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的正確養殖方法有哪些

  “五步蛇”一般是指“尖吻蝮”,是亞洲地區及東南亞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臺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很多人都好奇五步蛇是怎麼養的。以下就是小編做的五步蛇應該怎麼養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五步蛇的飼養技術

  種蛇的選擇

  在成蛇中選擇體重在1~2千克,蛇體健壯無病、生長髮育良好、體色鮮豔、性腺發育正常的蛇作為種蛇。放養殖園中精心飼養。

  交配與產卵

  尖吻蝮2~3齡性 器官開始發育成熟,通常在每年4~5月份和10~11月份有兩次交配期,其發情交配季節一般在13~31℃氣溫下進行。交配時間短的15分鐘左右,長的達2小時,交配場地為草地或蛇房內,也有在灌木叢中。在蛇場水池四周適當位置設定多個蛇窩。雌蛇於8~9月份產卵,母蛇產卵時,伏臥在草地上,尾基部向上翹起。卵重一般16克左右,卵呈橢圓形。剛產出時,卵殼淡乳酪色或具白色花斑,每隔30~50分鐘從洩殖孔產出1枚卵,每窩產卵11~29枚,多的達40枚。雌蛇產卵後,有護卵的習性,終日盤伏在卵旁或卵上,此時雌蛇比較凶猛,取卵要隔離雌蛇防止咬傷。雌蛇產卵後要投喂豐富的食物以利早日恢復健康。

  人工孵化

  選擇個體較大、新鮮無損的蛇卵進行人工孵化。將卵放置在平鋪有6釐米厚的泥沙上***其含水量以手捏成團鬆開即散為宜***,或墊有雜草的孵化箱內,旁邊放置一盆水,溫度為19.2~32℃,土溫為17.5~31℃,相對溼度為51%~94%。如蘄蛇卵孵化溫度要求在25~30℃範圍內,相對溼度要求在51%~95%之間,孵化期為26~29天,一般27天左右仔蛇吻端具卵齒,出殼時用其將卵殼劃一細口,吻端由此突破卵殼,然後逸出卵外,仔蛇多在夜間出殼,當以器物觸擊剛出殼的仔蛇時,仔蛇會本能地衝擊撲咬。出殼後仔蛇盤於卵殼周圍,個別的還拖有臍帶。剛出殼的仔蛇,第3天即可由孵化器轉移到幼蛇飼養池促進卵黃的吸收,並按大小不同分開飼養,防止自相殘食。應儘早投餵食物,不能主動捕食新生小白鼠或青蛙的,可以填飼小白鼠的肉塊和內臟等,平均每10天每條蛇填喂0.5克。仔蛇在孵出10天后開始第1次蛻皮,以後每年蛻皮2~3次。

  飼養方法

  廣食性蛇類,它的食物有蛙、蟾蜍、蜥蜴、鳥類和鼠類,其中以吃鼠類的頻率為最高。蘄蛇為卵生,產卵甚稀,成長又慢,是為稀有動物。養殖的和野生的五步蛇差別不大,由於飼養種的營養較充足,故體形稍胖,比較溫順。野生的五步蛇顏色略深,體形略瘦小。

  飼養條件:

  溫度25度以上

  溼度60-80之間

  一週餵食一次,根據蛇的大小給食

  1米左右的五步蛇進食小白鼠3只左右即可

  超過一米以後慢慢增加食量

  五步蛇的故事

  據說: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闢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著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著幾棵石楠藤走去,據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現白花蛇後,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準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麵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後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

  李時珍定前去仔細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嘴裡長著4只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著,捕蛇人將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臟,盤曲後裝進了竹簍筐,據說,將蛇烘乾後,才能當藥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後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後,李時珍又根據白花蛇的祛風特性,製成了專治半身不遂中風症的“白花蛇酒”。據現代藥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靜、鎮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五步蛇的作用

  觀賞

  神龍島距淳安縣城10公里,是以觀賞蛇類活動為主的景點。蛇池內的毒蛇有五步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竹葉青等幾十種。在蛇園裡的樹枝上還盤有許多種類的無毒蛇,遊客闖蛇園,有驚無險。這是一個純人工開發的小島,島上放養有五十餘種、一萬多條蛇,堪稱千島湖中的蛇類世界。島上設有蛇園、蛇展廊、蛇味館、蛇藝表演廳等以蛇為物件的各種消閒設施。島上有無毒蛇、有毒蛇幾十種上萬條,闖蛇園與蛇共處一園,有驚無險。觀鬥蛇,看人蛇共眠、人蛇共舞、人蛇同遊、人蛇親吻是蛇藝表演的特色專案,會記憶深刻。

