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度的特點及其評價

  下面這篇文章將向大家介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態度的特點

  1.相對穩定性

  態度是一種對人、對己、對事、對物或對某種觀念、思想較為持久的看法,不同於一時性的情緒興奮和生物性的需要,一經形成即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出前後一致的反應傾向。但態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是需要一定時間和事實體驗的強化,有一定困難性。

  2.層次結構性

  態度是針對多種多樣的物件而形成的較為完善、龐大的體系。一個人所具有的龐大、複雜的態度體系,具有一定的層次結構性,而且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互相聯絡的。在整個態度體系中,高層次的態度支配、調節低層次的態度,如對社會、對集體所表現的態度就決定著個人對其他具體事物、特定現象的態度。社會心理學有關態度的A-B-C三維結構理論認為,態度包括情感體驗***affection***、行為傾向***behavior***、認知水平***cognition***三種構造成分。一般情況下,三者之間是一致的、和諧的。

  3.方向性

  態度總有表達贊成或反對的方向特點,但有程度差異,有時反映出態度的極端性,有時反映出態度的中性。態度的方向性反映了個體對態度物件的具體反應,往往具有情感性評價的屬性,包括喜歡或不喜歡、肯定或否定等,進而影響到對相關問題、行為的決策。

  4.開放性

  態度是個龐大的獨立體系,但並不完全孤立。它影響到對人、事、物等多種活動的動機、信念及相應的行為傾向等多個方面,同時也受到需要、動機、信念、世界觀、價值觀等多種個性心理傾向的影響,並與它們聯絡密切。態度會使個體行為決策產生固定偏向性,但也會在其他情感、信念、價值觀的改變過程中相應地發生態度的改變。

  5.內隱性

  態度本身無法直接測定,必須從個人言論、表情、行為或與行為有關的語言基調中間接推斷出來。測定態度需要一定的中間變數,因此態度評價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為只要學生需要,他就能夠偽裝出所需態度來迎合評價,而且評價人員的思維、推斷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真實情況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二***態度與態度評價的功能

  態度是個體對某一物件所持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是外界刺激與個體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是個體的一種內在準備狀態。對個體的發展而言,態度具有以下多重功能。***時蓉華:《現代社會心理學》,244~255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

  1.態度的認知功能

  具有何種態度會決定個體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從而想到什麼,也就會為個體的行為反應提供具體的相關資訊。某一特定態度一經形成,就會成為心理結構中的一部分,影響對後繼刺激的選擇和接受,使個體只接受有利於自己的合適資訊,拒絕不合適的資訊,從而對後繼刺激所具有的價值發揮判斷作用與理解作用,對與自己態度不符的資訊,甚至可能產生曲解,形成偏見。

  2.態度的情緒功能

  某種態度會決定個體的某種期望或目標,與其態度相一致的事物會使其期望或目標得以實現,產生情感上的滿足;與其態度相反的事物則會喚起失望感或不滿足情緒。

  3.態度的動機功能

  社會態度具有動機作用,態度將驅使人們趨向或逃離某些事物。它規定了什麼是偏愛的,什麼是期望的,什麼是所求的,什麼是想要避免的,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適應功能。它是指態度會促使個體轉向為實現自己目標而服務的某一物件。

  ***2***表現功能。它是指態度可使主體擺脫內部緊張,成為表現自己個性的工具。

  ***3***防禦功能。它是指態度可促使個體解決內部矛盾,超脫群體情境,以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