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後習題答案

  思修是一門課程。全稱:《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關於,希望能幫助你們。

  

  1.大學生怎樣儘快適應大學新生活?

  ***1***認識大學生活特點,瞭解大學生活的變化。

  大學生活的新特點:寬鬆與自主並存的學習環境;統一與獨立並存的生活環境;豐富與平等並存的人際環境;多彩與嚴謹並存的課餘環境。

  ***2***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確立獨立生活意識;虛心求教、細心體察;大膽實踐、不斷積累生活經驗。不斷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學會用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客觀地對待別人的優勢。

  ***3***樹立新的學習理念。

  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4***培養優良學風。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奮、嚴謹、求是、創新”。

  2.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和成才目標是什麼?

  不同時代的青年面對不同的歷史課題,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當代大學生承擔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歷史發展對大學生的必然要求,是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學生需要確立的成才目標。大學培養目標所要求的德智體美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統一體。

  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礎;體是人才素質的條件;美是人才素質的重要內容。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是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應努力成長為主動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的一代新人。

  3.談談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極重要意義的理解?

  科學內涵: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得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更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民族人名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意義:它為當代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錘鍊優良品德、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發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途徑。當代大學生只有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健康的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4. 當代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為什麼要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中應運而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完成新任務的迫切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標,它為當代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錘鍊優良品德、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發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途徑。

  5.結合實際談談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意義和方法。

  意義: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助於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地成才之路;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3.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方法:1.注重學習科學理論;2.注重學習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的基本知識;3.注重聯絡實際;4.注重知行統一。

  一.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理想

  1.結合自身實際,談談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理想信念對人生歷程起著導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奮鬥目標;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鬥前進;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統一起來,另一方面又引導著人們不斷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

  理想信念引導大學生做什麼人。只有樹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夠解答在大學“做什麼人”這一重要的人生課題。

  理想信念指引大學生走什麼路。大學時期確立的理想信念,對今後的人生之路將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終身。

  理想信念激勵大學生為什麼學。對當代大學生而言,為什麼學的問題,是與走什麼路、做什麼人的問題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不論今後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要把個人的奮鬥志向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把個人今天的學習進步同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緊緊聯絡在一起。

  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科學,最先進,最嚴密的思想體系,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科學。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就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己任。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認識人類社會,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明確方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預見性,增強主動性,克服片面性,減少盲目性。

  總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一位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3.如何認識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係?

  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首先,社會理想決定和制約個人理想。社會理想居於高層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導作用的。個人理想居於低層次,並從屬於社會理想。個人理想只有自覺地順應社會理想並以此為基本方向來進行選擇和確立,才有可能實現,才能更好地、更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

  其次,個人理想不同程度地體現著社會理想。社會理想反映著人們的共同願望,代表著人們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萬人的實踐活動來實現。沒有每一個人的實踐活動的積累,社會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社會理想有賴於個人理想地整合,個人理想又不能脫離社會理想和人類理想。在我國,社會主義理想依靠每一個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實現。個人理想如果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違背,就失去了客觀地依據,因此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4.結合歷史與現實,談談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鉅性和曲折性的認識。

  理想的實現具有長期性。理想變為實現是一個過程。一般來說,理想目標越小越低,它的實現需要的時間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遠,它的實現需要的時間就越長。人們對實現理想所需要時間的估計往往偏少,然而事實上理想的實現常常比事先所預料的時間要長,特別是比較高遠的理想。理想實現的長期性是對人們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驗,對此必須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理想的實現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並不是筆直的,往往是充滿了曲折。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由於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犯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彎彎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斷地接近目標。正如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過程一樣。

  理想的實現具有艱鉅性。任何一種理想的實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因為理想對現實的超越性並不是現實狀態的簡單延伸,而是需要對現實和自我作出比較大的改變才能夠實現。這種改變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和波折,充滿著曲折和坎坷。要實現理想、創造未來,就必須有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的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實現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點挫折就灰心喪氣、悲觀失望甚至動搖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將理想最終變為現實。人類社會主義社會的運動就是如此。

  5.如何認識立志高遠與始於足下的關係?

  立志當高遠。青年時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階段。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量,不滿足於現狀,也不屈服於一時的困難與挫折,更不要斤斤計較於個人私利。事實告訴人們,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時期立志,併為之努力奮鬥。樹雄心、立壯志,是關係大學生一生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立志做大事。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嚮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義的。青年人應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己任,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絡在一起,立志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真正做到“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立志須躬行。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實現需要一點一滴地奮鬥。通往理想的路是遙遠的,但起點就在腳下,在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在紮紮實實的學習和工作中。實現崇高的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