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參考作文

  寫作能力是高考語文重要考查的重要內容,更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一項基本技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放寬網眼,讓學術長大

  放寬網眼,讓學術長大

  孟老先生有云“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然在我們這個日益呼籲諾貝爾獎,召喚大師的年代,無數專家迫不及待地跳入漁網,以求短期內涅化為大師。這不僅使人驚呼“收穫”更多的同時驚疑,“將來會有什麼? ”

  對碩士、博士、導師、學者的種種指標,輿論對大師,對諾貝爾獎的偏執的渴盼化為一張張細密的漁網,撈起了本應該繼續成長的小魚,留下一潭池水。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可見做學問,做出真正具有價值的學問是需要長時間。司馬公三十年著《史記》,曹雪芹十年語紅樓,這其中凝聚著他們的血與淚,超絕的學者必使用超長的時間來成長。由此看來,我們今天那細網中無數未成大魚專家們大師背後浮現的是一個個看似華麗的泡沫。何不將網眼放寬,讓魚兒們有更多時間來經歷人生,充分成長?

  除了時間,細雨帶去的還有學者們本應堅守的寧靜。學者,本應是耐得寂寞的。錢鍾書先生筆耕一生,留下無數讓人驚歎的華章 《圍城》、《談藝錄》、《管錐篇》,先生以他的博學一次次震驚世界,然而人們在驚於其文時卻總是忽略先生兩耳不聞窗外塵囂事的用心苦讀,忘卻了先生圖書館的一杯淡茶,一本書的寧靜身影。夢醒推窗望殘月,哪堪隻影映孤牆,也許,只有寧靜淡泊的心才能在文化的殿堂中行得更遠。書中曾說到劍橋為霍金留下了一個寧靜的空間,可我們為什麼就一定要急於將學者們套入網中,曝於公眾之下,給他們留下一片寧靜吧!

  使魚們甘於入網的另一個原因是名利。不可否認,求得一樁大富貴自古就是文人們讀書的重要原因,但,那些真正名垂青史的,卻大多沒入名利場。曰:“學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他不甚讚賞為名利而做學問的行為。看淡了眼前的富貴,忘卻了功名利祿,留得那顆菩提心,學問之門方可開。塞林格先生以《麥田的守望者》轟動世界後卻躲入鄉下小鎮,從此遠離喧囂。他在逃避什麼?他在守望什麼?

  那是一顆融於學術、融於藝術的心,那是一把開啟精神高處的鑰匙,高中語文。忍把浮雲換了淺吟低唱,柳永如是說。讓我們給學者們留下一片不受世俗名利褻瀆的淨土吧?莫急於讓他們被浮名的心網套牢,莫讓伊甸化作失樂園。他們需要的是心靈的純淨與人格的獨立,不是名為專家、大師的鎖鏈,不要束縛了學者們心靈的翅膀。

  何妨讓我們把種種網眼留得更寬一些,把急躁的心平淡一些,三十年後再來收穫這一批長成的大師。

  :祝福是一種虛偽的常識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如果祝福也是一種禮,那麼這種禮大概是世界上眾多的虛偽之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同學開始學會了說一句話:祝你幸福。這句話讓我感到噁心。祝福,大概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識,如果一個人連祝福都不懂,毫無疑問,他不懂人情世故,然而這種所謂的常識,是虛偽的,直接反映了人類的偽善。

  幸福是什麼?你們說祝我幸福,那麼請你告訴我,幸福是什麼?是不是靠長輩的恩澤,成長比較順利,擁有更多的生存資源?是不是所處的環境比較好,學到更多的本領有更多的見識,受到的追捧和恭維比較多?我不過是說幾句感觸,是不是又要給我扣上憤世疾俗的帽子?

