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思維方法的介紹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的 思維方法 有哪些,他們又有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常用思維方法有哪些特點,希望大家喜歡!

  常用思維方法有哪些

  一 相似法 。現實世界中,從宇宙星系到原子內部運動都存在著種種相似之處。例如,植物界普遍存在構造與功能相似的葉綠素;動物界普遍存在構造與功能相似的血紅素。而葉綠素與血紅素之間又有相似之處,即都是葉啉絡合物。葉綠素是葉啉結合了鎂元素,而血紅素是葉啉結合了鐵元素。這種相似的根源來源於植物的共同祖先——核前 生物 體。請看,因為相似關係竟將表面看來毫無關聯的不同事物連成一個完整的封閉性系統了。又如,人類科技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很相似。許多民族都不約而同地經過了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同時這些民族的社會也經過原始公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 社會,幾乎完全同步前進。

  1、再如,科學理論方面也存在著相似內容。 物理 學 、 化學 、生物學、天文學、遺傳學、聲學等 學科 ,因內部構成都起源於量子,於是產生量子學的各種不同分支:量子物理學、量子化學、量子生物學、射電天文學、量子遺傳工程學、量子聲學等等。

  2、但是,相似不等於相同。相似是客觀事物存在的相同和變異的矛盾的統一。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通過相似法中的相同部分看到事物前後之間的承襲關係,又可以通過變異部分看到事物前後之間的差異及發展關係。

  二相反法。 事物之間不僅存在著相似現象,而且還存在著相反現象。有大必有小;有強必有弱;有虛必有實;有吸收必有排洩;有吸引必有排斥;有聚合必有分離;有守恆必有不守恆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問題都可以從反而去剖析、反證、推理、理解、概括、設想、加深、鞏固和擴充套件對下面知識領域的認識與把握。

  三破析法。 任何一門科學知識都有它的邏輯性、系統性,往往給初學者帶來很大的思想壓力。這麼厚一大本書,怎麼讀呀?或者,這麼多 公式 、定律、規律、原理,怎麼記得住呀?這時,我們就應該運用破析法去對付它們。

  1、例如,學習外語,首先找出它與漢語的一般共同點與不同點,然後再找出它在語音、語法、詞彙等各個大部分上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再逐步尋找出每一種具體的語音方法、語法現象、構詞方式等細節方面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目前流行的一些日語速成教材,普遍應用了破析法來編寫,所以才能收到速成的良好效果。

  四溯源法。 任何事物者有其產生和發展的根源。它的本質與規律,只有通過追溯到本源上去,才能真正掌握和船長理解。因此,溯源法有很重大的實踐意義。有人認為這種方法似乎是很浪費時間,不值得花這麼多時間弄清它的來龍去脈。眾所周知,“不求甚解”是學習最大的敵人之一。

  在創造性思維中,溯源法往往是新的發明創造的動力。魏格納因為發現非洲西海岸和美洲東海岸的輪廓彼此吻合得十分巧妙,追本溯源而創立了“大陸飄移學說”。

  五巨集微對比法。 許多事物在巨集觀上幾乎完全一樣,但由於微觀上的點點差異,往往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1、例如,學習外語時,因為一個字母不同,或者完全相同,但讀音不同,聲調不同,其詞義完全不同之類的事例是很多的。無論 英語 、法語、德語、俄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都有這種情況存在。因此,在學習時,就要時刻注意將它們進行巨集觀與微觀的對比,才能牢固地掌握其詞義及形態特徵。

  2、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巨集微對比往往是發現新的科研專題徵的最好契機。貝克勒爾因為注意到了放在硫酸鉀鈾礦石上面的照相底片有了微觀變樣,而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線。貝爾則因為注意到了電報接收機上偶然聽見的微弱聲音而發明了電話。天文學家的每一次發現,幾乎都是通過巨集微對比的途徑走向 成功 的。

  3、6擴充套件、縮微法。擴充套件是將已學過的知識作基礎,向縱橫兩個方法延伸,以加深與鞏固原有知識,並創造新的知識。匈牙利女翻譯家卡莫·洛姆布就是用這個方法在二十五年中學會使用十六種外語的。其具體實施方法就是擴充套件法的具體化——類推法。所謂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就是利用事物的共同性質或特徵,擴充套件到其他事物扣去,進一步掌握新的知識。

  4、微縮是將已學過的巨集觀知識作顯微驗證。其具體實施方法是還原法。還原法的實質是把認識引導到由 抽象 到具體。一條定律、規律,一種原理、原則,一個公式、模式、要真正深刻理解和掌握,就必須將它作顯微驗證,舉一反三,就像 數學 習題、化學實驗、物理觀察一樣,反覆進行,認真實踐。

  幾種常見的思維方式及特點

  1、新生兒有思維嗎?當然有,只不過他是感覺運動思維,他的思維方式是不通過語言和概念加工的。這種思維方式,是以感知為基本條件的,是整體的,是囫圇的,是無法關注和分別客體的。因為他是被撫養人所呵護的,他覺得自己是全能的,以為靠幻想就可讓撫養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簡單地被稱為一元思維方式。

