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前隔代教育的論文範文

  隔代教育一直是我國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良好的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重要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隔代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隔代教育的論文篇一:《試談隔代教育》

  [內容提要]:隨著社會的變革,隔代教育存在的利弊,必將給學生的教育帶來的不良的後果和危害。作為教育孩子的學校,就一定要從培養國家建設的棟樑,推動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揚棄隔代教育的利弊;探究隔代教育的模式及家校教育的合力。苦練教育者的內功,夯實素質教育的根基。緊緊圍繞學生健康成長這個中心,以強烈的責任感,無限的愛心,高尚的師德,一流的師能,全力架起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金橋。

  關鍵詞:隔代 教育 思路

  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還有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中國社會形態與民族文化的傳承。從原始社會開始,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源遠流長的沿續到今日。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培養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中舉足輕重,而隔代教育的狀況、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品質。隔代教育的優劣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有著深遠的影響。當今中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深刻變化,家庭規模持續縮小,“空巢家庭”異軍突起,隔代家庭顯著增加。隔代教育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它深刻地改變著家庭教育的現狀,廣泛地影響著學校教育,並已經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人的成長,甚至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從教書育人,推動社會發展的高度,審時奪勢,準確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學探究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動對接,不斷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徑;適應社會和家庭教育變化的現狀;狠練內功,夯實素質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思路,架起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金橋。

  一、審時度勢,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這樣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是老年人大多經受生活的磨鍊,人生觀穩定且鮮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傳身教,能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較好的傳承給孫輩,例如像勤勞樸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拼搏進取等一些美德,能潛移默化地傳給子孫,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風,形成兒童成長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二是祖輩家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人生感悟和生活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等相關知識,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們能自然而然地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從中獲益。三是老人教育孩子的時間充裕,有足夠的耐心。祖輩充分的憐愛、責任,在管教孩子時通常比年輕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夠細緻周到的照顧孩子,幫孩子答疑解惑,不太會對孩子發脾氣。四是物質生活條件較好。老人通過幾十年的奮鬥和積累,從物質條件來看,一般比較優越,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好處的,加之隔代的愛很濃,老人捨得為孩子成長投資,一般來說對孩子成長在物質方面是能滿足的。五是由於祖孫的血緣關係以及普遍存在的隔代疼的心理,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使得隔代育兒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加之多數老人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係。因此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祖輩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是教育孩子的有利方面,然而,由祖在生理與心理上必然的老人特性不可逾越,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因此,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由於第三代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老人們生怕孫輩出差錯,生怕兒女責怪,於是事事依著孩子,處處圍著孩子,對孩子的錯誤也不能及時糾正、不合理的慾望也常會無原則地讓其滿足。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們又會出面干涉,時間一長,孩子會以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二是保姆式呵護影響了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責任感、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怕孩子被開水燙著,孩子喝水由爺爺倒。出門怕不安全,爺爺總是拉著孫子的手等等。三是祖輩在幾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勢,其思維不能伴隨社會的發展和及時更新觀念,觀念相對滯後。在與孩子相處時,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出現的諸如破壞行為、嘗試行為等一切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比如,當孩子正興致勃勃地“破壞”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影響了孩子們們探究事物的特點的創新行為的養成。四是隔代教育影響孫輩身體平衡發育。首先,在合理膳食、營養平衡方面,老人們往往按照自己的經驗行事,不太注意各種營養成分的合理搭配。其次,老人們總是擔心孩子著涼感冒,總是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也不愛開門窗通風,造成孩子們體質下降。再則,老人通常腿腳不靈便,怕孩子有個閃失,孩子參與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動機會偏少,所以,現在校園裡有不少身體敏捷度不高,體質偏差的小胖墩。

  綜上所述,隔代教育的利弊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該揚長避短,不斷探究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點。

