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旅遊韓課程情境授課模式的研究論文

  隨著韓國遊客入境遊和以韓國為目的地的出境遊日益增加,亟需一批專業素質高、形象好、語言能力強的韓語導遊。旅遊韓語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韓語專業或者韓語方向的專業來說,是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一門專業提升課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院校旅遊韓課程情境授課模式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院校旅遊韓課程情境授課模式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文章針對湖南省《旅遊韓語》課程的授課現狀進行調查,發現授課方式有教師講授法、情景會話法、任務驅動法,目前所使用的教學方法缺少互動,學生探究意識淡薄,自主學習能力不高。筆者認為,旅遊韓語這門課程具有特殊性,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門旅遊方面的管理學課程,同時也是一門語言學課程,情境教學法應該更加適合本門課程。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情境教學,國內外學者對它的詮釋雖不盡相同,但是都強調人與自然,人與情境的結合。本文將重點研究中國的情境教學法。中國的情境教學的鼻祖首推江蘇的李吉林老師了,她對情境教學做了很多的探索與研究,並把情境教學發展成教學流派,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李吉林老師吸收外語教學中情景教學理論,並建立在西方一系列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同時汲取了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意境說”,使情境教學發展成為了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氣息的特色教學。李吉林老師 2002 年在《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中提出:情境教學是“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所建立的一種教學模式”。她從情與全面發展的辨證關係出發,包括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等,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兒童濃烈的情緒。李吉林老師採用生活展示、圖畫再現、表演體會、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語言描繪等創設情境的方法,提出了情境教學的四個階段:創設情境,進行言語訓練;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憑藉情境,促進整體發展。“形真、情深、意遠、理寓”是李吉林老師情境教學的四個鮮明特點。

  二、旅遊韓語課程的性質

  旅遊韓語是涉外旅遊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它是一門關於研究旅遊的產生、發展與應用的管理學和語言學一體的綜合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涉及旅遊接待、導遊講解、突發事件處理等。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韓語聽、說、讀、譯的能力。通過學習,可以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韓國文化、歷史、民情的瞭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增強其民族自信心。目前,許多在國內旅遊教育界具有深遠影響的高職院校已經開設旅遊韓語課程。

  綜上所述,鑑於旅遊韓語課程的特殊性,本文旨在論述通過使用情境教學法來促進本門課程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三、旅遊韓語課程授課現狀調查

  筆者在之前的研究中,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總結出目前高職院校旅遊韓語課程授課現狀存在的問題如下所述。***詳見《湖南省高職院校旅遊韓語課程的授課現狀調查研究》發表在《旅遊縱覽》 2014.4***。

  1. 教材不符合教學常規。目前出版的教材沒有針對高職院校的,更加沒有針對地區性的旅遊韓語教材,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合本地特色,在掌握過程中缺少真實感和親近感

  2. 授課地點不符合課程需要。目前旅遊韓語課程的授課地點,主要還是集中在普通教室和多媒體教室,雖然多媒體教室能夠提供大量的文字、圖片資訊和視訊資訊,但是這些資訊還是灌輸式的讓學生被動接受。特別是集理論與語言於一體的旅遊韓語課程,如果禁錮在一個狹小、固定的空間裡,會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給學生壓抑感。

  3. 授課方式滯後。通過調查可知,目前旅遊韓語課程的授課方式包括:模擬對話、理論講授、角色扮演,這說明目前旅遊韓語課程的授課防方式還是在模仿英語課的授課方式,沒有自己的創新。雖然有一些選擇了教學做評、任務驅動、專案驅動、情境教學,但是比重卻不是很大,且呈分散分佈。

  四、高職旅遊韓語課程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以人為本”教學方法,它的特點在於通過創設情境,引起學習者的熱情,讓學習者積極參與進來的一種特殊、有效的教學方式。而語言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對於它的學習最為主要就在於掌握其實際運用能力,如果能將旅遊韓語自如地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各種語言情境中,那麼我們就達到了學習旅遊韓語的目的。眾所周知,傳統灌輸與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讓許多學生甚至是老師都感到疲倦和無力,因為它不僅造成了課堂教學的枯燥與乏味,還導致了教師與學生雙方對於教育的失望與悲觀。鑑於此種嚴峻形勢,教學主客體雙方都迫切地需要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來解決當前的困境,“情境教學法”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背影下應運而生。旅遊韓語課程是一門有趣、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

  五、旅遊韓語課程情境教學法的實證研究

  中,介紹韓國端午節的傳統遊戲-鞦韆。使學生在教師渲染的融洽氛圍中,感受韓國端午節獨特的民俗活動-盪鞦韆。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它的體現,可以通過播放一系列的盪鞦韆圖片,說明在韓國,每逢重大節日時,婦女都蕩起鞦韆作為節日的祝賀。這時,學生就會將音樂、故事、節日、鞦韆聯絡到一起。他們會聯想到在一個隆重的節日,春香在盪鞦韆時認識了李夢龍,然後兩個人開始相戀,併產生了《???????》這首愛情歌曲。將學生引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增進師生間距離,建立起師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