  人類在追求所謂幸福的道路上,註定會流更多的鮮血,註定會徒勞無功。現在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成功,你們到底為了什麼?是不是為了讓自己更幸福?那麼不得不反覆再問:幸福又是什麼?我們的長輩老師,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好,出發點是好的,然後就把我們關在學校,以各種垃圾作業為鐐銬鎖住年輕的心。更有人搞笑的說,你不喜歡讀書就不要讀啊,出去外面世界闖蕩啊。外面的世界難道和身邊的長輩以及老師有區別嗎?難道他們就不追求幸福不渴望成功嗎?我知道人是一種動物,當整個社會的主流觀點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之時,總會引發殘酷的競爭。老師們還對我們諄諄教導,要有競爭意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我身邊的同學們,你們怎麼能對我說:祝你幸福。

  當出版界被某些人佔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年輕讀者,他們賺更多的錢,當教育界被某些人佔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下一代,他們的觀念卻是不容質疑。當學校被某些人佔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學生--此時不博,更待何時,課前預習,擇校費不過幾萬而已。當牛奶行業被某些人佔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青少年,希望他們身體更壯。以上的例子不過是滄海一粟。

  可惜這個世界總是有那麼多的悲劇,人們的同情心氾濫了,只會同情貓狗,只會同情死去的人,只會同情癌症患者,大部分時候,他們都在祝福別人,追求幸福,嚮往成功,對於整個華夏來說,這是一個壓抑的時代,這是一個思想荒蕪的時代,這是一個沒有想象力的時代。

  作家寫書了,“詩人”發瘋了,專家表示了,學者認為了,媒體報道了,群眾參與投票了……為了明天,讓我們一起祝福。

  只可惜,今天,有人正在死去……

  :綠色生活

  每每煩躁不安時,低頭不語,我就能想起那座橋,那橋下的流水,那流水裡融進的我兒時的歡笑……

  初春,正所謂“乍暖還寒”時候,我們便會溜出家門,不理會屋後未化的雪與缸裡飄著的塊塊冰碴子,我們眼裡,只有破凍的潺潺流水與水面上不怕冷的野鴨子,學習效率。嬉笑著,追逐著,瘋玩在河邊油油的麥田裡。有時,牽著心愛的風箏與那頑皮的狗跑啊,跑啊,全然不理會功課的煩惱,更不曾因全球變暖而擔憂,心裡只漾著笑,如同河面只漾著野鴨子的叫聲那般。

  待春暖花開已成了夜裡的夢,我們幾個孩子便相伴漫步在河岸,希望看到有人下河游泳。有人游泳就表明夏天來了。我們從不拘泥於日曆表的規定。直到夏天真的走近,卻仍未見有人下河時,我們捺不住了,相約脫了衣服,喊著“一、二、三,跳”,可嘴裡喊著,身子卻往後縮。誰縮得厲害就把誰扔下河裡,那進去的扎一個猛子,再探出頭來,“不冷,不冷!”又在不經意間抓把泥巴扔在另幾個人身上。無奈,只好咬著牙,學就義的烈士那般,奮勇地鑽進水裡,進了水,才發現河水真的已經暖了。

  我們在水裡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撥又一撥,於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隨水飄來的是清涼的秋。秋天的河儼然成了亭亭少女,端莊,嫻靜,偶爾被空中的青鳥親吻一下,便羞得滿臉紅暈。可是,她卻不會拒絕與我們這群孩子親密接觸,我們也會做些有詩意的事。撐一枝長蒿,向蘆葦更深處漫溯;拎一窩鴨蛋,舉著鴨蛋放歌……直到夕陽用餘輝與河水吻別,我們才依依不捨上了岸,摸摸口袋,卻發現鴨蛋已丟,只剩個破洞,懊悔不已,便想著回家補口袋,可蹦著蹦著就忘了。於是,漏掉的就不只鴨蛋,還有整個秋天。

  漏掉了秋,就真的只剩冬了。凜冽的北風狂妄地叫著,企圖把我們困在屋裡。可我們不怕,我們衝出家門,依然奔向河岸,又跑到冰上飛來飛去,別提有多快活了。只是嚇得大人在岸上大叫,卻又不敢下去抓,不知是冰太薄還是他們的心太厚……

  是的,我的小河和幼時的我,有段共同的生活,那生活滿是歡笑,還有無盡的綠色。可現在呢?只剩下回憶了,橋還是那座橋,河水卻變成了黑色,麥田被改成了磚廠,偶爾還能見到野鴨子,卻是漂在水上的屍體……

  綠色生活,如今只能回憶了。誰能告訴我,我該去哪兒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