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作文格式指導

  讀後感是初中黨小夥伴們必修語文課程之一。讀後感的格式和開篇該怎麼寫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1、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2、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3、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4、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二***:

  讀後感例文

  讀《師道實話》有感

  點軍區土城小學教師 陳發喜

  七月十五日,我們終於放假了。忙碌了一個學期,教育教學中的收穫也確實不少。可整天忙於教學,忙於其他日雜事務,耽誤了自己的不少讀書時間。現在好了,放假了,我也可以靜下心來,找點空閒,找點時間,來讀點書,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增長點見識,開闊點視野,提升一下自己的業務素質。

  我這次讀的書,是全國著名教授陳桂生的《師道實話》。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書的內容和小崔的“實話實說”有點類似。書中,教授是有什麼說什麼,結合實際說,結合例項說,毫無矯揉造作之氣。

  《師道實話》一書給人最大的感觸是遠離“坐而論道”的學究氣,沒有高深理論的說教,對一線教師的工作更多了些切合實際的方法,多了些實質性的幫助。

  陳教授在這本書中,處處一語中的,看似語不驚人,其實正合事實,“實言師道”的風格處處彰顯。《師道實說》中的《教師修養》

  一輯中。以漫話的形式著重談了《漫話教師的“個性”與“團隊精神”》、《漫話教師“自我反省”》、《漫話“教育經驗總結”》、《漫話“教師讀教育名著”》等文章,沒有高深難解的理論,卻有親切可受的指導,讀這些實話,讓人受益匪淺,更讓人信服。

  書中就教師職業的漫話,可謂是中的之矢,“教師”本身就是尊稱,學者型教師、專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而新出現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幹教師“明師”意向。這種新的變化與以前隱喻“學者”“專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隱喻,“名”與“利”的關係過於密切,它實際上是慕虛榮、重名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餘波。作者的漫話式的筆調,剖析了一個現實深層次的問題。其實,在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與同等學歷的群體相比,或許偏低,但又低不到哪裡去。在中國,由於教師群體多達千萬之眾,普遍提高教師地位與待遇,談何容易?問題是教師工作如此繁難,如此艱辛,其地位、待遇又不盡如人意,這就存在對教師寄予“厚望”與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師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覺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質沒有變甜。在中國做教師,的確要有孺子牛的精神。

  《師道實說》中的《教師修養》一輯中談到教育者為了使學生形成責任心與義務感,不必對學生行為過程多加干涉,而應少加干涉,否則他們會把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樣做或那樣做,看成是別人的事,老師的事。教師要求學生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並使其無法逃避責任,這就是責任意識的表現。作為教師,要培植健康的輿論,樹立良

  好的榜樣,發揚正氣,激發良知。總之,把學生置於紀律環境與道德環境中,使他們在履行義務與責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義務感與責任感,首先要教師做好表率作用。

  作者在《師道實說》中以豐富的知識底蘊以及嚴謹務實的學術作風,對一些說法的論述,絕不混囫圇吞棗,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話善待學生>一文中,認為“寬嚴結合”、“嚴字當頭”、“審時度勢”等只是一些口訣而已,但如今在當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員的口頭中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著這類口訣,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對“口訣”的迷戀和“口訣”與“規律”的混淆,是我國教育研究長期處於低水平狀態的重要方面。並通過研究對學生“寬”還是“嚴”的問題,剖析了教育科學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認為“寬”還是“嚴”事實上到底有多少種寬法,多少種嚴法,應該在大量的事實基礎上進行分類,繼而研究每類寬法或嚴法各導致什麼結果,再進一步尋求寬與嚴的界限,分辨“寬嚴結合”的不同型別,在作者看來,這樣,雖未必發現什麼規律,但至少可使實踐者依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型別。作者更是指出“一個判斷,必須具備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及可能性、可行性的嚴密的邏輯論證”,這種嚴謹的做學問的態度,始終貫穿全書,令人肅然起敬。