  二、主動對接,探究組成隔代教育合力的路徑

  眾所周知,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者共同的責任,只有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功效。然而,當今社會由於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經商,使農村家庭體系發生了裂變,不可逆轉地產生隔代教育現象。作為學校,我們就是要從當前教育實際出發,探究家校教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的做法:一是把學生的爺爺、奶奶們請進來,辦好隔代家長學校。我們利用雙休日把隔代家長請進學校裡。開展六講,即,請相關領導講有關國家教育的方針政策、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請教育骨幹講素質教育、新課程教學的目標;請教育專家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請優秀班主任講學生個性發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養成途徑;請優秀隔代家長講隔代教育的好做法;請班主任教師們給隔代家長釋疑解難。通過學習,隔代家長們學會了在和孫輩的生活中扮演好兩個角色,即首先我是老師,其次我才是爺爺。讓孫輩們對隔代家長既有對老師的敬畏又有對爺爺的親切感和安全感。二是走出去改進家訪形式。在實踐中,我們摸索出家訪的“三改”,即,一改單訪一個家庭,為依據生源分佈,由校行政領導帶領班主任、任課教師等錯時、分批到村或居民小區集中座談。這樣既照顧到了隔代老人,又拉近了學校和家長的距離。此做法的優點是:同一村莊或居民小區的隔代家長由於人員熟悉,交流起來無拘無束,且有橫向可比性。二改傳統家訪的通報式為探討式。以往的家訪往往是“告狀式”或“通報式”,這種家訪往往使學生很厭惡、家長很緊張,特別是隔代家長,往往把老師講的每句話都看作大事,常常小題大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身心焦慮,家長對孩子教育失去信心。為此,我們把家訪改為“聊天式”、“商討式”,家訪過程中,家長、教師、學生都在場,互動交流,共同探討,這種形式家長和學生都容易接受,教師也容易瞭解孩子真正的一面,從而對症下藥。三改家訪只改就孩子講孩子,為聯絡孩子講教育方法,議學習技巧,談提高素質的途徑。提高了家訪的效率。三是利用現代手段改善家校***。教學實踐中,我們除利用“家校聯絡單”、“書信聯絡”、“電話聯絡”等形式作為家校聯絡的方式外,還開通了手機簡訊校訊通,每天都有學校大事通報、家庭作業等資訊。拓寬了家校的資訊渠道。四是設立“家長開放日”。為了讓一些隔代家長能及時與學校溝通,我們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徵,設立“家長開放日”,分批次和隔代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促膝式的長談。認真聽取家長們反映的意見、建議和想法等。我們還根據課程安排,把學生家長請到學校,讓他們深入到課堂中去,深入到學生中去,讓家長與學校零距離接觸,使家長進一步瞭解子女,瞭解學校教育。以上做法,有效地拓寬了家校交流的渠道,加強了學校與隔代家長的聯絡,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

