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閱讀答案

  你知道大資料時代嗎?“大資料時代”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種影響有多大呢?來文中找答案吧。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資料時代閱讀材料

  近年來,“大資料”這個概念突然火爆起來,成為業界人士舌尖上滾燙的話題。所謂“大資料”,是指資料規模巨大,大到難以用我們傳統資訊處理技術合理擷取、管理、處理、整理。“大資料”概念是“資訊”概念的3.0版,主要是對新媒體語境下資訊爆炸情境的生動描述。

  我們一直有這樣的成見:資訊是個好東西。對於人類社會而言,資訊應該多多益善。這種想法是資訊稀缺時代的產物。由於我們曾吃盡資訊貧困和矇昧的苦頭,於是就拼命追逐資訊、佔有資訊。我們甚至還固執地認為,佔有的資訊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資料,’時代,資訊不再稀缺,這種成見就會受到衝擊。資訊的失速繁衍造成資訊的嚴重過剩。當超載的資訊逼近人們所能承受的極限值時,就會成為一種負擔,我們會不堪重負。

  資訊的超速繁殖源自於資訊科技的升級換代。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打開了資訊所羅門的瓶子,數字化的資訊失速狂奔,使人類主宰資訊的能力遠遠落在後面。美國網際網路資料中心指出,網際網路上的資料每兩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資料是近幾年才產生的。2000年,數字儲存資訊佔全球資料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資訊都儲存在報紙、膠片、黑膠唱片和盒式磁帶這類媒介上。2007年,只有7%是儲存在報紙、書籍、圖片等媒介上的模擬資料,其餘都是數字資料。到2013年,世界上儲存的資料中,數字資料超過98%。面對數字資料的大量擴容,我們只能望洋興嘆。

  “大資料”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這種影響究競有多大,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料。哈佛大學定量社會學研究所主任蓋瑞·金則以“一場革命”來形容大資料技術給學術、商業和政府管理等帶來的變化,認為“大資料”時代會引爆一場“哥白尼式革命”:它改變的不僅僅是資訊生產力,更是資訊生產關係;不僅是知識生產和傳播的內容,更是其生產與傳播方式。

  我們此前的知識生產是印刷時代的產物。它是15世紀古登堡時代的延續。印刷革命引爆了人類社會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突破了精英、貴族的壟斷,開啟了知識傳播的大眾時代,同時,也確立了“機械複製時代”的知識生產與傳播方式。與印刷時代相比,網際網路新媒體開啟的“大資料”時代,則是一場更為深廣的革命。在“大資料”時代,資訊的生產與傳播往往是呈幾何級數式增長、病毒式傳播。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媒介技術顛覆了印刷時代的知識生產與傳播方式。新媒體遍地開花,打破了傳統知識主體對知識生產與傳播的壟斷。新媒體技術改寫了靜態、單向、線性的知識生產格局,改變了自上而下的知識傳播模式,將知識的生產與傳播拋入空前的不確定之中。在“大資料”時代,我們的知識生產若再固守印刷時代的知識車產理念,沿襲此前的知識生產方式,就會被遠遠地甩在時代後面。

  ***節選自2013.2.22《文匯讀書週報》,有刪改***

  大資料時代閱讀題目

  8.下列對“大資料時代”的特點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資料規模巨大,資訊嚴重過剩,總量已超過了人們的承受極限值而成為社會的負擔。

  B.資訊生產呈幾何級數式增長、病毒式傳播,資訊傳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

  C.精英與貴族的知識壟斷被衝破,傳統知識主體不再是唯一的知識生產者和傳播者。

  D.“機械複製時代”知識生產和傳播方式被顛覆,呈動態、多向和空前的不確定性。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們在資訊稀缺時代形成的佔有資訊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認識,將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而改變。

  B.人類主宰資訊的能力遠遠落後於資訊的產生,是因為資訊科技的升級換代帶來的數字化資訊的失速狂奔。

  C.從2000年數字儲存資訊佔全球資料量的四分之一,到2013年超過98%,說明了傳統媒體正被新媒體取代。

  D.將印刷革命和“大資料”時代稱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改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0.根據文意,寫出如何應對“大資料”時代的兩點建議。

  

  8.D

  9.C

  10. ⑴改變舊有的知識生產觀念及方式。⑵變革傳統資訊處理技術,提升資訊主宰能力。

  ***3分,寫出一點得2分,寫出兩點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