  研究

  中國最大的五步蛇養殖基地--貴州永昌特種生物園研究基地多位養蛇專家,在經過十年的深入研究和反覆試驗,終於取得了可喜性進展,五步蛇的蛇肉、蛇毒、蛇血、蛇粉、蛇幹、蛇鞭等入藥,對幾十類疾病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中五步蛇泡酒,對風溼、類風溼效果相當顯著。

  藥用

  五步蛇係一種劇毒蛇,相傳被這種蛇咬後不出五步就會昏倒,所以又稱“五步倒”,屬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五步蛇的藥用價值盛傳已久,但將五步蛇作為主藥,專門針對風溼類風溼藥用研究尚屬首次。專家認為:五步蛇蛇毒具有祛風除溼、抗凝抗栓、去除纖維蛋白元、降低血液粘度、擴張血管、改善微迴圈、降低血脂的作用,幹蛇毒價值出口價每克達1465美元,五步蛇毒的藥用價值主要應用在風溼疾病的治療和研究課目當中。

  該蛇雖毒,卻是中國的名貴傳統中藥,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進貢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貴藥材。關於它的習性和藥用價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說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巳大風、攣、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宋莊綽《雞肋編》載“白花蛇”條雲:“今醫家所用,惟取蘄州蘄陽鎮山中者。去鎮五六裡有靈峰寺,寺後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極難得。得之者以充貢。洞內外財產,雖枯兩目猶明;至黃梅諸縣雖鄰境,枯則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縣又與黃梅為鄰,間亦有之,枯則兩目皆不明矣。”明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曾幾次上蘄州龍峰山,目睹五步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況,根據實地觀察,寫了《白花蛇傳》。

  他還在《本草綱目》中,對五步蛇的形態、習性、捕捉乾製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詳盡的記述。他說:“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據他說:真正的蘄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背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滌其腹。“《爾雅·翼柴》亦有類似記載:蛇死後皆閉,惟蘄州花蛇開。如生舒、蘄兩界間者,則一開一閉,故人以此驗之。”

  五步蛇蛇舊時產於蘄州龍峰山、麒麟山、鳳凰山、雨湖一帶,蘄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爾有可得。據清初顧景星的《黃公說字》說:“謹按蘄地花蛇,有黃白黑三種,黃白二花可貨數十金。黑花不過數金而已。昔產龍峰山洞,今無有,惟三角山出,一歲不能多得,土人獲此物必食葷物方可。否則,其走如飛,牙利而毒,如人手足為口齒所創,必以刀斷去,稍遲則不能救。”並說:“市肆所貨,皆浙蛇,非蘄蛇,花與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蘄交界之處,相傳蛇一逾界,則只一目,……。”蘄蛇名貴求之者多。《黃州府志》載有民謠曰:“白花蛇,誰教爾能闢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蘄蛇性喜潮溼陰涼處,多穴居棲息在山谷溪澗岩石上,落葉間,竹林下,草叢中,外出往往伏於爛草枯葉之間,以便於發起進攻、獵取食物和隱蔽自己。

  五步蛇的生存現狀

  尖吻蝮在中國分佈較廣,其中以武夷山山區和皖南山區貯量最多。根據各省產區歷年收購尖吻蝮蛇乾的數量及重點產區抽樣調查,中國尚有野生狀態尖吻蝮一千萬條。蛇園人工飼養的約一萬條。

  五步蛇又名尖吻蝮、祁蛇。是蘄春著名的特產,它與蘄龜、蘄竹、蘄艾合稱為“蘄春四寶”。

  蘄蛇屬蝮蛇科,蝮蛇屬,為劇毒蛇。相傳人被咬傷,不出五步即死,故稱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質白花,故又名白花蛇,還因為吻鱗與鼻間鱗均向背方翹起,所以還名褰鼻蛇。頭呈三角形,背黑褐色,頭腹及喉部白色,散佈有少數黑褐色斑點,稱“念珠斑”。尾部側扁,尾尖一枚鱗片尖長,稱角質刺,俗稱“佛指甲”。蘄蛇若被逼捕得它無路可走時,它就調轉“尾利鉤”,破腹自殺,“死而眼光不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