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美術教育論文

  基礎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涵蓋了學前、小學、初中和高中美術教育要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習等特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簡論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

  【摘要】基礎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涵蓋了學前、小學、初中和高中美術教育要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心理、學習等特徵,基礎美術教育是高等公共美術教育的準備階段,同時也是高等專業美術教育的基礎,這些都是基礎美術教育適應性研究所涵蓋的內容。

  【關鍵詞】基礎教育;美術教育;適應性;美術課程標準

  基礎藝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基礎美術教育是基礎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組成部分之一。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歷程中,基礎美術教育課程無論是作為實現美育的途徑還是作為輔德教育的手段,由於其重要的無可替代的作用,被納入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2001年美術課程改革的選點試行到隨後的全國推行,又到經過十年教育實踐後的2011年美術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無論是從課程基本理念的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注重創新精神,還是美術課程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總目標的設定,都是圍繞著“美術教育的適應性”進行的。那麼,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都涵蓋哪些階段、包括哪些內容、應該如何適應等問題,則是本文要簡要探討的主旨。

  1、教育適應性與基礎美術教育適應性的階段內涵

  教育適應性理論是當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論,它是指教育的主體***教育者或學校***根據未來的需求,適時、主動地改變自身的特性和教育教學方式,以適應外部條件變化的需要?。教育適應性理論要求教育的主體根據受教育者個體的發展需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向,適時主動地調整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方式等以適應外部條件和客觀需要。基礎美術教育的教育理論由基礎教育教學理論、美術專業技術和美術專業理論三部分構成,無論是從心理學、教育學、通識教育課程看,還是從美術技能、美術欣賞,美術史、美術型別等進行分析,也不論從現代多媒體教學用具進行實踐教學,這一切都要適應基礎美術教育的不同階段,既不能超越,也不能滯後於這個階段,否則將不能適應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審美意識的提高與健康成長的需要。

  在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領域,基礎教育主要涵蓋四部分:幼兒教育***也稱幼兒園教育或學齡前教育***、小學教育、初級中學教育和高階中學教育。基礎美術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相應的也被劃分為:幼兒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初級中學美術教育和高階中學美術教育。在基礎美術課程改革以前的教育觀念和教學實踐中,忽視了不同教育階段的之間的有機聯絡,出現並長時間的存在著各個教學階段的割裂,較為明顯的是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與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重複,初中階段的課程內容與高中階段教學內容的重疊,造成了知識的重疊講授和教學時間的浪費,這就不能適應基礎美術教育的連續性和高效性。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不僅僅包括基礎教育中小學美術教育為初中美術教育做基礎鋪墊,初中美術教育為高中美術教育做中堅準備,還包含整個基礎美術教育為高等院校專業美術教育和公共美術教育的準備,並且,基礎美術教育還要適應高等院校的專業美術教育的公共美術教育。

  2、基礎美術教育適應性內容

  基礎美術教育是基礎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對學生心靈啟迪的教育,藝術教育以獨特的方式,通過藝術教育實踐,使學生的審美境界、社會應用及創新等方面有顯著提高,美術教學不但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藝術審美教育,而且又促使了藝術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基礎美術教育是高等公共美術教育的準備階段,同時也是高等專業美術教育的基礎。基於這種現狀和要求,決定了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所涵蓋非常豐富的教學內容。

  美術教育是當代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老師則在這一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年齡的特點和學習現狀進行較具針對性的教學,以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則是基礎藝術教育對包括音樂、美術等課程的最根本的的要求。國家藝術教育課程改革,將中小學美術老師由最初的技法傳授角色轉化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角色,在學生面前不再是權威的象徵,而是根據學生的繪畫程度實施以教,此時美術老師以課堂的互動者和引領者的身份存在,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在互動中建立起友愛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起一座牢固的橋樑。作為課程改革的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發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美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運用傳統媒介或新媒體創造作品,發展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美術課程追求人文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現象,培養人文精神。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2。從新修訂的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可以更進一步的看出,由於教育目標的不同,基礎教育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取向的美術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在教育手段、教學方法、教育評價標準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這兩種維度的教學又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例如,高中美術教育主要是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但也擔負著為高等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重任,在教學過程中它們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

  3、基礎美術教育如何體現適應性

  基礎美術教育應該具有適應性,而基礎美術教育又包含幼兒美術教育、小學美術教育、初中美術教育和高中美術教育,我們認為,這些不同階段的美術教育屬於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同時,高中美術教育又兼具著為高等專業美術教育培養後備軍的任務,即基礎美術教育中美術取向的基礎美術教育***高中階段***。

  一般來講,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取向的美術教育是主體性、基礎性的。由於以教育為取向的美術教育具有綜合性,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美術教育的構成因素必須包括美術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知識”。3這就要求我們,其一,基礎美術教育要具有綜合性,實質上,綜合性是基礎美術教育最重要的性質,基礎美術教育要通過這些學科的內容來體現基礎美術教育的適應性;其二,基礎美術教育還體現在不同階段的教育之間通過連線性來實現其適應性;其三,從美術教育的美術取向來講,高中美術教育還應通過美術取向來體現其適應性,擔任為高等專業美術教育培養人才的任務。

  1、 胡明寶.高等師範素質教育概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第2頁!第3頁.2000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範大學2011年出版

  3、李勇主編《美術教育學》.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頁

  作者簡介:張豔***1974.10.2***,女,河南商丘人,河南省商丘市實驗中學美術教師。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