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方法的特點

  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個體的人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由此可見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那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創新思維的特點一、聯想性

  聯想是將表面看來互不相干的事物聯絡起來,從而達到創新的界域。聯想性思維可以利用已有的經驗創新,如我們常說的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可以利用別人的發明或創造進行創新。聯想是創新者在創新思考時經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較容易見到成效。

  能否主動地、有效地運用聯想,與一個人的聯想能力有關,然而在創新思考中若能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方式則是有效利用聯想的重要前提。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絡,這是人們能夠採用聯想的客觀基礎,因此聯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積極尋找事物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

  創新思維的特點二、求異性

  創新思維在創新活動過程中,尤其在初期階段,求異性特別明顯。它要求關注客觀事物的不同性與特殊性,關注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的不一致性。

  英國科學家何非認為:“科學研究工作就是設法走到某事物的極端而觀察它有無特別現象的工作。”創新也是如此。一般來說,人們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結論懷有盲從和迷信的心理,這種心理使人很難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而求異性思維則不拘泥於常規,不輕信權威,以懷疑和批判的態度對待一切事物和現象。

  創新思維的特點三、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開放性思維,其過程是從某一點出發,任意發散,既無一定方向,也無一定範圍。它主張開啟大門,張開思維之網,衝破一切禁錮,盡力接受更多的資訊。可以海闊天空地想,甚至可以想入非非。人的行動自由可能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而人的思維活動卻有無限廣闊的天地,是任何別的外界因素難以限制的。

  發散性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發散性思維能夠產生眾多的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及建議,能提出一些獨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見解,使一些似乎無法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

  創新思維的特點四、逆向性

  逆向性思維就是有意識從常規思維的反方向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如果把傳統觀念、常規經驗、權威言論當作金科玉律,常常會阻礙我們創新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面對新的問題或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習慣於沿著前輩或自己長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應從相反的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歐幾里德幾何學建立之後,從公元5世紀開始,就有人試圖證明作為歐氏幾何學基石之一的第五公理,但始終沒有成功,人們對它似乎陷入了絕望。1826年,羅巴切夫斯基運用與過去完全相反的思維方法,公開宣告第五公理不可證明,並且採用了與第五公理完全相反的公理。從這個公理和其他公理出發,他終於建立了非歐幾何學。非歐幾何學的建立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擴大了人們的空間觀念,使人類對空間的認識產生了一次革命性的飛躍。

  創新思維的特點五、綜合性

  綜合性思維是把對事物各個側面、部分和屬性的認識統一為一個整體,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性思維不是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面和屬性的認識,隨意地、主觀地拼湊在一起,也不是機械地相加,而是按它們內在的、必然的、本質的聯絡把整個事物在思維中再現出來的思維方法。

  創新思維的特徵

  第一種意見認為,創新性思維具有如下六大特徵:①積極的求異性,創新性思維是一種求異性思維,這個特徵貫穿於整個創新性活動的始終;②敏銳的洞察力,進行創新性思維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③創新性的想象,創新性思維並不是純粹的抽象思維,不是空無形象的純概念活動,它自始至終伴隨著創新性的想象,不斷地改造著舊錶象創造著新表象;④獨特的知識結構,科學家要有效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必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⑤活躍的靈感;⑥新穎的表述。創造性思維的成果必然表現出它的新穎性,一是要提出一套新的概念範疇、原理,二是要形成表現新思維方式的、把各個新的概念、範疇和原理聯絡起來的結構體系,三是善於運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賦予表述以優美的形式。

  第二種意見不同意上述對創造性思維特徵的概括,認為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洞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活躍的靈感、新穎的表述,這些是構成創造性思維的基木因素,而不是創造性思維的特徵。為此,他們提出,創造性思維的特徵有以下五個方面:①思維的高度概括性,創造性思維是各種思維的綜合、集中與凝聚化,是建立在各種思維基礎上的整體;②思維的特別生動性,創造性思維反映出來的認識物件活靈活現,既真實又感人;③思維的非常新穎性,思維的結屏,倘若沒有新意,也就談不上創造性的思維;④思維的極其深刻性,創造性思維的結晶絕不是由一種孤立的思維形式產生的,創造性的思維成果,具有更大的社會價值;⑤思維結果的可感性,創造性思維不是虛無縹緲的,支離破碎的,其一旦成功,就成為具體實在的或者可以被人所感知的東西。