  三、狠練內功,夯實素質教育的根基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教師則是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引擎。在新形勢下,要摒棄隔代教育方面的弊端,關鍵在學校,動力在教師。為此,要做到三抓:即,一抓教師的責任教育。大家知道,責任勝於能力,責任承載著能力,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教師的責任意識直接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而要解決隔代教育問題,教師的責任教育是關鍵。要夯實素質教育的根基,就要圍繞一切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切為了學生長遠發展這個目標,加強對教師的責任觀的培訓,通過教育讓教師確立“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和高效落實責任的執行力。進而全面提高教師責任意識。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加大了教師學習硬體的投入,如購買責任文化、教育教學理論圖書、建立圖書室、設立教師學習室、請特級教師來給老師們講座等。其次是建立教師的學習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機制。通過學習幫助教師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的方法,以強烈的責任心積極地投身於隔代教育問題的探究。二抓師德教育。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教師的儀表是教師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更是其內在素質和個人修養的標誌,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所以教師應做到舉止穩重端莊,著裝整齊清潔。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圍繞“愛與責任”這個主題,抓住加強學習和整改提高這兩個環節,著重解決好思想、工作作風、管理三個方面問題,提高了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和自覺性。三抓師能教育,推動教師向專業化發展。大家知道,高素質的教師,既要有高尚的師德,又要有精湛的師能,你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灌滿這一桶水,我們通過組織教師撰寫教育後記、教育案例、教育敘事、教育論文等途徑進行反思性研究;引導教師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現代教育理念,學校多管齊下,鼓勵教師開展科研和發表論文、鼓勵教師大膽冒尖、營造人人蔘與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努力打造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名師隊伍,教師的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四、圍繞中心,化解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不可忽視,解套隔代教育弊端的關鍵在學校,重點是老師和隔代家長,中心是接受隔代教育的學生。只要我們有的放矢的,採取積極的轉化措施,揚隔代教育學生之長,補接受隔代教育的學生之短,接受隔代教育的學生就會健康成長。我們圍繞愛、輔、幫、管、查五個字做文章:一是愛,即用愛凝聚學生的向心力,用愛贏得學生的信賴,用愛激發學生奮進。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既是教育界的共識,也是教育的途徑。師愛不是解決溫飽,而是塑造靈魂;師愛不是人之情感,而是民族的意志和時代的要求。接受隔代教育的學生由於隔代教育的侷限性,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轉化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求教師把更多的關愛、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同學,用愛引導他們糾正自己的不足。我遇到過這麼一件事:班上有兩個同學開玩笑開過了火,互相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有一個同學還把爺爺叫來,在他爺爺庇護下,雙方差點動起了手。隔代教育養成的唯我獨尊的習慣暴露無遺,一時間我無力說服雙方。事後我分別找他們談心,我首先肯定他們對的、處理好的地方,象媽媽一樣指出他們沒有做好的原因。真誠的批評,愛心感化,使他們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同學之間也握手言和。二是輔,即:強化心理輔導。小學生的心理髮展正處於從幼稚邁向成熟,從依賴趨向獨立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情緒是不穩定的。尤其是十一、二歲的小學生將進入青少年期,不但沒有完全擺脫兒童期情緒的特徵,且增加了強烈性和不協調性,再加上隔代教育弊端等因素的影響,更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困惑和矛盾。作為班主任,就應該用尊重、平等、商討問題的方式與學生溝通,及時給予他們疏導、幫助、啟迪和鼓舞。如:我班王少君同學自尊心強,好表現自己,但因人際關係差,常常沒有表演場所。於是,他對老師與同學產生不滿,並滋長了報復心理和攻擊性行為,經常無理取鬧,惹事生非,甚至有時還暴跳如雷。經過分析,我們感到他的不良習慣是因為隔代教育養成的“以我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個性。為此,我專門為他制訂了輔導計劃。通過加強家校聯絡,逐步引導他有話好好說。通過及時的表揚鼓勵,多給他參加集體競賽活動等方法,他的心理問題逐步得到疏解,不良行為也逐漸減少。三是幫,即:結對互幫。結對互幫是加強隔代子女教育的有效方法。由於隔代子女教育存在諸多方面問題,他們需要取長補短結對互幫。為此,我們讓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法制輔導員、少先隊大隊幹部等與隔代教育子女結對子,開展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等各種形式的幫教工作。採取化整為零,從面到點,分散教育,細化操作等方法,從正面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心理、行為等方面開展幫助和指導,通過結對幫助準確地把握其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實現超前引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是管,即:實行細化管理。學校的管理關鍵在“細”字。我們首先是從狠抓學習、衛生、紀律等制度的細化管理入手,根據他們在學習、個性、品德等方面的共性問題,把大整體劃分為若干小整體,開展小集體的管理活動。提高了管理和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實效性。其次是專項檔案管理。班級建立隔代教育教育子女的專項檔案,詳細記載這些學生的思想、品行、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父母的通訊地址、電話,並做到定期查訪,使學校動態的把握每位學生的情況。五是查,即:建立規範的督查體制。只有科學的檢查制度,才能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保障。解決隔代教育子女在學習、品德、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1、隔代教育問題將長期存在;2、外因總是要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個長期的過程;3、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具有反覆性。因此,為保障教育的效果,就要積極開展監督和檢查。我們在校內全面監督學生的行為規範;校外則根據地域的分佈設立校外監督員,並建立定期彙報制度。由於建立了一個規範的監督檢查機制,保障隔代教育的效果。

