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管理論文

  在金融危機時期,國家對於國民經濟的管理在促進經濟復甦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國民經濟管理具體實施方案分析

  摘 要:在金融危機時期,國家對於國民經濟的管理在促進經濟復甦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大環境下,國民經濟管理更顯示出其強大的影響力。本文根據我國環境下國民經濟的現狀,總結了國民經濟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常用手段,並對其具體的實施方案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國民經濟 經濟管理 實施方案

  1.我國國民經濟的現狀分析

  1.1國民經濟的概念

  國民經濟是指一個國家國民進行的所有經濟活動的總和,包括工業、農業、運輸業、建築業、服務業等等,產業、行業間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一般地,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農業,主導是工業,然後帶動其它行業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結構隨著社會分工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也代表著國民經濟現代化水平。

  1.2我國國民經濟的現狀

  ***1*** 經濟實力和發展速度大幅度提升

  改革開放以後,經過多年的市場化發展,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獲得相當顯赫的成就,不管是從經濟實力還是從發展速度方面,都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過快的發展會導致原有的經濟體系更不上時代的變化而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

  ***2*** 過度自由的經濟已經無以為繼

  經濟泡沫的破滅以及金融危機的產生於是著粗放經濟將要走向盡頭。雖然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不贊成在經濟活動中加入政府的調控,但是事實證明,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離開政府這隻“有型的手”的控制,經濟有可能會走向崩潰的極端。

  ***3*** 不協調狀況日益加劇

  我國原來實行“以先富帶動後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以及市場經濟的弊端現在已經凸顯無疑。貧富、城鄉、區域發展之間差距越來越來大,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治安。

  2.國民經濟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常用手段

  2.1國民經濟管理的概念

  國民經濟管理,就是要國家這個社會經濟體出發,對全域性進行統一的控制管理,屬於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範疇。這要求管理者有很好的大局觀,有紮實的巨集觀經濟學理論基礎,深入瞭解巨集觀經濟調控的常用手段,才能對國民經濟進行高效的管理,促進其健康向上發展。

  2.2目前國民經濟管理常用的手段

  ***1*** 財政手段

  這是國家對於國民經濟管理最常用的手段,常利用國家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的影響來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如在金融危機中,國家就是採用增加在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等方面的投資來拉動內需。政府也會採用對某一行業的補貼等來促進該行業的發展。

  ***2*** 金融手段

  這一手段,我國在國內用得比較多的是調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都是“重料”,見效也比較快。在國際方面,多是控制匯率以及購買其他國家的國債。

  ***3*** 政治手段

  我國對國民經濟管理的政治手段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制定相應的制度以及政策法規。我國不僅控制了對市場經濟制度如工資制度等的管理,而且會制定一些法律法規來實現對市場的調控。第二,採用政治強壓的方法實施某些經濟上的管制。我國的社會權利距離比較大,在某些時候,政府在管理經濟的時候會採取強制干預的方式。

  3.國民經濟管理的具體實施方案分析

  3.1對國民經濟的整體監督協調和調控

  國民經濟是一個大的系統,下面有很多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在各自執行。國家和各級政府管理的根本就是要從整體利益出發,對國民經濟進行監督、協調和調控,實現子系統之間的良好溝通協作,在個體最優和總體最優方面進行權衡。現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在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由於體制的落後,也給未來的發展埋下了一些隱患。在管理國民經濟的時候,就是要利用國家機關的力量,儘量消除這些隱患,保證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3.2對國民經濟內的各部分進行管理

  只有保證每個子系統自身都能良好的運營,才能去支援國民經濟整體的良好發展。

  ***1***市場管理

  首先,政府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包括商品、資本、勞動力市場,使得市場交易能夠順利地進行。然後,要建立並且維護一個良好的市場秩序,主要有“兩隻手”來控制。“看不見的手”是潛在的經濟規律,而政府就是要很好發揮自己“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瞭解市場動向,完善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2*** 產業管理

  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及現代化運作,產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國家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剔除一些對環境汙染大、效益低得產業。第二,國家要提高國民經濟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一直以來我國依賴低成本的製造出口來贏得市場份額,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沒有發展潛力,政府要有意識地對其進行調整。

  ***3*** 區域經濟管理

  現在通過中國版圖可以明顯看出,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程度相差是很大的。為了達到平衡協調的發展,國家一方面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開發模式,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經濟體制,實現內部的可持續性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優先發展科教文衛事業,吸引資本的流入,提升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4.總結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屬不易,是全國人民幾代人艱苦奮鬥出來的結果。如何對國民經濟進行科學地管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將這個成果延續下去,值得後來的人們不斷地研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周人傑,田麗珍,尹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國民經濟管理 法治化得失檢討[J].蘭州學刊,2009,***05***.

  [2]晏詩宇.中國低碳經濟SWOT分析與匯入國民經濟管理的路徑選擇[M].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學術年會,2010.

  [3]畢永傑.淺析現階段我國巨集觀經濟管理目標[J].同煤科技,2010,***03***.

  [4]單麗華.試論我國的國民經濟管理[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06***.

  作者簡介:

  陳宇惠***1991.8-***,女,四川省眉山市,中國人民大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