀題;

  ***2***確定解題思路:瞭解已知,看要求什麼,然後解決問題;

  ***3***解題:①假設物理量;②從物理情景中抽象物理過程,正確書寫表示式***注單位的標示,忌符號與數值混用***,確定解題方法;③答案計算正確***藉助數學工具:在黑板的另一邊完成,只把關鍵步驟和正確答案寫在這一邊***;④回答。一方面檢驗已知,提問,解答是否對應;另一方面,檢驗解答是否齊全。

  另外,教師講課時應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一般以案例匯入法居多。回顧舊知識→情景模擬,引入新問題→提問學生,說出問題→授之原理,引導解決問題→檢查完成情況→講解疑惑→總結,練習鞏固。例,老師在講解胡可定律時,一般先做演示實驗引入,同時啟發學生猜測彈簧的彈力和伸長量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可猜想,可能是正比,也可能是其他關係。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通過實驗來說明。學生根據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步驟和表格,可以分成若干組,然後進行實驗探究。

  根據具體情況,做出不同的F-x圖象。藉助圖象線性關係,說明F-x成正比,斜率為勁度係數,從而對胡可定律有基本的認識。緊跟著老師講課的步驟,學生專注聽講,且規範做好記錄。根據課堂上所講知識,學生課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加強對題中所含知識點的分析、歸納、消化、吸收,避免題海戰術,對知識點的掌握變“條件反射式”為“知識點的折射式”。
 

  3.學生學習應端正態度,專注聽講,規範記錄,集中練習

  ***1***有選擇地做好記錄

  教師講課時,為講得清楚,在板書上再現了他思路的全過程,不僅有物理知識的應用,邏輯的一般推理,還有數學的計算。學生在做記錄時,應有的放矢,抓住重點,不可全盤記錄,層次不清。對老師所講的資訊篩選濃縮,留給課後的不只是記憶,更多的是留有思考的空間。

  ***2***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判斷題主要考查對概念內涵的掌握程度,一要記憶準確,二要理解全面。選擇題和填空題主要考查概念的全面性和主要方面。解答題和綜合應用題是考查對概念的綜合應用和靈活掌握。學習物理時,學生應避免死記硬背,打“題海戰”,而針對自己知識理解程度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確對待考試

  考試是對自己階段性的總結。考試出錯時,應正確對待,進行規範性的操作。首先考慮是否進行了分析思考,才去套用公式的;其次,題設的情景,是否和定律的前提一致;再次,計算的過程和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只有對考試認真總結,成績才能不斷提高,進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五、幾點建議

  物理學習方法多種多樣,規範化要求是基礎。

  ***1***成立物理興趣小組,探究知識發現、提煉、應用的過程,養成客觀嚴謹的學習習慣,培養一些科學素養。啟發並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是每個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所必須重視的。

  ***2***教師講課要合理規劃,邏輯推理要嚴密。教案要詳細,板書要規範,強師生互動,重個性差異。

  ***3***學生書寫應規範,描述應準確,巧用數理結合,注重分析推理,強化計算正確,要求解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