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學習策略總結範文

  都說高中生的學習科目多,學習壓力大,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生應該採取怎樣的學習策略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數學: 1、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為備戰高考而加的課外知識。 2、建立數學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達到: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能由果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以便對症下藥;解答問題完整、推理嚴密。 3、記憶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 4、與同學建立好關係,爭做“小老師”,形成數學學習“互助組”。 5、爭做數學課外題,加大自學力度。 6、反覆鞏固,消滅前學後忘。 7、學會總結歸類。可:①從數學思想分類②從解題方法歸類③從知識應用上分類。

  語文: 簡單地來說,就三個詞! 積累! 閱讀量! 背誦! 但真正能做到這些的其實不多的,語文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都是靠閱讀! 高中不會有太多時間,可是如果你把讀小說的時間換做讀名家的文集,時間久了就會不一樣, 需要足夠的耐心與記憶力! 語文也要練的!做題不可少! 可以買文言文的書來讀,自己翻譯,再對照,這樣一點一點來。

  英語: 高中階段對英語詞彙的要求提高。一詞多義、一詞多詞性的現象較普遍,所以,除了多背誦單詞意外。還應閱讀一些英語雜誌或者文章***推薦:空中英語教室***做積累和摘抄,覺得特別好的句子單詞,可以背誦一些,也提高了英語寫作水平。更要著重訓練自己的閱讀量、閱讀速度,保證英語閱讀的準確率。多做題目,固然需要,但是不能盲目。首先應將高中英語所有的語法知識點理順,薄弱的盲點及時掃除,然後再做針對性地訓練。準備一本糾錯本,將錯題摘錄上去,多鞏固,肯定更有效果。

  歷史:先將歷史課本通覽一遍,牢記重要知識點,其次,多閱讀一些書籍***推薦中華書局出版的史記***還有一些歷史書或者與中國歷史有關電視節目,拓寬自己的閱讀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有一點,可能不太注意,那就是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也要提高,因為歷史很多材料中,都是文言,必須掌握好,才能理清題意。

  地理 主要分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以及國土整治,覺得學地理地圖非常非常重要。 1、學自然地理,地球那塊,得把地球自轉公轉 春秋分的幾張圖記住,能理解最好,個人覺得這部分偏理科有點難懂需自己領悟。然後大氣洋流既要記也得理解,大氣環流和洋流其實是有相通的,記得當時我學老師極其強調熱力性質的差異,因為這是空氣流動的根源。這些也挺難懂的,上課一遍往往不夠,得常常自己琢磨 2、人文地理沒的說,就是靠自己背的,然後老師的筆記很重要,結合地圖、筆記背會事半功倍。記住那些個詞 考試的自己再多寫點,分相對容易掙 3、區域地理是絕對的要記圖,首先得把地球經緯度印在腦子裡,南北緯東西經在心裡有底,再把那些個五大洲四大洋定好位,比如歐洲大約在10W~60E 35N~70N之間。就是把整張世界地圖印在腦子裡,再逐漸細化,每個區域的自然、經濟理清,最好把當地較著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礦產、生物、地質給背下,形成框架,這些都可能是考點。區域地理說到底是大綜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打底,所以基礎得紮實 4、國土整治也是靠記的,得把條條框框背下來,其實這部分割槽域地理和自然地理會帶一些。 總之,學地理,地圖很重要,當初我的老師就建議沒事就看圖,然後重在理解,畢竟地理在大學可算理科的哦,上課得仔細聽,最好當堂消化。題量也是不能少,題目難度得適中,別總做做怪題偏題,得舉一反三。

  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內容更多,難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靈活性更強。因此不少同學進入高中之後很不適應,高一進校後,力、物體的運動,暫時還沒有什麼問題,覺得高中物理不過如此。學到牛頓運動定律問題就開始來了,後面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動量、機械能問題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物理將越來越差勁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頭痛,越來越討厭物理,漸漸就與物理絕緣了。這就使一些初中物理學得很不錯的同學,到高中後不能很快地適應而感到困難,以下就怎樣學好高中物理談幾點:

  一、首先要改變觀念,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並不一定會好。初中物理知識相對比較淺顯,並且內容也不多,更易於掌握。再加上初三後期,通過大量的練習,通過反覆強化訓練,提高了熟練程度,可使物理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數高並不等於物理學得好、會學物理。如果學習物理的興趣沒有培養起來,再加上沒有好的學習方法,那是很難學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應該改變觀念,初中物理學得好,高中物理並不一定會學得好。所以應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二、應培養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學生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絡,息息相關。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說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喝開水時、喝飲料時、鋼筆吸墨水時,大氣壓幫了忙;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淘米時除去米中的雜物,利用了浮力知識;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有意識地在實際中聯絡到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使我們明確:原來物理與我們聯絡這樣密切,這樣有用。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老師角度:應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物理髮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物理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物理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的故事;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問題等等。老師從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學生被動地對物理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激情。

  三、在課堂上,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學習期間,在課堂中的時間很重要。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