  社會的變革,使得隔代教育的利弊客觀存在。兩代家長之間教育觀念上形成的代溝,必將給學生的教育帶來的不良的後果和危害。學校作為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長的主陣地,就一定要從教書育人,推動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審時奪勢,準確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學探究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佳模式;主動對接,不斷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徑;緊緊圍繞社會和家庭教育變化的現狀,狠練教育者的內功,夯實素質教育的根基。以強烈的責任感,無限的愛心,高尚的師德,一流的師能,緊緊圍繞學生健康成長這個中心,揚長避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思路,全力架起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金橋。

  隔代教育的論文篇二:《淺談隔代教育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摘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天經歷的每件事都是在接受人生的洗禮,這就是——教育,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要環節。而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很多家長,尤其是祖輩,過分“溺愛”孩子,做孩子該做的事情,剝奪了孩子“受教育的權利”,使孩子們失去了嘗試的機會 、失去了動手的機會,就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孩子今後能成才嗎?能成人嗎?

  關鍵詞:溺愛;理解;成長;瞭解教育

  現在社會裡的獨生子女正在享受著空前的“尤待”: 從穿衣到吃飯、睡覺,祖輩代做一切,照顧的無微不至。作為孩子的父母,自然非常感謝我們的父母對孩子付出的一切。在家裡老人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更加安心的工作。他們已經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又為我們的下一代付出了更多。但當我們面對子女教育這一問題時,我們必須得承認,教育子女需要的不僅僅是“愛”,更需要的是一種“理智的愛”。

  一、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當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他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瞭解和熟悉這個他們尚且陌生的世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這種天性不斷地促使他們去發現和觸控各類事物。而我們的孩子在每次有機會接觸這些新事物的關鍵時刻,總會有人在插手“幫忙”。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追溯到孩子剛學會走路的那天起:我們的孩子在初學走路時經常會摔倒,在每次摔倒時立即會有人將孩子扶起來,這就等於在告訴孩子,以後摔倒了肯定會有人幫你。但我們忘記了一件事情 ,孩子以後面對人生時只有他“一個人”。類似於這樣的“幫助”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如:給孩子穿衣服、餵飯,孩子走累了就馬上揹著他們等等,這種“愛”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也強烈反對這種“不理智的愛”。成人的類似幫助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嘗試的機會,剝奪了孩子成長中接觸生活的機會。我們應該學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除非這是一件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或者是當孩子的參謀,引導、鼓勵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

  二、當孩子犯錯時

  犯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在錯誤中成長、在錯誤中嘗試學習,這是現代教育中提倡的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但在實際生活中,孩子每次犯錯,多數家長都會嚴厲的責罵,甚至體罰。如此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將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尊嚴,影響他們的一生。而當父母採取如此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時,祖輩總會伸出援救之手,保護孩子,其理由是:孩子還小,還不懂事,然後將孩子的父母批評一頓。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固然不可取,而不適時的援助也並不可取。援助、保護孩子也要學會選擇時機。因為孩子們一旦知道自己有保護傘,便會用眼淚和撒嬌掩蓋自己的過失。如此,孩子將無法正確認識自己,永遠也不能改正自身的不足。因此,我們要正確面對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首先家庭中所有成人應該站在統一戰線上,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孩子進行教育,有分歧私下解決;二是對孩子不要講大道理,因為這些道理講的再深刻他們也很難體會得到,最好與孩子一起尋找犯錯的原因,並對此進行分析,最後再讓他們說出改正的辦法;三是當孩子依然會犯錯,甚至是同樣的錯誤時,父母與祖輩要理智,做到理性教育,因為孩子不可能因一次的改正就變得特別好、特別聽話。

