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值得養成的好習慣

  好習慣成就大未來。良好的習慣,就是做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事,並長期堅持,直到成為習慣性的行為。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勵志學習:學生值得養成的好習慣。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學生值得養成的好習慣
 

  學生值得養成的好習慣 20多年前的一件事。連續幾天,我在教室地上撿紙團,有同學很窘地說:“老師,這不是我丟的。”我讓他不必介意,因為我不是來幫他們搞衛生的。我逐一開啟這些窩成一團的草稿紙,為的是看看學生使用草稿紙的習慣。

  一般情況是:學生不在意草稿紙擺放在桌上的位置***他通常不會把紙擺正***,總是順手在空白處演算,雜亂無序。但是,我曾見到有位學生在草稿紙上按順序編號,他告訴我,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是考試還是做作業,在最後檢驗時,根據編號,他很快就能找到先前的演算過程,這樣大概可以省下兩三分鐘。這個習慣,可能會跟著他一輩子,他的一生中可以有無數個兩三分鐘,而且很可能會有幾次關鍵的兩三分鐘。

  許多良好的習慣都來自少年時代。

  和十多年前比,現在的學生不愛勞動,學校也沒有提供讓他們學會勞動的機會。好多學校早就沒有“衛生包乾區”這回事了,取而代之的全是“價廉物美”的民工。中學是這樣,大學也是這樣;城市是這樣,農村也是這樣。而且學生不勞動,教師也不用勞動了。

  必要的日常勞動習慣為什麼沒有成為教育的內容?

  有年春節,一群學生來拜年,學生高興,在我家吃完中飯又吃晚飯。就在大家盡興地玩耍聊天時,有位女生一直在廚房洗碗、打掃。同學們誇她會做事,開玩笑說她以後一定是賢妻良母。她不愛說話,只是笑著回了一句:“總不能讓師母回來替我們洗碗吧。”20多年過去了,她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當年她學習成績並不出眾,但是大家記住的是她的善良,她對所有的人都真心的好,每一件事她都認真地去做。現在很少看到那麼懂事的學生了。

  前些年有個班主任告訴我,他班上有位女生能用30元錢採購一次班級活動的全部用品,而其他班100元都嫌不夠。每次她都徵求大家意見,瞭解同學們喜歡什麼,也瞭解大市場小商品的價格,會比較質量;她會計算,採購的所有物品都能不多不少,一點都不浪費;她去採購連公交車也不乘,來去騎自行車;活動結束,她把綵帶、包裝紙整理好,說“下次還可以用”。整個活動既大方,又節約。我聽了以後很驚訝,也很佩服,覺得尤伯羅斯當學生時可能也是這樣。如果學校能發展這位同學的管理才能,如果學校能注意培養更多學生具有這種能力,如果社會能形成這種務實的作風,進而讓這樣的青年去執掌社會權力,他們將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奇蹟啊。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六個原則
 

  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就會重複這種行為,從而變成他的習慣。習慣決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在促使孩子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家長可遵循以下 6 個基本原則:

  默契的合作

  成人之間態度的不一致極大地阻礙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見,也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討論,大家在商談中尋求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

  例如,媽媽正在稱讚小華自己吃飯,不用大人幫忙,奶奶走過來說: “ 別讓他自己吃了,弄得地上全是飯粒,身上又髒兮兮的。還是大人喂他吃飯,又快又幹淨,多省事。 ” 這樣小華剛剛開始自己吃飯的興味全被打斷了,自助的好習慣又怎能養成呢?

  有利的環境

  必須給孩子提供養成好習慣的適當環境,儘量避免任何破壞這種環境的行為。

  例如我們想幫助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但今天晚上有最精彩的電視節目,明天晚上要帶孩子出去做客,後天晚上家裡又要請客 …… 孩子根本沒有早睡的機會,或者早睡的習慣尚未養成就一再遭到破壞,怎樣可以養成早睡的習慣呢?

  耐心的引導

  望子成龍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過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們不能指望孩子馬上就養成許多好習慣,必須有耐心,慢慢地引導孩子。

  比如亮亮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後就喜歡看電視,誰說也不聽。媽媽非常生氣,一見到亮亮看電視,就走過去粗暴地把電視機關掉,任由孩子哭鬧。這樣不但不能幫助孩子養成不看電視的好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耐心地給孩子說清道理,花時間陪孩子做一些他感興趣的其他事情,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擺脫對電視的依賴。

  及時的稱讚

  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例如小明玩完了玩具,順手把玩具收拾整齊放回原處,媽媽馬上注意到這件事,對小明說: “ 小明真乖,真是一個會收拾玩具的好孩子。 ” 小明得到媽媽的稱讚,心裡非常高興,下一次更樂意把玩具收拾好,漸漸就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了。但家長的讚賞應著重控制在言語和態度上,儘量少用買玩具、買東西吃等鼓勵方式,因為這些方式若使用不慎就會變成一種 “ 賄賂 ” 或交易。

  良好的示範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比如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行為、整齊清潔的習慣、喜歡讀書的習慣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而成人不知不覺間做成的不良示範,同樣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喜歡亂髮脾氣,孩子的脾氣一定也不會好;父母喜歡常常罵人,孩子自然也會常常罵人。

  堅決的態度

  在孩子面前,家長必須有主見,做每一件事都要態度堅決。家長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有一位母親很怕她的孩子不吃她準備的食物,每次拿東西給孩子吃的時候,總是很緊張地問: “ 喜歡不喜歡吃? ” 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

  此外,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前後一致,如果小寶今天在桌子旁吃飯,明天坐在臺階上吃飯,後天坐在沙發上一面看電視一面吃飯,我們怎能幫助小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除了以上 6 個基本原則,家長還應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重複實踐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貫徹始終才有成效,決不能一曝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