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五步蛇的真相

  小時候一直被大人們灌輸五步蛇最毒,被咬了走不過五步的思想,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去探祕五步蛇吧。

  五步蛇簡介

  “尖吻蝮”各地區別名極多,又稱“五步倒”、“巖頭斑”,白花蛇***湖南、江西、浙江***、祁蛇*** 藥材名,江西.安徽.湖南.浙江***、五步蛇***浙江***、五步龍***安徽、江西***、百步蛇***廣西、湖南、江西、臺灣***、五棒蛇、巖蛟***重慶***,翻身花***湖南、江西***、棋盤蛇、棋盤格、盤蛇、袈裟蛇***閩北***.翹鼻蛇***湖南、江西、浙江***、犁頭蛇、三天兩天病***湖南、江西***.翹鼻蛇***貴州雷山***.犁頭匠***貴州興義***、放絲蛇***浙江***、吊燈撲***浙江***、聾婆蛇***廣西***、瞎子蛇***江西***、懶蛇***江西***。

  尖吻蝮有劇毒,省級保護動物,因人畜被咬後五步之內昏倒而得名。頭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黃色菱形斑塊,常活動在潮溼的巖壁、灌木叢和農宅內。

  五步蛇生活習性

  生活在海拔100~1,400 m的山區或丘陵地帶。大多棲息在300~800 m的山谷溪澗附近,偶爾也進入山區村宅,出沒於廚房與臥室之中,與森林息息相關。炎熱天氣,尖吻蝮進入山谷溪流邊的岩石,草叢,樹根下的陰涼處渡夏,冬天在向陽山坡的石縫及土洞中越冬。喜食鼠類、鳥類、蛙類、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類的頻率最高。

  五步蛇形態特徵

  頭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鱗與鼻鱗形成的一短而上翹的突起。頭背黑褐色,有對稱大鱗片,具頰窩。體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個方形大斑塊。腹面白色,有交錯排列的黑褐色斑塊。體形on短,最長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背鱗21***23***-21***23***-17⒆行,最外1~3行僅有極細的弱稜,其餘均具有結節的強稜,體表粗糙;腹鱗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為雙行。尾尖一枚鱗片側扁而尖長,俗稱"佛指甲"。

  五步蛇毒性說明

  尖吻蝮其中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類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腳下踏出一百步內必然會毒發身亡,以顯示尖吻蝮的咬擊實在奇毒無比;有些地方更稱尖吻蝮為“五步蛇”,進一步誇大其毒素的威力。該蛇種的毒液的單位上的毒性***對小白鼠之LD50值***並不強烈,但並不妨礙該蛇種在事實上具有較大的危險性***此蛇毒性大於眼鏡蛇,在湖南辰溪石碧鄉一帶被此蛇咬傷者基本都死亡了,而被眼鏡蛇咬傷者基本都能救活***。根據長年調查資料顯示,由尖吻蝮的咬擊所導致的危險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中國大陸地區確實是較為常見的***參見趙爾宓、黃美華等主編《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第三卷》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390頁及以下***。這一方面是由於該蛇種個體較大,性格凶猛,毒牙較長,咬傷的情形較為嚴重,一方面也由於該蛇屬於排毒量較大的蛇種。臺灣方面就有專門對抗尖吻蝮毒素的有效血清。根據美軍報告指出,尖吻蝮的毒素是以蛋白質構成的溶血毒素,而這種毒素更是強烈出血性的。被尖吻蝮咬過後,受害者會出現傷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時現象,繼而會腫大、起泡、組織壞疽以及潰瘍,隨後更會感到暈眩及心跳加速。尖吻蝮蛇攻擊性極強,而且頭部可大幅度旋轉,沒有經驗的人野外遇到應遠遠避開,不要輕易嘗試用手抓取,抓取應用捕蛇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