  三、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父母,如今這一光榮使命大部分落在家裡祖輩人身上。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孩子看似非常聽老人的話,這原本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但可惜的是我們家庭中的大部分老人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面對教育經常會完全按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愛”變成了“溺愛”。孩子畢竟還不成熟,特別在10歲之前,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加上愛的“縱容”,致使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

  四、書本知識與教育

  教育中現在有這樣一個誤區:絕大多數人認為孩子學習好書本知識就等同搞好教育了。這與教育中“以分數定終生”的單一的評價方法有直接的關係。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也很重要。如今社會上出現很多“只會做題不會做人的孩子”、“高分低能的孩子”,這不僅與我們單一的評價體系有很大的關係,還與家庭教育有著更大的關係。例如:孩子的習慣問題、孩子的性格問題、孩子面臨困境時的處理能力、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等,這些都與書本知識關係不大,但這些可以決定人生。那麼作為孩子的直接接觸人家長***爺爺、奶奶***,要開始真正學會重新認識教育,逐步提升對教育的理解。

  在這個空前注重教育的年代裡,我們很多家長的確非常關注子女的教育問題,不管到任何地方,大家談論的話題大部分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學校下課時學校門口、週末或寒暑假期間補習班和少年宮門口的這種壯觀的場面另人感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我們更能理解。面對如此的強烈的期望,我們有沒有家長想過這些家庭中的龍、鳳們能不能承受?願不願意?在一項調查中顯示:有很多孩子因為學習有過自殺的念頭、有過從家裡出逃的念頭,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我們的孩子在承受多麼巨大的壓力。這些幼小的生命能夠堅持多久?這就是當今社會給我們提出的一項重大的課題,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重新審視教育,重新認識教育與兒童的關係,重新面對教育。

  五、學習上出現的問題

  由於生活在隔代教育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中,很多兒童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因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他們本來就與兒童存在時代的隔閡,在認知方面多的只是一些封建的頑固思想。天天只知道叫兒童呆在家中看書寫字,不允許兒童隨意的外出、玩耍。這樣,封閉了兒童的視野,禁錮了兒童的思維,使得本來應該天真活潑的兒童多了幾分木訥。因此在學習上始終不及那些愛玩愛動的小朋友。又加之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因此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或行為。

  六、身體發育存在問題

  兒童正處於長身體的關鍵期,飲食衛生、膳食合理科學、營養平衡尤其重要。而由傳統時代過來的老一輩,懂得這些道理的卻沒有幾個人。在餵養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經驗行事,不太注意各種營養成分的合理搭配。“有關研究表明,全國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為“主食”者,在新一代兒童中相當普遍。營養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園裡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買零食的更是每個孩子課間必做的一件事。②” 在農村家庭,爺爺奶奶很難給兒童提供全面的營養,有時由於農忙或者是勞動後的疲勞,而不能及時給兒童準備每一頓飯,特別是早餐,許多孩子早上總是飢腸轆轆地去上學,或者只是包一個冰冷的饃饃在書包裡,等到實在是餓得慌了,才掏出來嚼一口。試問,這樣的照顧能讓孩子的身體發育好嗎?還有的農村孩子喜好下課後買零食充飢。其實這些零食很多是油炸膨化食品,根本不能夠解決兒童在長身體時所需的營養。相反,它不僅影響兒童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七、身邊故事

  央央也是在隔輩人照料下長大的孩子。一天,午餐時間到,老師對全班同學說:“請同學們把課桌上的東西都收起來,準備吃飯。”同學們都收拾起來,唯獨央央一動不動。老師把央央叫到身邊,問她:“剛才老師說的話你聽見了嗎?” 央央回答:“聽見了。”老師接著問:“那你為什麼不按要求做呢?”“這不是對我說的。” 央央從心裡拒絕聽老師的話。

