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組織論文

  有效的課堂組織是每位教師的基本功,也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基本保障。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小學語文課堂組織藝術淺談

  摘 要:一堂課能否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要看教學內容、教學語言、教學手段之外,還得看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較好的課堂組織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教學成功。

  關鍵詞:組織藝術 教學效果 興趣 課堂氣氛

  一堂課能否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要看教學內容、教學語言、教學手段之外,還得看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較好的課堂組織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教學成功。

  如何組織好課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精神抖擻,登上講臺

  教師的精神狀態,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能給學生以一定的影響。時常見面的教師,一旦精神抖擻、春風滿面地出現在講臺上,就會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興致勃勃地留心教師的言談舉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從精神抖擻走上講臺開始。”這樣,教師就會給學生以心理上一個有力的支援,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的促進者。

  二、精彩開講,引起注意

  教師的開講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小學生喜歡兒歌,開講時運用兒歌引入,學生頗感興趣。

  在學習乘法口決時,我利用兒歌這樣開講:

  師:同學們都見過青蛙,一隻青蛙有幾張嘴?幾隻青蛙幾條腿?你們知道嗎?

  生:知道!

  師:好!我們來做個遊戲,當老師說幾隻青蛙的時候,第一組的同學計算青蛙有幾張嘴,第二組的同學計算青蛙有幾隻眼睛,第三組的同學計算青蛙有幾條腿,第四組的同學計算它們分別跳進水裡發出的聲音的次數。

  師:三隻青蛙。

  生:三隻青蛙,三張嘴。

  生:六隻眼睛,十二條腿。

  生:撲通、撲通、撲通跳下水。

  ……

  這樣的開講形象生動,有趣且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學生普遍愛聽故事,用短小、有趣的小故事開講,學生必然興趣濃厚,聽課注意力必須集中。

  在教學《玩出了名堂》一文時,我是這樣開講的。

  師:同學們,科學家牛頓的故事,我們學過,誰還記得?

  生:講述牛頓看到蘋果下落,產生疑惑,而後發現了地球引力的故事。

  師: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在不經意中發現了地球的奧祕,今天老師又要向大家介紹一位人物,他在玩耍中發明了放大鏡、顯微鏡,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誰?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玩出了名堂》。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疑、提問開講,留下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到問題意境中去。

  我在教《槐鄉的孩子》一文時,是這樣設疑提問的。請同學們根據課文題目想一想:這課的重點講什麼?這時全班同學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有的說槐鄉的孩子生活艱難的故事;有的說槐鄉的孩子上學的故事;有的說槐鄉的孩子上學的故事;有的說槐鄉的孩子割槐米的故事……緊扣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問題,問到點子上,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興趣,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三、巧設懸念,善於誘導

  懸念,能使人們產生心理追蹤,誘導人們興致勃勃地去猜測,去期待,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如我在教學三年級語文《大花鐘》一文時,一開始就用媒體展示大花鐘,接著介紹這座花鐘的特點:鮮豔美麗,不同時間開放不同之花,看到什麼花開放就能知道是幾點鐘了。同學們聽了介紹,充滿了好奇與疑問。摸準學生這種心理,我馬上提出:“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座花鐘裡有些什麼花呢?它們在什麼時候開放?”學生反響強烈,學習積極性很高。瞭解花鐘的結構後,我再順勢提問:“為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爭先恐後,情緒高漲,氣氛熱烈。通過思考活動,維持了學生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四、感情渲染,形象激趣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學生是樂意接受老師的教導的。見物見人,形象逼真,學生也是感興趣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感情投入,注意教學手段的直觀化、形象化,做到以景如人、以情感人,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關注人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

  “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生本教育強調藉助學生自身的能力,本體的力量,內在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學習天性,從而使學生達到“自我學習,忘我學習”的最高境界,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由和諧地生長髮展。生本課堂由於注重了人的發展,因而為後進生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和權利。他們不會像在師本狀態下的課堂中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很多時候是充當被老師和同學遺忘、甚至被放棄的不可救藥的角色。他們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關愛與尊重,他們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他們擁有了可以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得到了同學的更多的幫助。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後進的學生培養了如何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習慣,使得他們的人格、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使得他們原來滯後的各種學習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有了改善。

  由於創設了和諧、認真、合作、探究的輕鬆的學習氛圍,後進學生體驗到了被理解與尊重,他們的學習潛能被激發,他們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得到了老師與同學的熱情幫助與鼓舞,所以他們的學習信心樹立了起來,他們由厭惡學習到愛學習,他們擁有了奮飛的翅膀,逐步地走向進步,走向成功。

  總之,教學的組織藝術是整個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很好地組織課堂,才能讓學生學得開心、愉快。

  參考文獻

  [1] 王壽山,《怎樣營造課堂氣氛》,新華出版社出版 2005年6月版

  [2] 覃兵,《現代中小學教育》,海南出版社出版 2003年4月版

  [3] 韓清梅,《放得開 收得巧 寫得活》,山東省壽光市實驗學校。2005年7月版

  [4] 全國中語會青年教師中心,《於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於漪,《於漪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