  但這些“實話”,陳桂生教授卻自謙為“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其中的一篇篇文章,“大都是以話搭話而來”,但作者在似不經意的言談當中,從最平常的話題中,給人以最切實的實踐指導,這些“實話”,乃是通讀教育、千錘百煉之後的思考,其中所蘊涵的內容之豐

  富,讓讀者在沉思當中也倍感親切。《論語》說:“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反思我們現有的教育狀況,有很多浮在表面的口訣現象、口號現象,究其實質是教育中的浮躁問題,這種浮躁是在教育中總是尋找自己熟悉的、按部就班的、經驗主義的,能夠企及的那種很切近的目標,因為那種目標常常含有很多功利的以及操作層面的各種方便,但是呢,對於再多走幾步,再往前一點的探索基本都自動止步。這種現象忽視了教育的主旨和本真,造成了眾多“淺嘗輒止”的研究,沒有實踐與操作意義。陳桂生教授的“實話”告訴了我們一線教師應該和可以做些什麼。教師是教育最基礎的實踐者,是離學生最近的,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逐步積澱的過程,是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的過程,教師應該靜下心來,從自己的工作開始,去掉一點功利的成分,踏實樸素的還原教育研究的本質,從自己的課堂開始,記錄每個感動的瞬間,反思每個靈動的剎那,思考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在實際中游刃有餘地加以運用,從而還教育一個真實的面貌,這或許是陳教授要向我們傳達的一種價值取向吧,若如教授所言,踏踏實實去做,相信自己在教學中定會不斷前行。

  《師道實說》這本書,不是師道專論。沒有給已經相當混亂的教育理論添亂,只是在一線教師遭遇師德、師道、師風虛文時,儘可能說些“實話”罷了。我覺得一線教師看看這本書,或許對今後的工作有些實質性的幫助。

  ***三***:

  觀後感例文

  觀電影《孟二冬》有感

  點軍區土城小學教師 陳發喜

  2010年4月4日晚八點到十點,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放了電影《孟二冬》。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整部電影。這部影片全面展現了孟二冬教授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用生動的故事、平實的手法向人們真實再現了孟二冬博學篤志、淡泊求真、痴情講臺、清正剛毅、樂觀豁達、執著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孟二冬教授的事蹟,深深震撼了我。特別是孟教授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的事蹟,最讓我感動,我真得佩服得五體投地。反思自己,同樣作為教師的我,在這個方面也做了一點點,但與之相比,相差甚遠,內心深感慚愧與不安。

  孟二冬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 “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標兵”。他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書育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2004年春,剛到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不久的孟二冬就病倒了,但他以堅強的意志,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堅持上完最後一節課,圓滿完成了支教任務。那幾乎說不出話來的聲音,以及那始終微笑的面容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一個平凡的人,在面臨殘酷的病魔時,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力量和意志去面對呢?我想孟二冬教授肯定是懷著一顆愛國的心和對教育新一代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如此堅強豁達。

  作為一名教師,從孟二冬教授身上,我還學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也必須具備的品格與素質:一是教學方面,我應該學習孟二冬教授

  嚴謹的治學態度,平實的做人風格。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是同樣應該以教書育人為第一要務。因此,在課前的備課,課上的教學,課後的批改及總結,將每一個環節都儘量做好做細,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學生家長,對得起黨和國家、人民的栽培。用平凡的工作來換取不平凡的掌聲。二是做人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求真務實,珍愛生活,自強不息,不卑不亢。為學生樹立一面良好的鏡子。三是關愛學生方面,一定要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的、友好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時刻為他們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把自己的愛心獻給自己的學生。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學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老師不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引導著,更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我堅信,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學習孟教授並在生活實際中付諸行動,那我們就一定會獲得可喜的收穫。

  孟二冬教授,安息吧!一路走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我用我最誠摯的心,向孟二冬教授致以崇高的敬禮!向所有為了教育事業而奮鬥著的老師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