  老師只好重新對她提出要求:“那現在老師要你和同學一樣把桌上的東西收起來,好嗎?”央央低下頭,嘴裡擠幾個字:“不好,太麻煩了。”“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這是規定,你知道嗎?”“不知道。”

  老師試圖用事例說明“服從要求”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她把央央抱到懷裡,耐心地說:“假如我們倆一起開汽車出去玩,走到十字路口,遇到了紅燈該怎麼辦?”“停車呀。” “如果我們不想停車,就想把車開過去行嗎?”央央眨了下眼睛,說:“那你就開過去吧!”看著小玉天真無邪的臉,老師哭笑不得。 警鐘:隔輩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以孩子為中心,很多孩子因此養成只顧自己、不管別人、沒有規則意識和群體意識的簡單思維模式。小玉的思維就是自我為中心的典例,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做。我們叫這樣的孩子“純天然”。然而,孩子過分自我為中心,同學也不歡迎這樣的夥伴,會排斥他,時間長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會受到傷害。

  特別提醒: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努力減少老人帶孩子的副作用,關鍵做好下面幾點: ◎親近孩子,多創造父母單獨帶孩子的環境,遇到過分保護孩子的老人,可以從兩方面做工作——揹著孩子提醒老人,請求老人配合;選老人不在的時候教育孩子,用算後賬的形式教育孩子。

  ◎老年人運動不便,父母要多帶孩子外出鍛鍊,防止孩子動作協調不足等問題。

  ◎孩子將來進入幼兒園、小學,思維要和其他孩子同步,因此要注意經常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減少孩子將來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

  參考文獻

  [1]黃姍,陳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07年04期

  [2]王愛菊,徐文彬.學生家長: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J].教育研究與實驗.新課程研究,2005年07期

  [3]蔣忠,柏躍斌.“民工潮”下的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及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隔代教育的論文篇三: 《試談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現狀

  1.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概念的界定

  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因父母一方或雙方都外出務工,將兒童留在戶籍所在地,使得兒童不能跟隨父母共同生活,無法得到父母的有效監護,全權委託長輩監護,由長輩進行教育和管理的現象被稱為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

  2.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狀

  2.1隔代教育逐漸成為最常見,最讓父母放心的家庭教育方式。隔代教育是在父母外出務工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為監護留守兒童的監護方式。由於隔代教育主要是兒童最親密且又最疼愛兒童的長輩監護,父母則往往更加認同隔代教育是最適合,最放心的監護方式。

  2.2農村留守兒童的被監護質量不高。首先是生活質量不高,由於隔代教育的祖輩往往是過慣了艱苦且又儉樸的生活,只能保證留守兒童的溫飽問題。其次,因為祖輩往往都較年邁,無法承擔眾多的體力活和家務,這使得本因被照顧的留守兒童反而要承擔起照顧祖輩的義務。最後,祖輩往往都未受到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沒有足夠的能力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上的幫助,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

  2.3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有效的監護和引導。由於祖輩和留守兒童存在思想觀念上的代溝,難以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又忙於農活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看管孩子,這就給孩子創造了無人監督的“自由空間”。同時,隔代監護人往往受教育程度不高,處於文盲和半文盲狀態,無法提供正確的引導方式和心理疏導,採取暴力的行為進行懲罰式的教育。

  二、隔代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影響

  隔代教育過程中,祖輩有豐富的時間和精力去監護和照顧小孩,由於血緣關係,他們認為幫助子女照顧小孩是他們的義務和責任,同時晚年生活能夠與孫輩們生活在一起他們也能從中獲得許多樂趣。然而,因為老年監護人年齡的不斷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使他們在監護孩子方面力不從心,缺乏精力,不但照顧不好孩子,反而更加需要孩子來照顧他們。同時,老年人陳舊的思想觀念和受教育水平有限無法與新時代孩子思想進行良好的溝通。再者,老年監護人由於親密的血緣關係,使得祖輩過分溺愛孩子,縱容諸多不良行為嗜好的產生和繼續,引發後續更加嚴重的自身問題和社會問題。

