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6篇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教師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現結合自身情況,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本文是教師研究性學習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教師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一:

  探究性學習即研究性學習,是本次課程改革中新開設的課程。但課改與教學實踐中,對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性質及特點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誤區。探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自主性、過程性、實踐性和任務驅動性等特點。正確理解這些特點,對課程教學會產生積極導向作用。

  要體現上述四方面的特點,就應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學習重點,不要給各個班級安然死任務。學習任務應由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進行評價。

  上面的成功案例從一個側面說明探究性學習有如下特點。

  ***一***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在於:第一,發展學生的能力,包括髮現問題的能力、制定計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第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第四,獲得關於社會的、自然的、生活的綜合知識,而不僅僅是學科知識。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所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的。不論是探究的能力,主動積極、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還是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都是隻有通過親自實踐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識,也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生成,靠傳授式的教學難以獲得。

  ***三***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重在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就不應以成敗論英雄,更不應該以課題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而是要看學生的態度和表現,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對於那些完全不投入學習活動的學生,既要在成績上有所表示,更要讓他們自己找出差距。

  ***四***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不同於簡單的學科知識傳授,不能只是坐而論道,要實踐,要活動,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樣。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們往往把實踐狹隘地理解為與體力活動或動手技能相關的操作活動,如過去在理科的實驗課強調的就是動手操作技能。現在隨著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動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相對下降,更重要的是能發現問題;能夠制定一套方案去解決問題,技術的問題有專門人員去解決。實踐並不等於操作,而包括從提出問題到求得結論、做出評價的整個過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計劃、找資料、理論探討、收集資料、分析整理、歸納總結、寫報告、寫文章,都是實踐。所謂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性就是強調探究性學習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感受探究過程、在實踐中創新。

  ***五***教學方式的任務驅動性

  要體現上述四方面的特點,就應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學習重點,不要給各個班級安然死任務。學習任務應由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進行評價。

  教師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二: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

  這是我們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真實體會。

  在楊老師的策劃組織下,我們組員參與調查研究了《紅樓夢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這一研究課題。由於研究性課題的主要內容涉及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在過去的學習和生活中,真正對這本書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學也不多,因此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組員們都抽出時間去閱讀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學習中還要去總結一些前人對這部名著的評價,所以我們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獲得更多的收穫。正是這種積極高昂的態度以及楊老師正確細心的指導,使我們最後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們就將聯絡實際情況,具體談一談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準備充分 目標明確

  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畢竟要讀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讀,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時楊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耐心地為我們解讀書中的相關句子,還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物件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終於,過了近一個月,我們組員都把這本名著讀完了,期間遇到的困難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內容多,分析的難度大......困難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

  二、團隊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著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比如這個組員負責找關於賈寶玉的,另一個找林黛玉的,還有一個又找薛寶釵的,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詢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三、體會其中的好處

  原以為高中生活只是緊張的學習,其實非也。

  高中生活原來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說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自開學到現在,這個過程帶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從一定角度看來,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區域性性和機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主體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創造性與多樣性 ,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等特點,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特點恰恰可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寬鬆的,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我的小組而言吧,說它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同時,研究性學習也促進同學們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這個我在學習研究中有切身的體會,像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我作為本組的組長,有時在分配工作過於疏忽,執意按自己的意願去做,結果造成某些缺漏和過失。幸好還不算嚴重,否則我真無地自容,組員也沒有責怪於我,反而給我補遺拾漏。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還有我們感情的橋樑在起著作用吧。這段日子,我們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意義。

  以上就是我們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它讓我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教師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三: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獨具特色的新課程,已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同時這也被廣大的學校所重視。為了推進我區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紮實有效的實施,受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委託,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全區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培訓會”,經過短時間的學習,我有很多感悟,深有體會。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專案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開放式學習態勢作為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綜合探究活動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綜合地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

  首先,研究性學習課程呈開放學習的態勢要求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要注重研究的問題***或專題、課題***多來自自己生活的現實世界。指導學生實施要注意積極利用各種社會生活資源。這樣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在瞭解知識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

  其次,重要的是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習功能目標定位來看:應著眼於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指社會學和心理學兩方面的人格含義***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天倡導"研究性學習"則指向於培養個性健全發展的人,它首先把學生視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創造性"、"發現"等視為人的本性、視為完整個性的有機構成部分,而非與個性割裂的存在,所以,個性健全發展是倡導"研究性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正是學習的意義所在。

  中國當前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設定"研究性學習"課程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歷史上的"研究性學習"大多侷限於某一方面,比如,像布魯納、施瓦布、費尼克斯等人所倡導的"發現學習"、"探究學習",其內容是"學科結構",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學科結構,這未免狹隘而且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研究性學習"課程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的是學生到活動當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體驗"、"創作"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成功的開放式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一種新東西、一種新現象、證明一個新事實,找到一個新方法,足以支撐起一個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生命。正如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國家科學金獎得主布立頓·強斯說: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是很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必須是非常密切、非常開放的。開放探究性實驗就像讓學生親赴一次次知識的盛宴,可以自由地吸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應該讓小學生不斷地去做東西,教育必須激發他們的興趣。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所以,應該指出,教師指導的含義:即指導的原則應該是到位不越位,啟發不代謀,引導不指令,點撥不強加,解惑不灌輸。二崗女士曾指出一點也很有啟示:老師不能總是告訴答案。老師要有勇氣說,不知道!老師不能給學生一種錯誤的印象——老師知道所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認為,在學校裡就能知道整個世界,就不會去探索了。這對學生個性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為更好促進個性健全發展應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

  總的來說,在新的教育體制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產生一個巨大的衝擊波。這一衝擊波首先指向的是人們非常熟悉的課程組織和實施形式,然後將引起傳統的"教的文化"和"學的文化"的震盪和變革,進而改變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路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實施好研究性學習是我國中小學教育能否主動迎接知識經濟社會挑戰、真正構建現代化課程體系的關鍵。

  研究性學習課程呈開放學習的態勢。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這樣的課程具有其獨特的學習意義。開設研究性課程,就是根據資訊時代知識經濟社會對人的要求,為了彌補學科教學在滿足社會這種新要求方面的侷限和不足,給學生一塊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從中得到鍛鍊和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點選下一頁還有更多精彩的優秀教師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