  第三種意見則認為,創造性思維有以下五種特徵:①創造性,創造性是創新思維的基木特徵和主要標誌,智力品質的獨創性是仟何創新思維活動都離不開的;②靈活性,不被常規思維定勢所束縛的思維主體進行的思維活動是創新靈活性的主要特點,它不遵循一種穩定的有序性,其思維方式、方法、程式、途徑等也沒有固定的框架可遵循;③綜合性,是對已有成果的綜合運用,同時也是對多種思維方式、方法的綜合運用。其中特別突出的是對直覺和靈感方法的運用;④批判性,一般在認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都會經歷“否定—建構—再否定—再構建”的過程,而批判性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批判性,才有創新的可能;⑤人文性,周圍環境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人文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尤為明顯。人文傳統與時代精神是人文環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的內在生命力為我們提供了創新的能量,人文環境則告訴我們要創新什麼、怎麼創新和為什麼創新及為誰創新的問題。

  幾種創新思維方式

  近代的客機把穩定翼安裝在靠近機頭處,螺旋槳放置在機尾用以推動尖端懸浮系統的流線型機身,既增加飛行速度,又可以排除失速和旋衝,提高飛行的安全性。如果對螺旋槳和穩定翼的位置重新組合,即把螺旋槳放置機身頂部,穩定翼安裝在機尾,則變成直升飛機的結構了。這種通過重新組合事物的結構或事物形成的操作程式,從而產生新成果的思維方式型別就叫做重組型。

  重組從性質上說是一種發明、創造活動。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組合***重組***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徵。重組又是當今社會發明、創造的主要方式。

  調整和擇優是重組型的兩條思維原則。

  調整:事物的性質和功能是由結構決定的。要改變事物的現狀,唯有打破原先的格局,重新考慮其結構的組合,使之形成新的性質和功能,以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或人們的新需求。

  擇優:在考慮調整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個方案,經過反覆權衡利弊和可行性論證後,從中選擇出一個最優的方案。所謂最優方案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新形勢發展需要的或人們新需求的方案。

  重組型有兩種思維模式:

  結構重組模式結構包括數量、形狀、材料等等。對它們進行重組就是結構重組模式。

  程式重組模式如把原先的操作程式1、2、3、4、5改為1、3、5、2、4甚至5、4、3、2、1……

  用創造學之父、美國人奧斯本的名字命名的奧斯本檢核表法就是上述兩種重組模式的集中體現。奧斯本檢核表法又稱設問法,即以提問的方式從9個角度對現有產品或發明創造物的材料、顏色、氣味、聲音、形狀及其大小、輕重、粗細、上下、左右或前後等結構或順序進行重組而形成的發明方法。

  我國研究者許立言和張福奎提出瞭如下“12個聰明方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奧斯本檢核表法。

  加一加:能在這件東西上新增些什麼嗎?

  減一減:可在這件東西上減掉些什麼嗎?

  擴一擴:把這件東西擴充套件會怎樣?

  縮一縮:讓這件東西縮小會怎樣?

  變一變:改變一下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會怎樣?改變一下次序會怎樣?

  改一改:這件東西存在什麼缺點需要改進?

  聯一聯:把某些東西或事物聯絡起來能達到什麼目的?

  學一學:模仿其它事物的結構會有什麼結果?學習它的原理、技術又有什麼結果?

  代一代:有什麼東西能代替另一些東西?

  搬一搬:把這些東西搬到別的地方,能有其它用處嗎?

  反一反:一件東西、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後、橫豎、裡外顛倒一下,會有什麼結果?

  定一定:為解決某問題或改進某東西,需要規定些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