  三、隔代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造成不良影響的原因

  1.祖輩自身條件限制了家庭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作用

  隔代教育將祖輩把對孩子的疼愛扭曲變成一種溺愛,會將孩子引向注重努力賺錢忽視讀書重要性的道路,嚴重扭曲孩子的價值觀。祖輩陳舊的思想觀念阻礙了孩子們創造思維的形成,文化水平低無法給孩子提供知識的薰陶和新知識的補充,進一步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忽視了家庭在孩子成長道路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學校生活的單調乏味

  我國農村教育資源明顯落後於城市水平,農村地區教育落後,基礎教育設施不完備,娛樂設施就更無法進入到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們的生活中。農村留守兒童就無法在單調的學習中獲得放鬆和享受學習的樂趣,同時農村學校教育人員水平有限,不能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無法為孩子提供父母般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也就不能在學校找回缺失的那部分親情的溫暖。

  3.政府方面的原因

  3.1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首先是城鄉間資源配置的不公平,在教育投資方面,國家投入力度重點在城市,這就導致農村教育水平低,教育設施不完備,教學工作難以正常展開;其次國家對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過低,表面上的制度卻不能真正發揮實質性的作用,農民需要尋求自我保障的形式;最後,農村勞動就業問題嚴重,缺乏相關保障農民就業的政策制度,農民工不能同工同酬,社會地位較低。

  3.2農民缺乏本地獲取經濟收入的渠道。農民在農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都是依靠土地,但是這種靠天吃飯的不穩定狀況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各方面消費水平,如教育經費,生活必須品消費等方面。迫使大批農民外出務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3.3政府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接受良好文化的力度不夠。在網路發達的今天,一些新型的娛樂方式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吸引力,特別是一些農村黑網咖在利益驅使下,無視國家明令禁止未成人上網的規定,將暴力,血腥以及低階趣味的不良文化病毒一樣的禍害著農村留守兒童。國家由於對城鄉制度重視程度的不同,對農村不良文化的監管並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缺乏對農村複雜形式的研究,未能針對農村的特殊性制定特定的監管制度。

  四、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的對策

  1.祖輩和父母要更新教育觀念,創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圍

  作為監護人的祖輩們應主動轉變自己的陳舊觀念,將只注重孩子溫飽轉到注重教育和健康成長的中心上來,對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和想法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確保孩子更快樂的生活和健康的成長。祖輩作為監護人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下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引導孩子學習,培養促進孩子身心發展的興趣愛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

  2.學校應轉變教育形式,豐富學校生活

  學校作為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學校就應該發揮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主導作用,去掉功利性色彩,將只注重學業知識的獲得為唯一衡量標準轉變為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主要目標,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激勵留守兒童向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

  3.政府在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應充分履行相應的職責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政府監管力度不足的情況下,應嚴厲打擊農村“黑網咖”接收未成年人上網的現象。其次,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成使得農民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保障,戶籍制度的缺陷使農村留守兒童無法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權。這就需要政府打破教育壁壘,降低城市中小學入學門檻,方便進城務工子女能夠入學。第三,農村因為教育投資力度不夠引起的一系列教育瓶頸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投資,改善教學基礎設施,聘請高素質高水平教學人員進行教學。最後,政府要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民的經濟狀況,鼓勵發展鄉鎮經濟,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留住農民發展本地經濟,實現本地就業,更有利於教育子女,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減輕留守兒童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猜你感興趣:
1.隔代教育的社群支援與路徑研究論文

2.怎樣解決隔代教育的問題

3.隔代教育成功案例3個

4.關於家庭教育論文範文

5.兒童家庭教育論文範文

6.關於農村兒童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