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閱讀水平的教學方法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積累,才能提高閱讀水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閱讀教學的方法,相信通過這些文字的閱讀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學生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於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獲得審美體驗,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見,閱讀對學生的成長何等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這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具體我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麼重要。應採取多種手段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必要時可適當為他們提供一些背景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新舊聯絡,以便他們藉助已知去預測未知,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積極、能動地進入閱讀。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真正的實現由“要我讀”為“我要讀”,為以後高年級的閱讀鋪平道路。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有興趣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穫。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相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它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資訊處理和消化。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5、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後感。也就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 、採用多種讀書形式

  1、 讀與看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大多都是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我就將這些故事製作成電腦動畫,讓學生在看中讀、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這樣將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個個生動形象,聲情並茂的動畫片,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手捧課外書,用心地閱讀。

  2 、讀與聽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活潑好動,你要讓他靜靜地坐那兒看多久的書,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就將一些有趣的故事,通過錄音將它錄下來,然後在班上利用早讀、中午、晚讀等時間放給小學生聽,讓他們在聽中讀、聽中想、聽中記、聽中樂,這樣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邊對你說老師下一個故事讓我來錄吧!

  3、 讀與說相結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時老師的耳濡目染下漸漸地學生也有主動捧起課外書讀起來,他們讀得是那樣專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講比賽中一個接著一個手舞足蹈、繪聲繪色,說得那樣生動、形象,真是讚不絕口。學生以對話的形式暢所欲言,交流一週來的讀書情況。學生可以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談談自己讀完某篇文章後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一篇文章談談各自不同的見解,還可以向大家推薦好書。讀與說相結合就讓學生通過讀書談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4 、讀與演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可以通過表演來詮釋和理解。斯霞老師說過: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很沉。這時教師就要充分指導,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充滿情趣的表演來表現文章,化難為易,使其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從而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所富含的意義。如我聽一位老師教學《狼和小羊》時,她讓孩子們自己預先準備好狼和小羊的頭飾,在上課時同桌對照課文,自編自演,加深自己的理解,也更加了解了狼和小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由於孩子的表現慾望特別強,模仿能力也特別強,所以在教師範讀時,教師應注重範讀的重要性,並做好領頭羊的作用,發揮指導作用。還有一次我們剛學了《狐假虎威》這篇課文,讓一個學生演狐狸,另一個學生演老虎,其他的學生演小動物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意猶未盡,在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中,孩子們也嚐到了讀書帶給他們的快樂。後來,有位小朋友在讀《兩小兒辨日》這篇故事時,他主動來找我說:“老師,這也可以演”。這樣,我就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真是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總之,教學無定法。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豐富多彩的讀書形式,教師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支援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把說、讀、畫、思等相互關係能相互滲透於語文教學中,並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點點滴滴積累於平時,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