  2、隨著兒童逐漸成長,動作和語言也逐步發展。因為他主要接受撫養人的習慣訓練,比如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或者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這個重要那個不重要。因此他適應養成的思維方式,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基本上是二分法的,也被稱為二元思維方式。實際上,這種思維方式,僅限訓練行為方式,不能把它當作思維方式。之所以我稱它為一種思維方式,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見到有很多人,使用這種類似的典型的思維方式。

  3、後來,孩子隨著長大,不斷地與外人接觸,他要和小夥伴或非撫養人遊戲玩樂,所以他的心中有了不太重要相對生存和長大而言但是卻有需求的人,因此他考慮問題時開始顧及他人了,或者叫參考除自己和撫養人之外的第三人的需求。這時他的思維方式,就部分地變成了三元思維方式。

  4、兒童在少年時代,生活在天真的世界裡,不完全等同真實的世界。而當他進入青少年時期時,他不得不要為走上社會做全面準備了,包括認識世界和學習技能,以及接受鍛鍊和冷酷的考驗,以及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同時,青少年精力旺盛,思維活躍,興趣廣泛,思維的內容也逐漸豐富,並學習在動態變化的世界中,找出一些相對穩定的特性和規律。所以,在他認識世界的時候,就被要求尊重客觀,尊重世界的條理和秩序,學習一些思維規律和判斷認識問題的基本面。這時他要全面的考慮世界了,既要考慮自己的感受,還得學習別人總結出的理論知識。可以說,他的思維方式中既有感覺,也有形象,還有概念和理論。簡單地講,可以把這種思維方式叫做全面思維方式或叫四維思維方式。

  5、從理論角度看,每一種思維方式都是在生活和生存適應中形成的,如果一個人通透了某種思維方式,甚至不用學習其他思維方式,他就可以全面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接人待物。而具體到每個人來講,他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是非理想化的,也是有限的,所以他養成的每種思維方式都是發展不充分的,並且可能是變形的,或者由於某些原因他還會極端地僵化地使用一種具有自己個性的、是片面的、也是不成熟的思維方式。

  6、當一個成年人極端地、過多地使用一元化思維時,給人的感覺,他是自我中心的,或者他就是世界的中心,或者他就代表世界。當然,他說話做事也不太考慮別人的感受。也可能他給人的印象或是清高的、或是高傲的、或是不俗的、或是孤僻的、或是實在的、或是耿直的、或是封閉的、或是心胸狹窄的、或是怯弱的等等。但這一切都不妨礙他講自己的理論,因為他是自我的,所以有時看問題或想問題,充滿了理想的、或全能式的味道。而他思考不到的東西,他覺得是不可理解的,或者是神祕的,或者是不存在的,或者是進行否認和否定。反正是讓他轉彎或者模糊對待很難,他不會模稜兩可,他只簡單地進行拒絕,但是一旦他想通了,又讓人覺得很有深度和高度。因為他是理想化的,他經常會說,“事情應該怎麼怎麼”,“別人應該怎麼怎麼”等等。

  7、過多使用二元思維的人,給人的感覺是有力量的,是積極的,是著急的,是強迫的,是對抗的,是強勢的,是態度蠻橫的,甚至是不講理的,雖然他也說一番道理,但給人的感覺是彆扭的,是歪理。他經常的口頭語是,“必須要怎麼做”。

  8、僵化使用三元思維的人,是遊戲待人的,或者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有時能考慮其他人的感受,有時又顯得很冷漠。有時他會感覺很焦慮,因為他不確定別人會是什麼情況,所以他使用的口頭語是“一定要怎麼怎麼”。

  9、最好的思維方式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是智慧的結晶,姑且命名為或然式思維方式。比如高中化學上講的電子雲概念,是說電子的運動軌跡在空間層面出現的機率隨著時間的累積,像雲層那樣是厚薄不等密度不一的,因此電子雲是對電子運動可能軌跡的形象描述。使用這種思維方式的人,他知道他所考慮的問題發生,是一種可能的機率,所以他能立體地思想理想狀態以及重要或不重要,還知道第三方作陪的是什麼;也知道三維空間加上時間才是問題的背景,再加上可能出現的人物,事情才會可能怎麼發生,過程大體上是怎樣,出現某個結果的可能性大體上是多少。因此,他也更知道什麼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他會盡心盡力地做事,而不苛求結果。因此,他對人對事的態度是平和的,是接納的,是尊重的,是愛惜的。他也是讓人感覺可親可敬的。但是你又感覺他一點也不突出自己,他和我們是那麼平等。他經常使用的語言描述是“也許”“可能”“試試看”。

  10、如果他偶爾做出成果,他會說自己,“我不過是在沙灘上撿到一個貝殼而已”。

  11、思想的火花可以稍縱即逝,但是作為智慧的結晶,思維方式可以讓人自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