  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新的知識有所瞭解,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有助於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聽課過程中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不能開小差。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這“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證聽課過程中能全神貫注,不開小差。上課前必須注意課間十分鐘的休息,不應做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或激烈爭論或看小說或做作業等,以免上課後還氣喘噓噓,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靜下來,甚至大腦開始休眠。所以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

  3、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絡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4、作好筆記。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重點,難點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以便複習,消化。

  5、要認真審題,理解物理情境、物理過程,注重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遷移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 化學學習方法談 化學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但由於高中化學具有“繁,難,亂”的特點,所以不少同學對學習高中化學感到困難。那麼如何才能學好高中化學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化學的兩大特點—— 重實驗。化學的形成和發展,起源於實驗又依賴於實驗,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所以,對實驗的關注度會高於其他學科。 繁而雜。這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分散,並且有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的特點。 因此,我們不能把以前學數學、物理的方法照搬來學化學,而要根據化學科的特點取捨、創新。

  觀 觀即觀察。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牆壁上寫著六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 那麼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試管中加熱鹼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鹼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後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觀察內容和方法是***1***反應前:鹼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3***反應後:試管裡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分析得知鹼式碳酸銅受熱後生成了新物質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後與前面三個實驗現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篇二

  根據遺忘規律,學習的內容最好的鞏固方法就是及時複習。複習的方法和策略很多,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在這裡僅向大家介紹一種我們認為是比較有效的複習方法--四程式複習法。

  所謂"四程式複習法",就是把一個完整的複習過程劃分為四個上下之間存在程式關係的四個環節。

  1、嘗試回憶

  所謂嘗試回憶是將課堂學習的內容回想一遍。有人將它比喻為"反芻",就像牛或羊一樣,把已經進入胃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裡細細加以咀嚼。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在自己檢查自己,逼上著自己進行思維活動。

  嘗試回憶的好處,至少可以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可以檢查課堂學習的效果

  在嘗試回憶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要回憶出課堂學習的全部或大部分內容,這就可以證明自己的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效果是好的。為了正確地檢驗自己的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效果,在開始嘗試回憶時,最好先不要看書或聽課筆記,等到想不出來的時候再看書或聽課筆記。為了加深記憶,還可以一邊想一邊把主要的內容寫出來。這樣嘗試回憶的效果會更好。

  ***2***可以提高記憶能力

  由於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把自己學過的知識,在尚未進入遺忘狀態之前,就在頭腦裡再現了一遍,這當然是有利於記憶的保持的。

  ***3***可以提高閱讀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

  通過嘗試回憶,把課堂學習的內容在腦子裡再過一遍,記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經懂得的,沒有記住的正是自己沒有掌握的,這說明記憶恰好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查。對於那些想一出來的學習內容,自然就會急著去看或筆記。這樣,就激發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並自覺地將忘記的內容作為複習的重點,使得複習有針對性。

  ***4***可以培養思維的能力

  嘗試回憶時會反省思維的過程,還要概括課堂學習的內容。而一旦想不出來,還要千方百計地尋找回憶的線索,這無疑是在做"記憶體操"。因此,一個經常嘗試回憶的學生,不僅記憶能力會有所提高,而且思維的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2、認真讀書

  在複習的過程中,完成了嘗試回憶的步驟以後,便要開始認真讀書。當然,這時候的讀書與預習和課堂學習時的讀書是不一樣的,它是在預習和課堂學習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讀書和思考相結合

  所謂讀書和思考相結合,是指不僅要在讀書的過程中認真真要從頭到尾、逐字逐句讀,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內容絕對不馬虎,要全面過目,而且還要邊讀邊思考,要多想想在回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內在聯絡,更要思考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要重點突出

  複習中的讀書,要有重點要細讀和思考。對於已經記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費很多時間,而把時間集中在回憶不起來和印象模糊的內容上面。在讀書的時候,不妨可以邊讀邊劃。

  ***3***重在精讀、熟讀

  對於課本中的一些重要內容,必須做到精讀和熟讀。至於一些關鍵的章節和定義、定理和定律等內容,還要在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將其背出來。

  ***4***適當看一些參考書

  在複習的過程中,適當地看一些參考書還是很有必要的。看參考書當然是在複習好課本的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是結合課本的內容去讀參考書的內容。

  3、整理筆記

  在複習過程中的整理筆記,是指要把預習、課堂學習和複習等學習過程中所記的筆記串聯起來進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為一份經過加工和提煉的複習資料。整理筆記的過程往往是一個知識深化、簡化的過程。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內容精練,最好還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可以使這份經過加工整理後的筆記成為階段複習和重要考試前的複習的得力助手。

  4、探索和發現

  複習的內容不能僅僅侷限於重複課本的內容上面,而應該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探索和有所發現。所謂"溫故而知新"也就是這個道理。要在複習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質疑",也就是提出問題。對於知識,不僅要懂?是什麼"的問題,而且還要懂得"為什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