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田園風光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作文的主題是描繪田園風光,那麼同學們要怎麼寫好它呢?小編為四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田園風光作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篇1

  我的老家在衡山的鄉村,這兒的四季可比城市裡美多了!

  春天,雨姑娘喚醒了迎春花,迎春花慢慢的張開了金黃的花瓣。小溪上的冰融化了,又唱起了歡快的歌兒。小草發芽了,露出了他們綠色的小腦袋。山野間又響起了牧牛郎歡快的歌聲。小雞們長大了,它們要走出雞窩,去尋找食物。啊!春天,多麼生機勃勃!

  夏天來了,這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但花兒們卻格外高興,各種小野花在綠色的大毛毯上跳舞,它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紅的似火,黃的勝金。小紅花很有禮貌的像太陽敬了個禮,對她給自己的陽光浴表示感謝。小黃花也毫不示弱,它為草媽媽獻上一支舞蹈,表示她對草媽媽的愛。狗尾草也冒了出來,他一動不動,原來正在裝穀穗呢!啊!夏天,多麼五彩繽紛!

  秋天,樹木枯萎,鮮花凋零。秋風媽媽用微微顫抖的手撫輕輕的撫摸著那枯黃的樹葉,秋雨小聲的安慰著秋風媽媽。秋天,是傷感的!

  冬天,白色的雪精靈來到了人間,告訴人們寒冷的來臨。這會兒孩子們可高興了,他們來到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過家家。好不快活呀!雪地上回蕩著這歡快的笑聲,連大人們都被這笑聲吸引。冬天,是歡樂的。

  這就是美麗的鄉村四季,每年假期,我都會回老家看看。

  篇2

  自從學了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後,我對桃花源的嚮往之情油然而生,終於,機會來了,爸爸提議全家一起去桃花源,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

  三月十五號下午,我們乘車去桃花源遊玩,可老天不做美,剛上車便下起了濛濛的小雨,到了桃源縣天已經暗下來了,我們便在桃花源賓館住了下來,又開始下大雨了,為桃花仙子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第二天早上天灰濛濛的,我們來到了桃花山,在門口“福地洞天”的石碑前照了幾張相片,便往內走,到了桃花林,邊走邊看,桃花林的桃樹真多呀!一人多高、亭亭玉立、一大片一大片的滿是的!由於時節未到,來得太早,桃花林的桃花並沒有完全開放,樹枝上掛滿了紅色的花蕾,可也有少數的“性急”的花仙子,按捺不住地伸出了腦袋,張開了笑臉迎接我們,這裡的空氣十分清新,我們如入仙境一般!

  從桃花林出來便來到了碑廊,兩邊有許多古代的石碑,唐代詩人杜牧,明代袁巨集道等各家石刻,雖幾經滄桑,風雨剝蝕,但上面的字依然清楚。

  我們拾級而上,穿過方竹亭,經過遇仙橋,就鑽進了秦人古洞,洞內黑漆漆的、彎彎曲曲的、岔口很多,會使人迷離往返!所以我小心翼翼的跟著導遊走,生怕跟丟了!

  出洞口便是豁然臺,真是“豁然開朗”“神清氣爽”!從豁然臺上往上看,天空是蔚藍的!太陽是火紅的!雲朵是嫩白的!鳥瞰秦人村,秦人村環抱在青山翠竹中,秦人宅與良田美池交錯,田裡的村民正用牛耕田,塘邊有人在釣魚,白色的玉蘭花、粉紅色的桃花、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紅花爭相開放,旁邊有蛇行龍騰的竹廊,這一千多米的竹廊都是用竹子做的!通過竹廊戶戶相連,不怕風吹雨打!真不負唐代劉禹錫題碑“桃源佳致”啊!

  我們邊走邊看著竹廊外美麗的田園風光!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秦人宅,從這戶出來,又進入了另一戶,與樸素的村民討價還價,媽媽買了農民自己做的青篙粑粑,我買了嚇人的木頭蛇,累了坐下來喝起了擂茶,村民很好客,桌上擺滿了小吃,我們又在裡面許久的民族歌舞表演後才出來!

  接著又遊覽了桃仙嶺、桃源山、沅江風光帶等景點。

  我們遠離城市的喧鬧,享受這美麗的田園風光!欣賞著這漂亮的桃花仙子,桃花源之遊真讓人流連往返,時間過的真快,才看完,便又上了回家的車子……

  篇3

  落日的餘暉漸漸的落到了地平線下。

  地裡幹活的、工廠上班的、還有小商小販們、接送孩子的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村裡的路燈亮了,各家各戶透出了燈光。

  人們吃完了晚飯,三三兩兩的走出了家門,來到大街上,街上這裡一簇,那裡一堆,他們談論著家長裡短,談論著一天的收穫。小孩們聽著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男人們湊在一起打撲克,玩麻將。還有的老爺爺在一起下象棋。不時傳來開心的笑聲。

  這時爺爺對我說:“走!咱們出去風涼***乘涼***去,順便帶著我的“二胡,”出去熱鬧一下。”我們走在路上,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我著急地說:“爺爺快點!”到了以後,我們坐下來,爺爺拿出了二胡,調好了弦兒。爺爺拉起了悠揚的琴聲。我雖然聽不懂,但是爺爺拉得非常用心,爺爺拉的是以前的歌曲,那是他們那個時代最流行的。遠處不時傳來青蛙和蛐蛐的叫聲,偶爾還會聽到知了的叫聲,它們和琴聲匯成了“農村小夜曲。”

  夜濃了,天涼了,霧氣也濃了,納涼的人們陸陸續續的回家了。夜靜了,村子裡靜悄悄的,勞做的人們入睡了。只剩下青蛙、蛐蛐和知了還在歌唱。

  鄉村的晚上多美呀!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