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酒桌文化禮儀

  酒桌是一直伴隨著我們的,那麼作為中國人你們知道中國人的酒桌文化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酒有悠久歷史 勸酒自古有之在中國,酒的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閒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係。還有很多典籍專門講酒,如西周的《酒誥》,西漢的《酒賦》《酒箴》,東晉的《酒誡》和初唐的《酒經》《酒譜》等等。可見,酒很早就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與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麼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幹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嚴格地說,勸酒源於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級敬上級,晚輩敬長輩等。敬酒首先是下對上的互動,相對沒有強制性。但,上對下的互動,可稱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動敬,就有了極大的強制性。最早的勸酒多來自上對下的敬酒。尤其是從家過度到國,這種倫理慢慢變成了政治強制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政治語境下的強制性勸酒案例,有些妙趣橫生,但也有很多案例異常殘忍,讓人毛骨悚然。

  打殺脅迫 勸酒的極端三國魏晉時期,中國喝酒風氣很盛,而勸酒風氣更盛。《三國演義》裡的張飛就是十足的酒鬼。自己喜歡喝酒,更喜歡勸酒。每次召集軍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悶。誰不喝,就打誰一百軍棍。下屬曹豹不會喝酒,張飛大怒,要打他一百軍棍。眾人求情,張飛才抽他五十鞭子了事。相對於張飛,劉表算是比較溫柔的,曹丕在《典論》裡記載,劉表大宴賓客時,身邊放一根長木棍,木棍的頂端安放一枚長針。如果哪位賓客喝多了,爬到桌底下睡覺,他就拿針扎人家屁股,扎醒後命其繼續喝。

  如果說張飛、劉表的勸酒更多屬於個人行為,而曹操、孫權等人的勸酒就有了很強的政治含義。據《三國志》記載,張繡投降曹操後,曹操很高興,開宴會請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韋拿著大斧子緊隨其後。曹操向誰敬酒,典韋就拿著斧子向誰行禮。那架勢的潛臺詞是:“你喝不喝?不喝爺爺砍了你”。相比曹操,孫權也沒好哪兒去。在一次宴會上,孫權逼大家喝酒。虞翻假裝喝醉,倒在地上,當孫權要離席的時候,他爬起來就要溜。孫權大怒,拔劍就砍。要不是身邊人拉住,虞翻的腦袋就落地了。

  中國歷史上逼酒最絕的算是西晉的石崇。據《世說新語》記載,石崇經常宴請達官貴人,並且喜歡勸酒、逼酒。他的絕招是,讓家裡養的美女給客人敬酒、勸酒。如果哪位客人沒喝乾美女敬的酒,他就吆喝家丁,把美女的人頭割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客人礙於人命關天,不得不多喝,直到酩酊大醉。後來在東晉擔任大將軍的王敦偏不信這個邪,無論美女怎麼勸酒就是一滴也不喝。石崇毫不猶豫地連續殺了三個美女,以逼迫王敦喝酒。

  關於中國的酒桌常識須知

  1、酒桌與來客

  請人喝酒吃飯,不論細節是多麼的瑣碎,最重要的地方還是在於客人。

  招待好客人,讓其賓至如歸,並且達成自己宴客的目的,這就是我們要達成的最終目標。所以我們格外要重視的便是關於客人的問題。

  而在關於客人的一系列問題中,重中之重便是弄清楚客人的主次。落座時,主陪的位置正對著大門,主要客人的座次便在主陪的左邊或者右邊,一般來說是左重右次,左單右雙。若是我們連客人的主次都弄不清,那麼宴客之初的落座便有了問題,之後的環節也就根本就沒有繼續的必要。

  2、酒桌與點菜

  基本上,宴請他人時的點菜有這樣一個原則: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因人而異。

  我們首先要把握菜量,一般場合要求1g到1.5g一人便是足夠了,如果不夠還可以後面加,但如果點的過多導致桌上堆滿菜餚那麼便完全沒有必要了。一般來說,上菜的要求是先涼後葷,再果盤,最後上點心,這也是比較符合一般的客人飲食習慣的。

  其次點菜時我們還要把握葷素,一般來說女士多時我們就需要多備素菜,對於菜的味道,我們則可以考慮採用湘粵菜、川魯菜並用的方法,這樣不論是吃的清淡的,還是吃的重口的客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胃口的菜餚。

  此外,我們還需要知道參宴人員的飲食禁忌。另外,請客吃飯一定要讓酒桌上有熱鬧的氣氛,不能冷場。中餐開始上菜前,必需要給上菜人員留出上菜的位置,這樣可以避免在上菜時打擾到熱烈的酒桌氛圍。

  3、酒桌與敬酒

  既然是說的酒桌文化,那麼我們就絕對離不開敬酒用酒的禮儀要求。

  通常在宴席開始以後的三巡內,我們預設的是不適合離開酒桌走動敬酒的,因為這無論是對宴請的一方還是被邀請的一方來說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基本上來說,喝完三巡以後,我們便可以走動了。但是,在走動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要注意,千萬不能讓酒桌的氛圍冷淡下來。

  除了走動的要求,我們另外還要注意敬酒時碰杯的方式。基本上需要我們主動去碰杯的人,都是我們的長輩、領導或是其他較為尊貴的客人,因此,為了表示禮貌,我們的酒杯杯口就不應該高於他們的杯口。如果是其他人來向自己敬酒,那麼讓自己的杯口更低也是一種自謙的體現。

  在分酒時,我們還應該妥善的利用分酒器,直接用酒瓶來為客人倒酒其實也是不禮貌的一種行為,此外用分酒器也能避免出現倒酒過量的問題。

  以上只是我們如今宴客時最容易用到的酒桌禮儀,一般的商務場合,掌握這些就足夠了。但酒桌禮儀絕不是僅僅掌握這些就到此為止了,我們還要學會考慮不同場合的不同的要求,不同民族的不同風俗等諸多的問題。本篇文章起到的是一個入門的作用,但若是您有興趣,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